张掖市“十三五”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索引号
620700004/2018-21087
文号
张政办发〔2016〕231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顾文霞
生成日期
2017-01-20 16:57:02
是否有效

张政办发〔2016〕231号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张掖市“十三五”文化广播

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

《张掖市“十三五”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30日



张掖市“十三五”文化广播

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保护等事业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根据《甘肃省“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甘肃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工作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机遇,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和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快乐老乡”群众性示范引领活动入选中宣部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创新案例,“历史再现”工程、文化产业工作受到省上多次表彰奖励,市文广新局先后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新闻出版(版权)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等荣誉,为“十三五”文广新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设立文化大市发展基金2000万元。全市累计投资22亿元,建成张掖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新建、改扩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29个,建成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60个、村文化活动室835个、“乡村舞台”735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和农村数字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名列全省前茅,完成数字电视整转20万户、广播电视“户户通”4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7%;筹建开播张掖新闻综合广播,结束了市级无广播宣传的历史。市、县区广播电视机构积极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广电宣传质量大幅提升,广电媒体舆论主流地位日益稳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精品迭出,市广播电视台拍制的电视纪录片《天边彩虹》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实现了本市出品纪录片在央视播出的开门红;《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天籁裕固》等精品剧(节)目在国家级或省级评奖中获奖;“大美张掖全国知名书法家作品展”连续举办3届,并在国内书法界产生较大影响;以“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为龙头、祁连玉文化旅游博览会、广场舞大赛、秦腔大赛、民歌大赛等主题文化艺术节会、活动为支撑的特色文化活动向系列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市县区“五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一站(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政策全面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启动,文化活动进村社、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及“书香张掖”全民阅读、戏剧下乡、广场文化、“周末文化”、“大众讲堂”等免费开放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积极实施“文化旅游人才提升工程”,轮训各方面文化人才近100名,全市新增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管理员112名,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5000多名,初步建立了专业和业余相结合、行业门类基本齐全的文化人才队伍。张掖民族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国家先后赴泰国、韩国、法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开创了张掖文化对外交流新局面。我市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经验被省上总结为“张掖模式”在全省推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被文化部中期督查组评价为“西部的东部”。

文化“祖业”成效显著。完成山西会馆等文物本体加固维修和马蹄寺石窟群安防、西来寺防雷、明长城防洪等各类文物保护项目39项,完成投资1.3亿元。甘州区西街—劳动南街、文庙巷、西来寺巷3个街区被省政府公布为甘肃省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574处,新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5处,5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晋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长城资源普查成果丰硕,新发现汉代长城287千米,明代长城366千米,奠定了我市长城资源大市的地位。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完成,全市录入文物藏品11990件(套)。黑水国遗址考古发掘名列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中国考古6大新发现之首”。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名录278项,其中国家级名录4项、省级名录23项、市级名录100项。建成各类博物馆5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习所19个,大博物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历史再现”工程实施全省领先。

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广电网络资产剥离划转甘肃广电网络总公司,完成了广电网络资产的企业化改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国有文艺院团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七一秦腔剧团转企改制。全面清理行政事权,文化市场审批事项权限全部下放至县区,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文化市场持续规范健康繁荣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区和7个市、县级文化产业基地。储备各类文化产业项目208个350亿元以上。开发文化产品140多种,培育发展文化企业1063家,从业人数1.4万人,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13家,6家文化企业入选“甘肃省100家骨干文化企业”,3家企业入选“甘肃省文化企业30强”。“十二五”末,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8.39亿元,年均增速达34%文化产业增速居全省第二,连续3年受到省上表彰奖励。

二、机遇与挑战

改革发展政策叠加,机遇难得。文化建设纳入国家“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文化大省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目标。从政策环境来看,优惠政策叠加,发展机遇空前。

文化消费需求旺盛,空间广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物质基础日益丰厚,广大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不断改善和满足的同时,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生活消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不同文化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强烈,急切需要通过历史与现代文化的熏陶来增长见识。社会公共精神文化需求势头强劲,文化体验由高端化走向了大众化,并逐步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方向发展,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群众基础日益深厚,发展势头强劲。

融合发展基础扎实,支撑有力。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兴办文化事业、购买文化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出的红利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财政保障。日趋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建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积累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张掖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五张靓丽“名片”在全国打响,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国全域旅游典范城市和向西开放门户城市建设目标和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文化旅游医养融合发展区为“十三五”文化与旅游体育医养融合发展明确了方向。

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不容忽视。纵向来看,我市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和服务供给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横向来看,我市公共财政紧张,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人均文化基础设施占有量不高,一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层次较低、利用率不高,“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供给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发达地区和兄弟市州相比、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指标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文化产业体量较小,骨干企业少,竞争力弱,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不明显。文化人才队伍结构还不够合理,创意创新、项目管理和编导等专业人才缺乏,还不能适应文化大市建设需要。

三、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基本思路,以文化大市建设为目标,坚持文化事业、祖业、产业“三业”并举,坚持改革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文化+”融合模式,实施“55166”工程,努力开创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四、发展目标

依托“五大平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巩固提升平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展示平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创业创新平台、文化旅游体育医养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广播影视传播能力提升平台),建成“五大集团”(山水文化旅游集团、广播影视文化传媒集团、七一演艺集团、印刷出版集团、非遗展示利用集团),打造“十个特色文化品牌”(推出一部印象情景剧、一组戏曲歌舞、一组纪录片、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一个影视基地、一首歌、一套系列丛书、一个书院、一个品牌节会),完善“六大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创新利用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传播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人才保障体系),提升“六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服务水平均等化、艺术创作品牌化、展示利用数字化、文化产品产业化、人才培育系统化)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精品文艺和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文化建设成果不断涌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先进文化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健全完善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实现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标准化、服务项目均等化、机构编制规范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实现新跨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全面高效、管理严密规范、利用科学适度、学术和研究水平稳步提高、宣传和展示能力持续增强,建成以历史文化博物馆为龙头、以行业博物馆为骨干、以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大博物馆体系。

——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文化发展指数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全面升级。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和媒体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品与服务更加丰富,出版、印刷、发行、影视、网络等产业整体实力、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高。

——文化市场更加繁荣有序。文化行政审批制度和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持续优化。文化市场管理、服务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放管服”结合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健全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断优化文化人才发展环境,优秀文化人才脱颖而出,人才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建成结构合理、梯次清晰、门类齐全、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五、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

1.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成市文化馆、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张掖大剧院),开工建设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全面完成县(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和街道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任务,六县区全部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实现市县区“四馆一中心”、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全覆盖。统筹推进城市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消除城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盲区”。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施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工程,推进图书借阅“一卡通”、城乡电子阅报屏、电子图书借阅和24小时自助借阅系统建设,依托张掖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所建设张掖市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积极推进市、县区广播电视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建成张掖市网络电视台,积极鼓励支持出版机构建立数字出版物传播平台。


专栏1:公共文化重点建设项目

开工新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3项,完成投资16.12亿元。

1.加快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投资3000万元的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心,投资3000万元的张掖市美术馆,投资3000万元的张掖市数字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投资3000万元的张掖市甘泉书院建设,完成续建项目7项,重点抓好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张掖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续建项目。

2.全面完成县级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完成投资2亿元的临泽县城市文化综合体,投资1.4亿元的山丹县“七馆一中心”,投资1.2亿元的民乐县“三馆”建设。

3.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和城市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2016年完成剩余13个未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十三五”新建改扩建城市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43个。

4.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建设全覆盖,其中2017年完成835个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

2.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建立保障基本、统一规范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领域。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逐步将行业博物馆纳入免费开放范围。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目录,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积极推进总分馆制度建设,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联运机制。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持续深入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姓文化广场惠民演出”、“快乐老乡”群众性引领示范行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推进红色文化、社区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旅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着力保障特殊群体文化权益。

3.促进文化艺术创作演出全面繁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建立剧本储备库,积极打造文艺精品,创作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精品剧目和佳作。新创作打造1台反映裕固族文化风情的实景歌舞剧目,推向旅游演出市场,实现常态化商业演出。深度挖掘张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推出在全省产生较大影响的舞台剧2部以上、歌曲1首以上,拍摄电影1部以上、电视连续剧1—2部、电视纪录片3—5部、微电影5—10部。编辑出版《金张掖文化丛书》。积极举办国际性文化年会活动,筹划举办“丹霞国际音乐节”和丝绸之路·国际诗文大会,力争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化节会。坚持办好“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大美张掖”全国知名书画家作品展、秦腔大赛、民歌大赛、广场舞大赛、周末广场文化活动和焉支山、大湖湾、魅力民乐、枣乡临泽、天籁裕固等旅游文化艺术节会品牌活动。


专栏2:文艺精品创作生产重点项目

1.与张艺谋印象团队合作,投融资3亿元以上,实施《丝路印象·七彩张掖》大型实景剧和剧院商业化演出项目。

2.创作打磨大型舞台剧《民乐情》《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天籁·裕固》等。

3.拍摄《西游记·张掖寻踪》《张掖大佛》《万国博览会》《饮马长城》等纪录片。

4.编辑出版《金张掖文化丛书》。

5.协助拍摄电影《异能女主播》《鬼话连篇之少女天师》和《长城》。

4.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认真组织实施文化部“春雨工程”、“大地情深”文化志愿服务基层活动,每年邀请1—2个国家艺术院团或相关省份艺术团体来我市开展“大舞台”、“大讲台”、“大展台”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非遗展示、文化产品推介等形式多样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间文化交流活动。积极申报争取“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项目,组织张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赴“一带一路”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张掖文化影响力。

(二)着力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水平

1.夯实文化遗产保护基础。完善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健全安全防范体系,确保田野文物和馆藏文物安全。组织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加快推进黑水国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加强濒危文物抢救性保护,实施完成大佛寺土塔、西来寺、草沟井城址、明长城高台段和临泽段、四家魁星楼、马寨无量殿等本体修缮和马蹄寺石窟群观音洞窟区、景耀寺危岩体加固、黑水国遗址、文殊山石窟和马蹄寺石窟群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实现由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结合国家长城保护利用政策,争取建设1-2个长城综合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强革命文物维修保护,实施革命旧址保护展示提升工程。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创新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模式,启动实施马蹄寺石窟群、文殊山石窟、大佛寺、骆驼城遗址及墓群、许三湾城及墓群等文物数字采集和展示利用工程,着力提升文物数字化展示利用水平。打造精品文物景区,培育文物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按照世界遗产标准,做好骆驼城遗址、许三湾城等大遗址保护管理和展示利用工作,启动骆驼城遗址及墓群和许三湾城址及墓群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和丝绸之路拓展项目申报世界遗产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并实施骆驼城遗址陈列馆建设项目。


专栏3:文物保护项目

1.申报实施甲子墩墓群、民勤会馆、高总兵宅院、东仓、木塔、东古城城楼安防工程,高总兵宅院、东仓、马蹄寺石窟群消防工程,木塔、东古城城楼防雷工程和圆通寺塔防护及防雷监控工程等文物安全防护项目12项。

2.申报实施甘州区古民居修缮保护、明长城甘州段保护、甘州古城墙修缮、明长城临泽段修缮、汉长城临泽县(壕堑)保护、山丹县明清古建筑修缮、山丹县汉明长城保护规划编制、草沟井城城墙遗迹本体保护、景耀寺石窟群加固维修、景耀寺石窟群壁画保护及修复、明海古城本体加固维修、马蹄寺石窟群上中下观音洞壁画塑像维修保护、马蹄寺石窟群千佛洞浮雕石塔保护、马蹄北寺3号窟壁画抢救保护修复、马蹄寺石窟群考古测绘、甲子墩墓群保护规划编制、马蹄石窟群北寺落石防护、金塔寺落石防护、马蹄寺石窟群北寺古城考古发掘、甘州区境内明长城(烽燧)遗址保护维修等文物本体保护项目21项。

3.申报实施黑水国遗址保护利用、张掖鼓楼陈列布展、临泽县历史文化农耕民俗展览陈列、山西会馆陈列布展、民勤会馆陈列布展、高总兵宅院陈列布展、东仓陈列布展、红西路军临泽战役战斗遗址保护开发、山丹县汉明长城博物馆建设、骆驼城遗址展示、许三湾城及墓群展示、硖口古城



保护与展示、山丹县博物馆新建、民乐县博物馆新建、石窝会议纪念馆改造扩建及展览提升、水陆画保护研究中心新建、马蹄寺石窟群数字化展示、山丹县明长城修缮加固三期及展示、河西走廊博物馆新建等文物保护展示利用项目19项。

4.申报实施张掖大佛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马蹄寺石窟群石窟环境监测工程等文物保护环境监测和环境整治项目2项。

5.申报实施山丹县汉明长城防护工程、壕北滩遗址及墓群防护工程、山羊堡滩遗址及墓群防护工程、四坝滩文化遗址防护工程、艾黎与何克陵园保护修缮、四家魁星楼保护维修、民乐县境内烽燧遗址保护等文物保护维修项目7项

6.申报实施八卦营城址遗址公园建设、东灰山遗址公园建设等文物保护利用项目2项。

7.建设1-2个长城综合保护利用示范区。

2.大力推进“历史再现”工程。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建设历史传承与时代气息共融的历史文化名城。启动实施马蹄寺石窟群、文殊山石窟、大佛寺、骆驼城遗址及墓群、许三湾城及墓群等文物数字采集和展示利用工程,着力提升文物数字化展示利用水平。以大博物馆建设为载体,深度发掘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旅游价值,新建各类博物馆43个,全市各类博物馆总数达到100家以上。


专栏4:重点历史再现工程项目

1.数字化展示利用项目:实施马蹄寺石窟群、文殊山石窟、大佛寺、骆驼城遗址及墓群、许三湾城及墓群等文物数字采集和展示利用工程。

2.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设张掖古城历史展览馆、黑水国考古遗址博物馆、骆驼城遗址博物馆、魏晋壁画墓博物馆、许三湾城遗址博物馆、马蹄寺石窟群博物馆、文殊山石窟群博物馆、八卦营城址博物馆、天下粮仓展示馆、南华书院展览馆、张掖古代军事博物馆、山丹艾黎纪念馆、张掖道教博物馆、张掖农耕文化博物馆、张掖酒具博物馆、张掖市艺术馆、马文化博物馆、山丹陶瓷艺术博物馆、祁连葡萄酒博物馆、西游记主题公园、摄影博物馆、冰川博物馆、肃南钢铁生产遗址博物馆、临泽钢铁生产遗址博物馆、张掖市绿洲现代农业展览馆、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产品博览园、张掖神沙窝城市沙漠公园博物馆、张掖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高台大湖湾生态博物馆、临泽大沙河生态博物馆、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山丹县民俗博物馆、山丹县美丽乡村民俗文化展示馆、山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览中心、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综合博物馆、肃南泱翔藏族原生态环境博物馆、民间风箱展示馆、古钱币展览馆、毛主席纪念章收藏展览馆、高台紫云轩书画工艺品展览馆、高台丝路书画奇石展览馆、高台秦腔獠牙绝技非遗博物馆、高台县骆驼城镇西滩乡村记忆博物馆。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实施地方文献古籍整理项目和甘泉书院、南华书院建设项目,建设“书香张掖”。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新公布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争取新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10个、国家级名录2-3个。建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成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0个,推进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利用。强化非遗传承人考核,切实提升非遗传承水平。

(三)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相结合,发展文化产业。合理规划文化产业布局,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加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构建以“4个5”为基本框架的文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民间民俗工艺美术业、演艺影视业、祁连玉石业、印刷包装业、娱乐业5大传统文化产业,巩固已有优势。加快培育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文博开发等5大新兴文化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文化与旅游、体育、医疗养生、特色农业、制造业融合5大融合型文化产业,放大文化“溢出”效应。全力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文化内涵挖掘工程、大博物馆建设工程、文化活化展示工程、文化消费提升工程5大重点工程,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效益。积极支持文化企业跨界组团发展,大力支持山水文化旅游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组建成立广播影视文化传媒集团、七一演艺集团、印刷出版集团、非遗展示利用集团。到2020年,争取培育2—3家上市文化企业,建成5个省级乃至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推进张掖中国全域旅游典范城市和向西开放门户城市建设。


专栏5: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1.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指导组织实施好丝路印象文化旅游综合体、马可·波罗东游动漫城、张掖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西来寺街区创意文化产业创新基地、甘州府城民俗文化产业园、金张掖文化旅游度假区、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张掖丹霞七彩镇、河西民俗文化旅游村、流沙河丝路文化商贸长廊、临泽县河西民俗文化博览园、丝绸之路魏晋历史文化产业园、大湖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山丹工业文化展示园区、硖口古城-长城文化游览区、马文化产业园、山丹马场博物馆扩建、山丹民俗文化一条街、文化集市、金山书院画院武院、扁都口生态文化产业园、圣天寺佛教文化产园、山城子旅游文化村、炒面庄旅游文化村、方舟温泉水世界、金阳光生态文化休闲观光示范园、裕固族特色村寨、裕固族特色餐饮文化开发、祁丰东纳藏族民俗文化村、黑水国遗址保护开发、西汉屋兰古城建设、台子寺佛教文化景区、骆驼驿丝路风情小镇、嘉祁文化旅游公司文殊寺景区开发、南华南滩烈士公墓修建、临泽县丹霞文化产业园梨园新村、临泽县大沙河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园丝路文化影视城、张掖市海峰文化旅游汽车租赁、临泽县昭武文化旅游风情园、高台县艺术研究中心、行政新区文化商贸城、高台县欣宝时尚家私文化广场、甘肃亿通文化旅游物流集散中心、临泽县丹霞文化产业园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临泽县大沙河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园西游文化主题公园、临泽县大沙河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园汽车自驾游户外营地、临泽县大沙河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园模拟作战及国防教育基地、火车会所、“三馆”、水如意生态绿地汉唐文化商业街、高台县城市社会文化综合体、城市文化综合体、全球旅拍张掖拍摄基地等建设项目。

2.文化体育融合发展项目:指导协调实施丝绸之路沙漠文化产业园、高台县体育文化产业园等建设项目。

3.文化医养融合发展项目:指导协调实施民乐县中药养生文化产业园等建设项目。

4.文化科技项目:指导协调实施滨河集团科技文化产业园等建设项目。

5.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项目:指导协调实施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山丹县祁店农耕展览体验文化产业园、临泽县大沙河商贸旅游文化产业园葡萄酒庄基地建设等建设项目。

6.文化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指导协调实施萨尔玛裕固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展示基地、古玩字画及艺术品交易市场、山丹县长城驿保护及旅游产品开发、山丹县四坝文化展示及陶艺体验园、山丹工艺美术文化创业园、山丹县东乐镇华夏文明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园、祁连玉文化产业开发、华鑫民族工艺地毯厂、表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华能彩印包装、红西路军纪念馆第二陈展室、甘州区博物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小微特色文化创业园建设等项目。

7.文化艺术项目:指导协调实施扁都口影视基地、丝绸文化影视基地、民乐县城市数字影院建设、高台县艺术研究中心、山丹县文化影视商务中心建设等项目。

8.创建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丹霞国家级文化产业园。

(四)着力构建现代广播影视传播体系,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和社会主义文化传播能力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舆论阵地、引领舆论主流。紧扣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布局和中心工作,加强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和宣传手段创新,打造一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品牌突出、效益显著的品牌频道(频率)和节目(栏目),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张掖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展示张掖发展新形象,提升广播影视舆论引导能力、传播能力,凝聚全市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2.提升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按照覆盖城乡、经济可行、安全可靠、保证长效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更新和改造广播电视站设施,实现广播电视无线信号全覆盖。建设“广电低保”数据管理平台,解决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问题,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不断丰富农村节目内容,增加农村节目播出时间,最大程度满足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广大农村基层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着力构建对农节目新体系和广播电视服务“三农”新格局。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机制,确保每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实施地方应急广播工程,建立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户户通”长期维护管理和资金保障机制,实现全市户户、人人都能听到广播、看到电影电视,保护好、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系统,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专栏6: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项目

1.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建设工程:扩建无线发射台站6个,完成15个乡镇广播电视设施改造。

2.广播电视覆盖低保工程:实现城乡低保户免费收看有线电视全覆盖。

3.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每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全市农村年放映数字电影10000场次以上。

4.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新增加农村电视栏目2个、广播栏目2个,农村节目播出时间每天不少于2 小时。

5.地方应急广播工程:新建地方广播应急发射台站835个,架设应急广播1760个,实现应急广播城乡群众全覆盖。

6.实施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新建21个广播电视无线台站。

3.推进广播影视传播数字化建设。结合“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按照传输快捷、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统筹协调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改造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建立面向多种播出平台、面向多种终端用户的资源管理系统。加强高清电视节目制播能力,增加高清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节目套数。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完成全市地面数字电视覆盖任务。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优化完善覆盖网络,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 CMMB 手机电视产业化运营模式,实现手机、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视等多种移动终端的随时随地接收。大力推进电影数字化,到 2020 年全市数字银幕比例达到 100%。

(五)着力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有效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

1.优化文化市场配置。调整市场布局、优化市场结构,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建立、规范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进一步改善文化投资环境,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鼓励开发大众性文化产品,构建多层次文化消费市场体系。促进文化市场转型升级,推动文化市场经营领域跨界融合,多元发展。引导文化市场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增长方式由追求资金投入、经营推动消费为主向消费推动经营、经营促进发展为主转变,发展重心由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文化市场资本、产权、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加强新兴市场和传播载体建设,鼓励开发、引进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文化市场形态和项目。鼓励行业中介组织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联动发展。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帮助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市场领域。

2.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服务效能。全面推行文化经营许可网上审批。探索建立文化经营单位的信用评估制度,倡导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坚持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管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整治等集中整治,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保持文化市场持续繁荣稳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管理职能,加大市场监管社会监督力度,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大文化市场管理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市场管理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

(六)着力构建文化人才保障体系,不断增强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实施文化名人造就工程,制定《张掖市文化名人选拔管理实用办法》,设立文化名人发展基金,鼓励扶持文化名人建立个人工作室,加快人才兴文战略实施步伐。实施骨干人才培养工程,依托全市旅游文化人才提升工程、“三区”文化人才培训项目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完善培训机制,采取挂职锻炼、外出学习、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文化产业、文物保护、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骨干人才培训,切实提升现有骨干人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实施乡土人才培训工程,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人员轮训力度,强化对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培训。落实贴补政策,积极鼓励各类文化积极分子发挥作用,建立一支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基层文化队伍。实施高层次文化人才引进工程,制定《张掖市文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积极引进紧缺人才,为推进全市文广新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参与建立高校人才合作养成机制,为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化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指标纳入相关县区、部门考核范围,健全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文化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文化建设指标任务的督查和考核力度,确保“十三五”文化事业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规定,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长,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财力相匹配、与文化大市建设需求相对应的文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推进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提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3.强化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文化执法力度,确保中央和省、市政策落实见效。严格落实文化市场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健全执法责任体系,完善执法标准规则,切实规范执法程序,不断提高执法监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到位。

4.深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以同城一支文化市场执法队伍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健全完善职责清晰、管理规范、监督有力、城乡一体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着力简化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不断激发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30日印发

共印75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