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政策解读 > 市级政策解读

推进“四个创新” 实现“四个转变”——《张掖市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解读
索引号
620700084/2024-00024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3-06-14 11:12:33
是否有效



3月29日,中心发布《张掖市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2022年,中心在省住建厅的科学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要点,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大局,强化管理,规范运作,切实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扩大归集范围,持续增强保障功能,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我市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2140家,实缴职工7.78万人,缴存额13.77亿元;年末缴存总额123.96亿元,缴存余额58.33亿元;当年全市2.54万名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9.71亿元,年末提取总额达65.64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4.73亿元,回收5.27亿元;年末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96.58亿元,贷款余额37.20亿元;当年实现增值收益10090.71万元,上缴财政廉租住房补充资金8102.18万元,增值收益率1.79%。

一、创新宣传工作,由“被动归集”向“主动缴存”转变

坚持把强化归集面作为中心的首要任务,把城镇私营企业、其他城镇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聘用人员作为公积金归集扩面的重点对象,创新有效方式,积极主动作为,公积金归集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缴存单位结构更趋合理。2020至2022年,全市每年新增新开户单位和缴存额连续三年增长,缴存职工中,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占比达历史最高的8.19%,缴存余额的不断增长,为缴存职工住房消费融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一是强化宣传提升认知度。中心在严格审核把关的基础上,认真落实自愿缴存政策,利用中国建设报、住房公积金研究、张掖日报等主流媒体和中心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政策法规宣传,同时结合全省“抓学习促提升、抓执行促落实、抓效能促发展”活动,联合工会、受托银行等开展以“宣传住房公积金,维护职工权益”为主题的下基层、进企业行动,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公积金政策宣传活动,全面介绍归集、提取、贷款的有关政策和办理程序,解答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方面的疑难困惑,进一步提高单位和职工的缴存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共享制度红利和事业发展成果。二是强化联动提升建缴率。加强与财政、市场监管、人社、工会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多方收集基本数据,统筹各方信息资源,科学分析归纳信息,全面掌握非公企业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情况,多渠道掌握应建未建的本地非公企业,确定公积金催建催缴重点企业和重点人员,确保最大范围地将广大职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针对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企业,分别进行造册登记,并组建催建催缴工作组,逐户下发缴存告知函和督建促缴通知书,2022年,全市新开户单位220家,净增单位44家。三是“控高保低”体现公平性。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控高保低”缴存标准,自2022年7月1日起,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最高不超过我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7298.50元的3倍21896元,最低不低于2022年张掖市最低工资标准1720元。2022年缴存职工中,高收入群体占比已由2020年的0.26%降为0%。

二、创新使用政策,由“用途局限”向“多元保障”转变

坚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互助保障功能,认真贯彻落实“房住不炒”定位,在公积金提取使用方面出台多项政策,创新提取方式,优化提取功能,由单一保障职工购建房、偿还贷款本息,向多元保障低收入职工生活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功能,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指数。2022年,提取金额中,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占24.87%,支持老旧小区改造占0.06%,偿还购房贷款本息占44.67%,租赁住房占0.25%,离休和退休提取占26.1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提取占1.88%,其他占2.16%。

一是创新提取使用政策。开通了部分提取住房公积金还贷业务、变更还款期限业务,增加了等额本金按月还款方式及还款方式变更业务。因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首次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职工本人及配偶可申请购房提取或办理公积金贷款。二是支持购买改善住房。在全力保障缴存职工刚需住房资金需求基础上,支持职工购买第二套大面积改善型住房,持续优化实施我市“认房不认贷”政策,二套改善住房提取、贷款受理条件与首套房保持一致。2020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作用初步显现,改善性二套住房贷款业务不断上升,反映出缴存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高端住房需求较为热切。2022年,职工贷款笔数中,购房面积144平方米以上占12.94%;贷款职工中,购买二套房申请贷款占36.41%,两项指标均为历史最高值。三是制定多元保障措施。制定印发了《关于落实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间,职工可正常提取和申请贷款;不能正常偿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缴存人经申请获准后可不作逾期处理,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取消了租房协议等要件资料,加大租房提取支持力度,将租房提取额度提高至每月不超过1000元,切实为缴存人解难。2020年以来,租赁住房占比连续三年实现增长,2022年租赁住房占0.25%,此外,在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落实方面,共为支付增设电梯个人分摊费用的18名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55.22万元。

三、创新个贷监督,由“结果管理”向“过程控制”转变

针对个贷风险加大的现实情况,坚持把风险防控作为个贷管理的重中之重,作为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创新服务举措,完善审批程序,细化个贷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加强对个贷全过程的风险防范,实现由到期还贷到过程控制,从根本上确保信贷资金安全,确保贷款业务良性发展。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灵活缴存人员收入急剧下滑,此类群体人员贷款逾期集中爆发,逾期催收困难。但在中心的不懈努力下,年末逾期率下降到0.586‰,基本与去年指标持平。

一是加强贷前风险评估。中心各管理部对辖区内开发企业严格管理,对个贷发放认真评估。一方面,对开发企业加强现场考察,重点对中小房产开发企业资信进行审查,做到不达标的楼盘不贷款,确保预售房资金转入监管账户,有效防范按揭贷款风险;另一方面,针对需要贷款的灵活就业人员,通过完善借款人诚信档案,对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评估,最后确定贷款资格。二是加强贷中审批程序。对经过风险评估的个贷,实行经办人、审核人、放贷人逐级审批贷款的“三级审批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操作、统一审批、统一核算的业务规程,防范过分依赖他人而放松内部风险控制的做法,重点审查借款人签字和资料要素的真实性,明确贷款额度,严格还贷占比,进一步规范住房公积金贷款审批。三是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建立个贷还款预警,注重加强与委贷银行的沟通联系,对已发放个贷的进行经常跟踪,及时了解分析个贷还款情况,及时掌握还款潜在风险,及时制定还贷催收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或杜绝逾期贷款行为的发生。建立逾期贷款催收方案,对逾期贷款划分等级,采用电话、上门催收、法律诉讼等手段进行催收。

四、创新制度体系,由“弹性约束”向“制度规范”转变

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始终绷紧安全责任这根弦,创新完善公积金运行制度体系,切实靠制度规范公积金管理行为,在确保住房公积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中心通过科学的运营管理,经济效益突飞猛进,2022年,首次实现增值收益突破1亿元,上缴财政城市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8102.18万元,累计上缴51173.88万元。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互助性和保障性充分显现。

一是建立严格的业务管理办法。明确执行管委会成员“三个三分之一”组成原则,制定管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重大事项提交管委会审议。健全完善业务流程,对公积金归集、提取、贷款、信息系统、档案管理等业务流程细化、系统化、公开化,有效防范操作规程上的风险。二是健全严格的内审稽核制度。通过中心设立的内部稽核科室,加强对干部队伍的业务稽核、绩效考核,定期对管理部履行职责、执行政策、资金使用、办理业务、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稽核评价,稽核结果作为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真正做到“责任明确、约束严格、监督到位、奖惩分明”。三是完善严格的外部监督制度。建立社会专管监督组织,聘请社会监督员和法律顾问,完善群众举报制度,定期将公积金管理及财务收支情况向社会公布,同时加大对违规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致力打造“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公积金中心。

2023年是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中心将再接再厉,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圆群众住房安居梦这一目标,深化改革,规范运作,提升服务,努力推动住房公积金事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张掖市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


(撰稿:山丹管理部   初审:郑自立   编审:杨友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