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部门文件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索引号
620700073/2023-00045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3-04-24 09:05:00
是否有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农村局长 会议精神,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确保粮食安全,充分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着力构建马铃薯产业全链条发展体系,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现状

马铃薯作为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2022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24.93万亩,鲜薯总产量73.2万吨;生产原原种1.1亿粒,良种繁育面积7.04万亩,生产种薯21万吨;马铃薯加工以淀粉、全粉主食产品等初加工为主,全市建成民乐爱味客、丰源薯业、芋兴粉业等8家马铃薯加工企业,马铃薯加工能力达到5.5万吨,年加工鲜薯近25万吨,加工转化率近47.9%,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约19亿元;全市已入选“甘味”品牌目录的马铃薯产品4个,已形成以甘肃鼎丰马铃薯种业公司、山丹正明公司等6家种植企业,高台县奇峰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山丹县家禾源家庭农场等46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168个种植大户为依托的马铃薯种植体系。我市马铃薯全产业链条逐步健全,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马铃薯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市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关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加快农业强市建设的新要求,立足当前发展实际,我市马铃薯产业仍然存在着专用加工型品种缺乏、缺少基础苗繁育环节、繁育技术水平不高、先进生产技术组装配套不够、种植基地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加工规模小、产业链条不长、产销对接不紧等问题。要实现全市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破解诸多制约因素,全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二、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持按照工业思维抓马铃薯产业发展,集中优势资源要素,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的文章,一手抓种植端,建设专用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以品种联合攻关推动优质专用品种创新;稳步发展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绿色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提高马铃薯规模化高效化水平;一手抓加工端,做大做强马铃薯精深加工,以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马铃薯产业价值链提升;全力推动全市马铃薯布局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构建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产业化发展体系,不断提高马铃薯产业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

2023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8万亩以上(其中甘州区1.2万亩、高台县1.5万亩、山丹县30万亩、民乐县15万亩、肃南县0.3万亩),辐射带动优势区域面积达到45万亩以上,鲜薯总产量达到162.3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2.51亿元以上。新选育或引进筛选加工专用型品种3个以上,其中高淀粉专用型品种1个,薯条薯片(全粉)加工型品种1个,早熟菜用型品种1个;建立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种薯生产基地5万亩,生产原原种1.3亿粒以上,生产脱毒薯25万吨以上;精淀粉、全粉等生产量达到6万吨,休闲食品生产量达到1000吨,粉条、粉丝、粉皮生产量达到1万吨,通过加工转化消耗鲜薯36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33%以上。到2025年,全市马铃薯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持续提高,总产力争达到150万吨左右;高级别脱毒种薯推广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种薯生产基地达到10万亩以上,生产原原种2亿粒以上,生产脱毒薯40万吨以上;产业化水平实现较大提升,加工转化率进一步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开展良种联合攻关。 依托已经建立的马铃薯育种创新联合攻关机制,组织山丹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山丹培黎学院、亚盛集团天润薯业公司开展育种攻关,马铃薯快繁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力争每年新选育或引进专用型品种3个,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结构,为马铃薯种薯繁育提供优质基础苗和种薯繁育技术支撑;二是开展种薯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依托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科技支撑等项目,积极开展苗床基质栽培、水培雾培、轻简化开放式栽培等先进脱毒种薯 (苗)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进一步降低种薯生产成本,提高种薯质量和生产效率,全力提升种薯产业综合竞争力。三是强化标准化种薯基地建设。利用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发展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以山丹县位奇镇、大马营镇、霍城镇、山丹马场,民乐县南丰镇、永固镇、南古镇、洪水镇为重点,每年建成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种薯生产基地10万亩以上。四是加强种薯质量监管。对春季种薯市场抽查的马铃薯种薯进行病毒全覆盖检测,在盛花期开展种薯田间检验,举办马铃薯种薯病毒检测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加大种薯监管抽查力度,助力马铃薯种薯质量提升

(二)强化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一是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标准马铃薯产业带。依托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优势作物抓点示范,在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建成百亩核心示范田5个(山丹县位奇镇四坝村、山丹县大马营镇新墩村、山丹县位奇镇柳荫村、民乐县六坝田园综合体、肃南县皇城镇红旗村和东庄村)、千亩核心示范区12个(甘州区党寨镇、高台县南华镇金鹿草公司、山丹县位奇镇柳荫村、霍城镇新庄村、陈户镇王城村、陈户镇沙河湾村、民乐县南古镇东朱村、洪水镇费寨村、永固镇李庄村、南丰镇张家沟湾村、新天镇韩庄村、民乐县六坝田园综合体)、万亩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山丹县陈户镇、民乐县南古镇、南丰镇),打造形成以民乐、山丹为核心的河西高标准“水肥一体化+马铃薯”产业带,努力构建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辐射带动全市马铃薯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以上。二是加快以订单为主的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 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订单种植基地。按照以销定产、以加定产的思路,稳固加工原料、外销原料生产基地,以山丹县、民乐县为主,甘州区、高台县为补充,建成全粉和薯片、薯条加工专用型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万亩以上。三是加快以绿色高质高效为核心的绿色标准化技术集成应用持续扩大水肥一体化技术,组装配套轮作倒茬、土壤消毒、高抗品种、脱毒种薯、种薯处理、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杀秧收获、残膜回收、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努力提高马铃薯绿色、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密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害发生及防控,筛选一批低毒、低残留生物药剂,集成晚疫病防控高效技术方案,有效遏制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

(三)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一是以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牵引带动马铃薯产业价值链提升。改建、扩建鼎丰、绿禾、天润、祥和、山丹军马三场等5家种薯繁育公司脱毒繁育生产线,扩大原原种生产能力,实现年繁育原原种5亿粒改造提升丰源薯业淀粉加工生产线,加工能力由5000吨提高到1万吨;依托山丹县全自动智能化马铃薯及蚕豆加工项目,在张掖国际物流园建设马铃薯加工基地,建成全自动智能化深加工流水线2条,实现年产马铃薯纯淀粉8万吨,马铃薯蛋白质1.1万吨,膳食纤维1.4万吨,食用薯条5万吨,生鲜马铃薯5万吨。二是以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带动马铃薯全产业链集群发展。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组织山丹县、民乐县等县区申报马铃薯产业集群,围绕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仓储保鲜、市场流通、精深加工、品牌培育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通过产业集群、要素集聚、技术集成,推动优势区域马铃薯全产业链整体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招引山东久佳生物科技公司、甘肃亚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积极对接达利食品集团公司、甘肃亚盛实业(集团)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为企业配套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建成集种植、薯片、薯条加工为一体的休闲食品产业链;积极探索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制药等领域的衍生产品加工,加快补齐马铃薯精深加工短板,提高加工产品竞争力和全产业链产值。

(四)加快马铃薯产业园建设。把园区建设作为产业发展  的重要载体,紧盯种薯和加工两个关键环节,支持山丹县、民乐县,围绕马铃薯加工和种薯产业发展,创建以马铃薯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园,加快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马铃薯加工废水无害化处理,推进马铃薯加工废渣转化为有机肥和饲料等副产物的技术研发。支持龙头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全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产品、膨化食品、休闲食品、主食产品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整的集群化加工体系,提高加工产品竞争力。构建以国家级为龙头、省级为骨干市县级为基础的马铃薯产业园区体系,不断推进园区产业集群、龙头集中、要素集聚、技术集成、保障集合。

(五)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加快构建以张掖绿洲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张掖国际物流园、高台景隆市场为龙头、县区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乡镇产地交易市场为网点,产地与终端市场紧密连接的马铃薯市场流通体系,以现代化物流网络购销体系为基础,与全国大型市场和农业合作组织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建成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成为促进本地马铃薯和西北农产品交易流通的大平台。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并用,依托省级马铃薯产销协会,培育发展一批从事马铃薯经销的运销公司、电商网红,通过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等节会,参加全国性的展销会、推介会,主动推介品牌、对接市场。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组织  领导,建立政府主抓、部门参与、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农业农村、财政、发改、工信、科技、生态环境、商务、 市场监管、银保监、科研院所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调落实 国家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项目和资金,研究解决马

铃薯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资金保障。依托现有农产品初加工、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省级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补助等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大马铃薯产业各环节支持力度。强化与金融部门沟通衔接,加强银企、政企对接,积极探索“富农贷”“产业贷”等金融支农政策和融资产品,多渠道破解马铃薯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扩大马铃薯政策性保险覆盖面,不断夯实马铃薯种植风险兜底保障。

(三)强化责任落实。各县区要根据实际,制定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出台具体扶持办法,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靠实工作责任,着力抓好基地建设、种薯质量监管、加工营销网络、电子商务、技术培训服务等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把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实落细,抓出成效。

(四)强化科技支撑。依托张掖市乡村振兴马铃薯产业专家服务团和现有农业科研及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充分发挥马铃薯生产经营企业技术力量,推进产学研推一体化建设,加快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攻关,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各县区要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进和示范推广,在关键时间节点,组织种植大户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培训和观摩学习,通过印制宣传册、技术挂图、明白纸,组建微信服务群、手机短信、服务热线等方式,及时将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信息传送到生产基地农户。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