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 > 部门文件

张掖市小麦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
索引号
620700073/2023-00043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3-04-24 16:45:00
是否有效

按照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安排部 署,为加快推进全市小麦生产绿色化发展,着力提高小麦综合生 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

小麦是我市第二大粮食作物、重要口粮,常年播种面积 60万亩左右,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总产量28万吨左右,占全市粮食总产的18.5%,平均亩产460公斤左右,单产水平约比全国高出17个百分点。小麦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保障全市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小麦宽幅匀播、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规范化机械条播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单产水平,稳定春小麦面积,全市小麦面积和产量稳步恢复和提升。2022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63.09万亩,总产量28.28万吨。

目前,我市小麦生产中表现出的绿色化水平不高、订单面积少、标准化程度低、单产水平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通过优化标准化栽培等核心技术,推进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力度,强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等方式,增强优势区域生产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有效探索张掖特色节水有机小麦生产之路,推动小麦生产绿色化发展。

二、发展思路及预期目标

(一)发展思路。按照“培优结构、稳粮增收、绿色生产、 提质增效”的原则,突出沿山冷凉灌区及黑河沿岸灌区春小麦生产,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集成和推广区域小麦绿色化技术模式,积极选育和推广抗旱抗寒抗病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创建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加快先进农机具研发和应用,加强绿色品牌建设,通过行政技术结合、试验示范结合、科研教学推广结合、合作社企业结合,加快推进小麦产业延链补链和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宏观目标。到2025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产量保持在26.8万吨以上,单产稳步提升,品种布局更加优化,绿色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2.技术目标。到2025年,示范推广小麦主栽优良品种35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7%;集成绿色化生产模式2项,主推先进实用技术12个,绿色新优技术普及率90%以上;加快全程机械化作业推进速度,小麦机械化率达到100%;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5%。 

三、重点任务

(一)谋划区域绿色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小麦生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对先进实用的小麦绿色增产增效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重点集成和示范推广绿色标准化栽培、智能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作业等综合配套技术,探索张掖特色节水有机小麦生产路径,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小麦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海拔1600米以下区域高产优质技术模式。重点在甘州区上秦镇、长安镇、临泽县沙河镇、蓼泉镇、高台县巷道镇、宣化镇、合黎镇、黑泉镇、山丹县清泉镇、位奇镇、民乐县三堡镇、六坝镇、肃南县明花乡等海拔在1600米以下区域,集成推广抗逆优质丰产品种+良种繁育+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综合利用+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模式,开展麦后复种、粮经轮作倒茬等模式研究攻关。

2.海拔1600米以上区域优质高效节水技术模式。重点甘州区花寨乡、安阳乡、山丹县陈户镇、霍城镇、大马营镇、老军乡、民乐县洪水镇、南古镇、新天镇、丰乐镇、民联镇、南丰镇、顺化镇、永固镇、肃南县大河乡、白银乡、皇城镇、马蹄乡、祁丰乡等海拔在1600米以上区域,集成推广抗逆优质丰产品种+良种繁育+宽幅匀播+浅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秸秆综合利用+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生产模式,开展小麦新品种展示评价、标准化种子生产及配套技术研究,打造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基地,集成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集成组装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二)优化品种区域布局,挖掘增产潜力。推动优势作物向优势区域集中,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按照不同的自然生态区划类型,综合考虑品种抗性和生育期,实行多抗原、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推广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积极开展优质小麦品种的引进示范和良种繁育,合理规划品种布局,实现优质专用小麦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沿山冷凉地区(海拔1600米以上)重点推广宁春15号、宁春4号、宁春39号、陇春30号、陇春26号、陇春22号等抗旱、抗寒、抗病性较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平川地区(海拔1600米以下)重点推广陇春30号、陇春33号、武春6号、永良15号等高产、稳产、抗倒伏的强筋小麦品种。

(三)集成推广绿色技术,提高单产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品种更新、技术集成、绿色生产、机械作业为核心,重点集成推广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优良品种、精量半精量播种、保护性耕作等综合配套技术模式,切实提高小麦生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同时,加快深松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生产技术应用,扩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范围,积极推广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及轻简化精准绿色防控技术,探索利用生物制剂进行针对性防控,实现一喷多防、一药多效。以山丹县、民乐县小麦种植优势区域为重点,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进试验和展示示范,集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标准化技术和社会化服务模式,促进小麦生产向规模化、绿色化、标准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带动全市小麦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四)推进全程机械化,提升生产效率。认真落实甘肃省《小麦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指导意见》,扎实做好春季机械化播种技术指导服务,全力提升播种质量,为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和小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研究,创造良好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研究开发绿色高效低损收获装备,加快小麦宽幅匀播浅埋滴灌精量播种机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减少收获环节损失,推进符合产地区域特点的烘干技术应用;积极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制定灾害性天气预防及补救措施,及时通过网络、广播、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减少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

(五)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面粉加工等企业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合作社+ 农户”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促进小麦绿色化发展。聚焦小麦生产关键环节,突破技术瓶颈,集成共性技术模式,提升高产攻关水平,推进小麦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引领生产方式转变,集中打造一批高水平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基地。在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建成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百亩核心示范田5个(甘州区安阳乡郎家城村、临泽县沙河镇合强村、高台县宣化镇乐二村、山丹县清泉镇郇庄村、民乐县三堡镇韩庄村)、千亩核心示范区32个(甘州区安阳乡郎家城村,临泽县蓼泉镇蓼泉村,高台县合黎镇八坝村、巷道镇东联村、黑泉镇珍珠滩,山丹县清泉镇西街村2个、郇庄村、位奇镇十里堡村、二十里堡村、永兴村、陈户镇张湾村、霍城镇王庄村、大马营镇前山村、老军乡老军村,民乐县三堡镇韩庄村、三堡村、宏寺村、南古镇景会村、高赫村、新天镇王什村、上姚村、新天堡村,丰乐镇刘庄村、民联镇顾寨村、南丰镇张家沟湾村、顺化镇张宋村、永固镇总寨村、六坝镇柴庄村、洪水镇上柴村、新丰村、民联镇高寨村、张明村),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高台县巷道镇、山丹县位奇镇、民乐县三堡镇),提升高产攻关水平,辐射带动全市小麦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增产。

(六)加强废弃物利用,推进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县区、乡镇、村社秸秆、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农田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做好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努力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探索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工作,主要回收农药包装物、滴灌带等,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和观测试验基地,探索符合不同区域的绿色发展模式,为小麦绿色化发展转型升级发挥引领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落实小麦绿色化发展工作主体责任,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方案规定的目 标和任务,结合本县区实际,细化各项具体任务,明确职责分 工和进度安排。加强沟通、协调、总结和指导,及时掌握各项 重点任务进展,深入研究实施中的新情况,破解新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有效推进。

(二)稳定扶持政策。各县区要统筹整合各方面资金投入,拓展投资渠道,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扩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用于小麦生产、初加工补贴范围,积极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参与小麦产业发展,促进形成多元化投入保障体系。加强沟通衔接,结合省厅各类项目实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种粮农民一次性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社会化服务项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病虫害防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农业防灾减灾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加强技术指导。认真落实《张掖市科技小分队下沉一线指导服务工作方案》,加强小麦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动产学研联合协作,建立涵盖栽培、植保、农机等领域的专家指导队伍, 加强小麦生产关键环节巡回技术指导,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线上指导培训,发挥各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作用,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技术水平。加快重大先进实用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加强小麦价格、供需等信息收集、分析、预警和发布,科学引导有序生产。

(四)强化总结宣传。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科研单位、涉农企业要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小麦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成为小麦绿色化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增强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关注、支持、推动小麦绿色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要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取得的积极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县区要认真总结提炼小麦绿色化发展推进过程中好的做法、典型经验,通过图片、视频、文字信息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及时上报。

     《张掖市小麦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