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2017年 > 第4期 > 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市委办发〔2017〕64号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及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属驻张各单位:
《关于发展大健康产业和开展大健康行动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26日
关于发展大健康产业和开展大健康行动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甘办发〔2016〕95号),着力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康张掖2030”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四二”部署,实施“六六”战略,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全民健康为目标,以经济转型为统揽,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不断优化健康服务,打造健康环境,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全力推进“健康张掖”建设,在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进程中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兴业、创新发展。以改革发展为动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双创”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大健康产业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健康产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构建分工协调、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优势,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绿色化大健康产业体系。
——坚持内外并举、开放发展。对接好国家和省上重大战略部署,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上有新突破,提升大健康产业开放发展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互促、同频发展。
(三)发展思路及目标
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以巩固提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总体按照实现一个目标、发展五大健康产业、实施四个健康行动、强化四项保障支撑的“1544”思路编制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1”就是到2020年,五大健康产业不断壮大,四个健康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四项保障支撑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这一目标;“5”就是围绕发展大健康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道地药材、医疗服务、养老养生、文体旅游等五大产业;“4”就是围绕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打造健康环境和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全力实施健康体系建设、健康扶贫攻坚、健康环境打造、健康知识普及四个行动;“4”就是强化组织保障、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四项支撑。
二、大健康重点产业
(一)大力发展健康食品产业
大力发展健康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三区、三园、五基地、三中心”为布局,即:建设甘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临泽、高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国家级种子产业园(临泽)、中药材产业园(民乐)、食用菌产业园(民乐、甘州、山丹);建设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示范基地;建设甘肃省农作物种子交易中心、西北冬春淡季设施蔬菜生产供应及集散中心。发展以马铃薯、食用菌、杂交油菜等特色产业的祁连山浅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特色林果等优势产业的走廊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带,推进空间区块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叠加。深入开展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做强以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为重点的肉奶牛优势产业区,做大以山丹、民乐、甘州、肃南四县区为主的肉羊(细毛羊)优势产业区,做精以民乐、甘州、临泽、高台四县区为主的生猪优势产业区,做优以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为主的蛋肉鸡优势产业区,构建符合张掖资源禀赋的特色优势畜牧产业格局。积极发展优质梨、红枣、葡萄等特色林果。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转基因种子、农药、化肥、兽药、添加剂等的使用,不断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比重。坚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食用菌业“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的思路,积极探索农牧结合、产加配套、粮饲兼顾、种养循环、集约发展的生态循环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林业局、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二)大力发展道地药材产业
依据区域特色优势,坚持专业化、区域化、集中连片生产的原则,围绕重点品种,做优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民乐县“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河西制药、永正药业、华瑞农业科技、神威药业等中药材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种植,重点在沿沙、沿山片区建设板兰根、甘草、黄芪、柴胡、孜然、王不留行、肉苁蓉、枸杞、红枣等特色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链,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生产、研发和流通体系,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板蓝根30万亩,甘草5万亩,黄芪5万亩,其它10万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以上,实现中药材种植产值突破15亿元。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农业局、市工信委、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三)大力发展医疗保健服务产业
1.做大医药产业。坚持资源培育、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专业服务并举,大力培育医药产业,努力构建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中药材加工和生物提取为主体、中药商贸流通业为纽带的医药产业链。依托全市中草药资源和玉米等其他可供制药加工转化的资源,大力发展生物保健品、中药饮片、成药加工和医药中间体等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制药产业。重点实施河西制药公司康尔肾片及中药产业化项目、昆仑公司年产1000吨强力霉素、核黄素、土霉素生产线项目、强生医药等10000吨中药材加工生产线项目及甘州区L-乳酸生产项目。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农业局、市商务局
2.做强医疗保健产业。推广普及太极拳、五禽戏、健身气功等保健运动,引导广大群众更全面地认识健康,自觉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开设中医推拿按摩馆、太极运动馆、药膳馆、情志调摄馆等健康养生保健机构,延伸医疗保健产业链条。开发妇幼健康服务市场,推动多层次、多形式妇幼健康产业发展,引导妇幼健康企业多渠道、多业态提供专业化产品和服务,健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实现规模化、网络化和集约化发展,创建一批集婴幼儿奶粉、婴幼儿用品、婴幼儿看护等于一体的妇幼健康产业品牌。加大地方特色保健产品研发销售和宣传推介力度,提升保健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体育局
3.鼓励规范社会资本办医。鼓励引导规范社会资本向专科医疗、康复养老、高水平、专业化方向发展,支持社会资本举办特色鲜明、疗效确切、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中医医院、康复专科医院、疗养院、中医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四)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
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优先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着力构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覆盖到所有居家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大力实施社区养老服务,重点支持老年人聚居的城市社区和大乡大镇、公路沿线、人口密集的农村社区建设养老设施。加快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积极探索政府投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激发社会活力,加快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养老服务企业,发展有活力的中小养老服务企业,研发养老服务产业,推动养老服务与家政、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养生产业,以“三园两带一基地”建设为重点(民乐中药材种植“药养”示范园、高台国医馆“水养”理疗园、张掖市神沙窝“沙养”休闲园;黑河湿地红枣保健养生带,山丹四珍、民乐大蒜、肃南鹿产品食疗养生带;张掖甘州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打造“药养”、“水养”、“沙养”特色医疗旅游养生产业集群。开发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熏洗药浴、药膳美食等可体验、可消费的养生保健产品,增强养生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健康养生产业水平。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旅游局
(五)大力发展健康旅游文体产业
深入发掘张掖地域特色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加强祖国传统医学文化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旅游餐饮、体育演艺等紧密结合和深度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以丝路文化、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古城遗址、汉明长城等为主,打造张掖历史文化旅游带;以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湿地、丹霞、峡谷等自然景观资源和皇家马场、裕固风情、宗教石窟艺术等人文景观资源为主,打造祁连山生态旅游带;以“十大户外运动基地”为主,打造中国·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国·张掖全国徒步大会、清华EMBA行知中国——丝绸之路(张掖)全球商学院智慧精英挑战赛、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民乐站)、美丽中国·生态马拉松(张掖·临泽站)比赛、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六大户外品牌赛事,扩大张掖旅游文体产业的影响力。结合地域文化特色,鼓励扶持祁连玉、刺绣、剪纸、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艺品和旅游小商品、纪念品等旅游文化商品的生产销售,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文化商品体系。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文广新局
三、大健康重点行动
(一)健康体系建设行动
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卫生信息管理体系、药品供应和安全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服务体系,推行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升基本医保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提升基本医保支付能力和重大特疾病保障水平。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鼠疫、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地方病、职业病、慢性病防治规划,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精神专科医院、计划生育服务和血站等薄弱环节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维护残疾人健康。提高卫生应急保障能力,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发改委
(二)健康扶贫攻坚行动
根据《张掖市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紧密结合我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实际情况,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力度,将卫生与健康资源更多引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强化贫困地区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支持,扩大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全面完成提高贫因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引导医疗资源下沉、建立三级医院一对一帮扶贫困县医院机制、加大贫因地区公共卫生服务力度、落实对贫困地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政策6项任务。将卫生计生项目优先向精准扶贫的5个插花县区建档立卡的30个乡镇、65个贫困村倾斜,全面完成5个插花县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加强贫困乡镇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建立引导上级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和机制,每年选派150名市级医院副主任以上医师、300名县级医院医师到贫困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到2020年,实现健康扶贫因病致贫人群全部如期脱贫、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广大群众健康水平整体提高、有效降低因病致贫返贫四大目标。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
配合单位:市扶贫办、市发改委
(三)健康城镇打造行动
探索建立健康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积极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平台,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和“宁静”四大行动,持续推进环境质量提升。大力实施“蓝天”行动,严格执行“两高一资”行业环境准入门槛,建设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预警网络,推动大气污染防控向多因子、全方位、区域协同控制转变;大力实施“碧水”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张掖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5-2050年)》,加快黑河湿地保护与恢复,提高河湖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大力实施“净土”行动,编制并实施《张掖市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计划》,加强建设用地分类管控,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大力实施“宁静”行动,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严格夜间施工噪声污染监管,加大工业园区噪声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工业企业噪声污染。以张掖市区辐射五个县城为基本框架,以12个国列重点镇为支点,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发展体系。甘州区、临泽县对接互动、共同发力,推动甘临一体化进程;高台县以开展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巩固国家园林县城成果;山丹县突出大佛寺、艾黎文化、汉明长城、皇家马场等特色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县城;民乐县发挥高原生态特色优势,打造扁都口、海潮坝自然人文旅游景区,美化城市形态;肃南县立足“山水肃南、裕固家园”的主体定位,建设裕固风情山水小城。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和治理规划,争取省列“千村美丽”示范村60个,完成30个市级和60个县(区)级“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贯彻《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建设局
配合单位:市委农办、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引导群众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进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对各类健康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优化,组织稳定的专业团队,通过长期巡回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生活方式干预、生活环境改善、健康习惯培育等方法和途径,加强城乡居民的健康服务和管理,健全覆盖全市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整体提升。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深入推动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广泛开展疾病预防、中医药健康沙龙、健康讲座、健康教育巡讲、养生心得交流等活动,普及情志调摄、饮食调养、生活起居、运动健体、穴位按摩等医疗保健方法,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应用医疗保健知识。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开展中医药启蒙教育,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
实施主体:各县区
市直牵头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文广新局
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
四、支撑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大健康产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重大政策研究和制定,协调解决大健康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场,建立健全法规标准,完善监管措施。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价格、收费、土地、财政金融等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抓好落地落实,各地各单位要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强力推进《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建立督查督导机制,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做好实施监测,制定《实施方案》任务部门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估方案,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实施主体:各县区
责任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
(二)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各类实用成熟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探索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的新模式。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园区、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围绕主导产业开展联合攻关和应用研究。围绕节能环保、污染防治、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等领域,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发展高效节能、低碳循环、大气治理、污水处理等先进技术和专业化服务。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深化拓展院地、校企合作,吸引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张掖设立分支机构。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跨领域、跨行业、跨企业协同创新,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到2020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拥有授权专利数2500项以上,建成12家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实施主体:各县区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三)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抓住国家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机遇,加快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张掖智慧城市和“数字张掖”建设为契机,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泛在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光纤入户、无线网络、功能性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为“互联网+健康”和“互联网+医疗”提供技术和基础支撑。统筹卫生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公平配置和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按期完成甘州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高台县合黎卫生院、肃南县民族医院住院部楼等8个续建项目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实施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巩固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提升服务能力,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功能及布局。到2020年,全市争创2个以上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立市级临床医学中心3个,建成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5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2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30个。
实施主体:各县区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发改委
(四)强化人才保障支撑
实施“人才兴卫”战略,抓住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四个环节,以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水平为核心,以重点学科建设为载体,做好高层次卫生计生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医学高端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拓宽高层次人才培训、交流渠道,贯彻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有关规定,积极引进高层次卫生计生人才来张工作。认真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计生人员培训项目,努力提高基层卫生计生人员整体素质。继续推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大对基层卫生帮扶力度。大力实施“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和“三培”工程(培养能够用中医理论进行中医诊疗的中医人才,培育具有精湛医术、崇高医德、良好医风的合格中医药人才,培训能够深入基层、服务城乡的合格人才),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切实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卫生计生监督、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卫生应急、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医疗康复、老年护理、特需服务等各类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促进卫生计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实施主体:市卫生计生委、各县区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卫生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