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014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12-27 17:39 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背景色:
 : 

市委办发〔2014〕117号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根据《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4-2016年)》,市上制定了《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014年度工作方案》,现予以印发,请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8月21日

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2014年度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根据《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14-2016年)》,特制定2014年度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及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要求,坚持“一山保水,一城节水,宜居亲水,宜游乐水”的建设思路,以“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为目标,以增进全社会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质为主题,以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涉水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主线,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为切入点,革新发展模式,规范水资源开发活动,修复水生态环境,形成包括自然文明、用水文明、管理文明和意识文明为支撑的水生态文明,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将张掖建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二、工作目标

通过水生态文明试点的建设,构建起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安全集约的供用水体系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不断提升全市水生态的自然、用水、管理和意识文明水平,实现“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总体目标。

水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度具体目标包括自然、用水、管理和文化四个方面:

(一)自然文明目标:河湖湿地等水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改善,湖泊湿地面积提高647km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城乡水景观靓丽和亲水指数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和栖息环境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11.5%,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到24.3%。

(二)用水文明目标:城乡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5%,用水总量控制在23.3亿m3,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11%,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86%,城市供水保证率达到88%,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600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3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点面源污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COD排放量降低到3.43万t/a,氨氮排放量降低到0.163万t/a,城乡防洪减灾能力适应发展要求。

(三)管理文明目标:最严格水资源制度得到建立,用水计量率提高到80%,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率提高66%,取水许可实施率达到96%,水资源管理占党政实绩考核比率提高到3%,水市场经济调节机制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四)意识文明目标:水生态文明理念得到确立,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市创建的认知度提高到63%,责任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水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提高到40%,特色水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等。

三、工作重点

(一)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是批复实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方案,严格执行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和限制纳污总量方案;二是出台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对各县区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考核;三是积极推进取用水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末级渠系量测水设施,推进机井计量设施建设;四是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完善修订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五是加大水利执法力度,及时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和纠纷,推进依法治水和管水。

(二)加快推进水利改革步伐。制定全市水权水价改革实施意见、开展水权水价综合改革,进一步明晰水权,实行用水差别水价、累进进加价制度。开征地下水水费,加快实施末级渠系水价改革,调整地下水水资源费和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价格。加快水管体制改革,尽快完成“三站一队”组建,进一步规范农民用水协会运行管理,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一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农业,依托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以色列贷款、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点,发展高效节水面积16万亩。二是大力开展城市节水创建示范工程,创建一批节水校园、节水机关、节水社区、节水企业;三是建设集中供水工程62处,解决18.58万农村人口及4.41万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做好大瓷窑、小东沟河、马营河、大堵麻河、洪水河、酥油口等中小河流部分河段治理项目,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

(四)推进湿地修复保护工程。实施以湿地保护为总体布局 “一轴、一区、三园、四个体系”的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一轴”即黑河流域中上游干流湿地;“一区”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三园”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级西北湿地生态博物园;“四个体系”即湿地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生态补偿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具体建设内容:一是张掖黑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二是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三是张掖城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四是滨河新区水源涵养工程;五是因地制宜,建立省、市级湿地保护小区,或各种类型的湿地公园,多用途的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区。

(五)全力做好水环境治理。一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坚持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确保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市规定指标以内。加强黑河、山丹河的环境整治,山丹河、梨园河等河流水质全面达到相应功能类别标准;二是城市生产生活污水要达标排放。6县区要全部启用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确保城市汇水区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加快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再生水回用率,促进水环境的恢复。

(六)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落实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各项环保制度。加快滨河新区水厂建设,严防水源地保护区内原有项目违规排放污染物。严格落实供水企业自检、卫生和环保部门监测等水质监测制度。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避免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加快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一级保护区防护和二级保护区警示标志的设立工作。建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制度,加快农村面(点)源污染防治。健全饮用水安全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市、县(区)级饮用水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七)深入开展以水生态文明为主的水文化建设。一是开展水利风景区建设,做好黑河草滩庄、大沙河、隆畅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二坝湖国家级4A水利风景区申报工作;二是加大对水文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各种传媒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弘扬水文化。出版一本水文化画册、制作一部专题片、编写一本水文化读物,筹建节水科技馆、举办以水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文体娱乐等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扩大水文化的影响,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凸显城市文化个性、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和城市竞争力,打造“宜居宜游金张掖”品牌。

(八)创建高标准水生态文明示范点。结合张掖市的水文情势及文化特色,将甘州区建设成张掖市区域中心、各县城所在镇区建设成各县域生态人居环境示范中心,择优培育各县(区)特色乡镇、村,分批建设,整合黑河、梨园河、马营河、洪水河河道治理项目、水土保持等涉水项目,分级营造适宜、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1)甘州区城市景观带建设项目。建设滨河新区人工湖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润泉湖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观光航道、漂流河以及滨河新区和湿地生态防洪堤等生态工程;(2)临泽城市景观带:建设水上曲桥、拱桥、戏水池、休闲广场、亲水台、特色雕塑、景观小品、音乐喷泉等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增添娱乐服务设施等;(3)高台县水文化旅游风景区:建设总面积10.6平方公里的景观带,配套湖心岛休闲会所、崇文楼、文化广场、垂钓中心等附属设施;(4)山丹县祁家店水库风景区:建成以祁家店水库6平方公里水面为主景观的佛山公园,修建跑马场、钓鱼台、露天游泳池、沙滩浴场、水上乐园、水上餐厅等服务设施;(5)民乐县洪水河水利景区及城北新区水系疏浚工程:治理河长4.49公里,建设防洪堤8.38公里,修建假山、栈道、景观小拱桥、亲水平台等;(6)肃南县裕固族风情苑及隆畅河风情线水利景观工程。铺设供水管道16公里,固基平整清理河道1.6公里,建设水面景观30处,建设亲水平台、栈道、主题广场等配套工程。

四、责任分工

各县区政府要按照领导小组分解下达的各项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任务,按进度高质量完成。建立考评和奖惩机制,将创建工作作为各责任单位和地方政府领导考核的重要依据,定期完成进展评估报告,对完成较好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并总结先进经验,进行学习推广。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全面完成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的各项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各县区政府:负责本县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按照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创建指标要求,按期完成创建任务,达到试点市建设五大体系的指标要求。

市委组织部:负责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创建工作纳入县区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市委宣传部:组织、指导和协调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教育活动,将生态市创建指标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主要负责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组织与策划。

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促各成员单位及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创建工作。

市委编办:负责水管体制改革机构设置,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体制保障。

市发改委:会同市水务局对《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实施进行综合协调和管理,协调落实《实施方案》中的建设项目。

市财政局:制定水生态市创建的财政政策,筹措创建资金,做好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管理工作。

市工信委:组织指导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推进企业节水技改,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装备,促进废水循环利用,负责完成单位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指标。

市水务局:承担市水生态文明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试点方案相关涉水工作任务,负责水资源管理,完成调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城市水系连通率、水土流失治理率、用水计量率、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率、取水许可实施率等指标。

市环保局:负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负责完成水环境质量达标、再生水利用率、工业废水强度排放、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指标。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协调污水处理、饮用水源等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和保护;组织协调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完成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供水保证率等指标。

市林业局:负责防风固沙、生态公益林、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和保护,增强森林生态功能,负责完成森林覆盖率预期指标。

市湿地局:负责黑河湿地保护管理,推进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完成湿地保护建设及湖泊湿地面积的预期指标。

市文广新局:指导开展水生态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生态市创建的文化氛围,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及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在水生态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

市旅游局:指导水利(旅游)风景区建设工作。

市统计局:负责对全市经济、社会及水生态指标的统计分析,为创建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市教育局:结合“节水、节粮、节电”教育,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水生态教育工作,主要负责节水学校创建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国家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工作,将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制定年度计划、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以及区域开发计划时,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统筹安排,科学决策。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把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县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认真组织,精心实施。

(二)严格实行责任考核。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建设的各项工作作为政府的重要考核内容,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逐项分解,下达到各有关部门,落实到部门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状,并建立跟踪考核制,使规划切实得到实施。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经济调控措施,多方筹资,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水土保持、河道整治、节水设备(产品)生产、城市管网改造、污水处理等项目。

(四)深入开展舆论宣传。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坚持水生态文明建设专业队伍、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相结合。按照活动经常化、对象大众化、内容针对化、形式多样化的思路,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社区专栏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公众对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程度和参与能力,确保创建工作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深入开展社区、学校、企业等系列水生态文明创建宣传活动,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附件:张掖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2014年度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