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和201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12-10 16:58 来源: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背景色:
 : 

张政办发〔2012〕30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张掖市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张掖市多极突破行动2012年工作计划》已经市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9月28日

张掖市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和多层次区域增长极,推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根据《甘肃省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就张掖市协调推进多极突破行动,制定以下工作规划。

一、重点突破的目标要求

甘肃省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发的《甘肃省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中将张掖市列为全省6个重点突破区域之一,全市6县区均为突破区域,各县区应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发展基础、特色优势等情况,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和区域增长极。

根据《甘肃省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甘肃省多极突破行动分组工作计划》精神,全市深入实施多极突破行动的工作目标要求是:发挥区位优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集聚人口、产业能力,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功能;利用农畜产品资源优势,推进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带发展,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水平;依托能源资源,加快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化大型煤矿和煤化工项目,建设河西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和传统能源清洁转化基地;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抓好钨钼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冶炼及精深加工,建设重要的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依托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业,加快发展物流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建设高效的节水型社会,打造宜居宜游金张掖。通过积极努力,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现代农业、新型循环工业、旅游文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到2016年,全市六县区基本形成多元支柱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新能源基地、生态文明示范市等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为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突破的主要任务

实施多极突破行动,坚持规划引领、产业突破、园区支撑、项目带动。以实施国家和省级区域发展规划为依托,以政策争取、产业支撑、基地建设、园区发展、重大项目为多极突破的重点和抓手,科学合理布局,加强产业合作,壮大新兴产业,发挥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培育更多更强的经济发展极,力争在支柱产业发展方面实现多极突破。

1.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坚持把生态保护建设更加紧密地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构建西北地区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积极争取启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及《黑河流域综合规划》、《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规划》,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张掖黑河流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抢抓我市列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政策机遇,立足于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区、西部生态经济发展的试验区、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行区的区域发展定位,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建设生态经济功能区为主攻方向,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形成“1+5”生态城市框架,把张掖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产业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打造成环境宜人、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宜居宜游生态城市,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2.发挥特色优势,做优做强旅游产业。围绕率先实现转型跨越总基调和做大做靓宜居宜游战略基点,把宜居宜游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依托一山一水一古城的资源禀赋,彰显多姿多彩多优势的特色风貌,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丝绸之路古城邦和中国暑天度假城品牌,力争在景区规划论证、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特色品牌、优化产业体系、拓展客源市场、创新体制机制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以此推动全市旅游业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大开发力度,建设新能源基地。以能源资源开发、综合利用和配套装备制造为重点,以风能、太阳能重点资源区域和大型能源企业为依托,在继续做好水能资源开发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风电、光电、生物质能发电、抽水蓄能发电项目,到2016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积极引进国内技术领先企业,建设风机、塔筒及太阳能单晶硅、电池、组件等配套装备材料生产线,光电、风电两大产业链基本完备,使张掖成为河西又一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加快推进煤矿资源开发和企业兼并重组,全市建成3-5家年生产能力100万吨的现代化大型煤矿企业,强力推进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多联产项目,加快建设传统能源清洁转化基地。

4.立足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做强钨钼新材料产业。以钨钼优势资源开发为主,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建设采选、冶炼、深加工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钨钼新材料接续基地。二是提升特种合金材料生产加工水平,扩大铜、铁、锌及特种合金材料生产规模。三是做强矿化工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民乐县30万吨电石生产线及配套综合利用项目,推进临泽凹凸棒、高台盐硝、萤石等开发加工。四是大力发展建筑新材料产业,大规模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技术装备和工艺,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优质、节能、环保型新型建材产品。五是做优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按照全市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16年,形成30万吨种子加工、20万吨玉米淀粉、20万吨啤酒麦芽、10万吨马铃薯系列产品、8万吨番茄酱、10万吨菊芋果糖、10万吨红枣食品加工、2万吨脱水菜加工及肉牛深加工能力。六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改造提升,到2016年,传统产业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3%,全市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七是加快园区建设,打造突破发展平台。完善工业园区规划,进一步细化发展目标,明确产业定位,培育发展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争取张掖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5.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筑具有西部绿洲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大市的跨越。力争到2015年,甘州、临泽、高台均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山丹、民乐、肃南被列入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

6.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功能。立足于区域发展定位,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管理与运输服务协调发展,积极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的功能。在继续完善“三横九纵”主骨架的前提下,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注重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国有农林场道路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至2016年,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4264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增加到8832公里;等级公路在公路总里程中所占比列提高到82.12%,路网密度提高到33.96公里/百平方公里,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道路客运枢纽站场43个。全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路网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方式衔接顺畅,运输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地位更加显现。

三、实施步骤

1.动员启动阶段。2012年9月,市上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全市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明确目标任务,安排部署工作,细化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案,各县区确定相应工作机构,对接落实工作任务,全面启动多级突破行动。

2.实施推进阶段。2012年10月-2016年4月,市领导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和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年度计划,督促各县区推进产业和区域发展的重点突破,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协调推进工作落实,形成多元支柱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多极突破的新局面。

3.总结检查阶段。2016年5月-6月,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对多极突破行动落实情况进行自查,领导小组对全市多极突破行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四、工作制度

1.领导小组会议制度。按照《甘肃省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成立张掖市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相关工作的衔接、联络、沟通。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和实施多极突破行动近期、远期工作计划和措施,研究解决多极突破行动中重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协调督促市直相关部门和相关县区,做好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协调检查规划实施中重大事项的落实情况,做好指导帮助工作;积极创造区域联动发展的条件,协调促进跨县区共建重大项目的共同争取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本规划和工作实际,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协商安排工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及建议上报市委、市政府,并协调相关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做好贯彻落实。

2.责任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掌握多极突破行动的进展情况,汇总和上报相关材料和数据,做好沟通衔接和跟踪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做好多极突破行动与本部门职责的衔接配合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推进多极突破的整体合力。各成员单位要确定联络员并保证渠道畅通、工作落实。

3.各县区协调制度。各县区作为多极突破行动的实施主体,要按照区域发展规划研究的战略定位,明确工作责任,确定年度工作任务,梳理形成产业突破、区域合作的工作重点,并分解细化到具体项目,做到工作落实。各县区要建立联席会议和合作发展机制,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4.信息报送制度。各县区和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及时报送工作情况,重要情况随时报送,每年5月和11月份将贯彻落实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报领导小组。

5.考核评价制度。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健全多极突破行动考核机制,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将实施情况纳入政策和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加强绩效评估和考核评价。领导小组依据年度统计数据,对各县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城市化水平以及产业基地建设、区域合作等内容进行专项考核,对工作突出的予以表彰。

张掖市多极突破行动2012年工作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多极突破行动,着力打造张掖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位发展的新格局,着力培育我市多元支柱产业和区域增长极,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按照《张掖市多极突破行动协调推进工作规划》要求,现提出2012年工作计划。

一、年度目标

深入推进实施多极突破行动,立足经济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生态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生态保护项目,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示范试点市建设;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着力发展高效节水生态农业,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借助交通枢纽通道,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和物流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2年末,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工业增加值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增长。经过努力,生态建设、现代农业、新能源开发、旅游文化等建设加快推进,多姿多彩优势得到彰显,宜居宜游战略基点得到体现,张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点突破的主要任务

以国家和省上出台的发展规划、发展意见为依托,以政策争取、产业支撑、基地建设、项目带动为突破的重点和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一)生态建设方面

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实施步伐,明确具体试点任务和工作重点,编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2012年度实施方案。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项目,积极推进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好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修复与治理项目,积极推进张掖黑河流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争取启动《黑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规划》,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现代农业建设方面

突出特色优势,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编制上报《张掖市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和《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规划》,建成100万亩玉米制种、60万亩马铃薯、50万亩高原夏菜和100万头肉牛养殖规模。建设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大力实施马铃薯、番茄、肉牛、红枣、葡萄等农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努力打造“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推进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潜心打造集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为一体的“三农”综合试验示范区,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把张掖建成全国绿洲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三)新能源开发方面

积极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及六县区电网送出规划的编制上报;建设甘州区南滩、高台高崖子滩等6个光伏产业园发电项目,装机达800兆瓦;加快甘州平山湖、山丹长山子、绣花庙风电开发,建成国电龙源一期49.5兆瓦风电项目;完成流域规划年度水电开发,水电装机达1000兆瓦以上;完成大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报国家发改委取得开展前期工作的函。依托省内外大型煤炭企业,加快全市煤炭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建设480万吨平山湖、90万吨花草滩以及20个煤炭资源整合项目,年内建成60万吨山丹长山子煤田;积极争取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列入国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

(四)新材料加工方面

编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肃南祁青、皂矾沟金属矿业开发区、甘州冶金建材产业园,大力发展盐硝精细化工材料、凹凸棒粘土新材料。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钨钼、凹凸棒等优势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加快甘州区500MW太阳能组件、山泥集团日产25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山丹鑫泰公司4×25500KVA锰铁合金、临泽华兴公司2×12500KVA特种铁合金、民乐30万吨电石、肃南海杰公司30万吨铁选厂、宏实公司40万吨铁精矿、金生源公司20万吨氧化铜湿法堆浸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新材料产业开发生产规模。

(五)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方面

加快编制农业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优化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布局,积极建设现代种植业、养殖业两大生产基地,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组织实施高台雨润公司150万只肉羊和甘肃博峰肥牛公司1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民乐神威药业2万吨中药饮片加工、银河集团2万吨马铃薯淀粉制品加工、临泽惠丰公司1万吨红枣饮品加工等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和中储粮金象、登海种业、中种迪卡、金海种业等一批种子加工生产线改造扩建项目,促进特色资源转化,培育壮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六)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方面

进一步加快矿产资源勘查进度,严格落实矿产资源勘查准入规定,建立地质勘查区块退出和勘查面积缩减机制,加快勘查进度。重点实施甘州区平山湖煤田、山丹县长山子、肃南县小柳沟钨钼矿、红石嘴蛇纹岩、羊毛沟蛇纹岩等矿山地质勘查工作,切实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同时,着力做好资源勘查开发衔接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县区国土资源局与矿业权人签订开发合同,确定资源开发时间和实施进度,力争山丹县花草滩、长山子煤矿、肃南祁青钼矿、长干峡铜矿,豁洛河、大磁窑石灰岩矿等矿山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七)旅游产业方面

修编完善《张掖市旅游发展规划》,调整完善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和总体布局,编制重点景区策划和建设性规划。开展《张掖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国家湿地公园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张掖祁连山国际滑雪四季度假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等12个旅游景区景点和张掖建国饭店、张掖现代物流城2个项目通过经营权转让等方式进行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和经营。重点培育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山丹大佛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大湖湾风景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张掖沙漠体育公园等7家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举办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节、中国张掖2012全国露营大会、2012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法国房车中国行丝绸之路张掖游等节会和赛事活动,着力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丝绸之路古城邦、中国暑天度假城品牌。

(八)现代物流业方面

建设中转、加工、存储、配送、搬运、包装、展销、信息传递等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加快滨河新区物流城基础设施配套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张掖机场等大中型物流园区建设前期工作和新乐超市配送中心扩能改造,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启动种子、活畜交易和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农畜产品冷链仓储项目建设,力争冷链仓储库容达到4万吨以上。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依托,不断完善物流配送、市场交易平台。支持鼓励农户开展资产性经营活动,推动销售、批发、餐饮、住宿等产业快速发展。

(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恢复和保护工程,继续推进三北防护林、治沙造林、重点公益林保护、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林木种苗基地建设、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保护、河道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项目。开展湿地功能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快构建湿地保护长效机制。

2.水电通讯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马营河、大堵麻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建设,全力做好临泽红山湾中型水库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完成瓷窑口、柳家坝等8座小型水库和黑河草滩庄、梨园河等引水枢纽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等项目建设任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0万农村人口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组织实施城区电网改造、高台330千伏变电站等9个电力项目,提高电力供给保障能力。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围绕“1+5”生态城市框架,加快推进滨河新区及各县新城区道路、供排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北三环、临泽南路、肃南北路等城市道路。启动实施“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增强小城镇聚集和辐射带动功能。全力推进省、市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确保完成1.8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

4.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做好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及旅游基础设施、马蹄寺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城市沙漠公园、肃南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焉支山—山丹皇家马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逐步开通市内通往主要景区景点的直通客运旅游观光专线,实现景区与城市的快速往返。建设一批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和旅游星级厕所。

5.运输枢纽站场及物流中心建设:做好张掖中心站,公交换乘站、新区客运站、西环路张掖汽车站的改扩建前期工作;做好东南高速公路入口区物流中心、东北郊产业园区国道312出入口货运物流中心及滨河新区物流园的前期工作。

6.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提升通达能力。铁路建设方面,做好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段协调建设工作,促其早日建成投入运营;配合做好新建兰州—中川—张掖城际铁路建设的前期协调服务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机场建设方面,做好张掖军民合用机场运营协调服务工作的同时,做好肃南县喇嘛坪通用机场的规划。公路建设方面,配合做好张掖经民乐扁都口—西宁高速公路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加快肃南到甘青界公路、甘州区—阿右旗公路前期工作,加大肃南县皇城镇—大湖滩、临泽鸭暖箭台—甘州区寺儿沟、临泽鸭暖—蓼泉等通乡公路争取力度。加快省道213线张掖到肃南县二级公路建设任务,力争年底建成通车;加快甘祁公路建设步伐,力争2014年建成通车;加快甘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甘州区下崖—速展、高台骆驼城乡—肃南县明花、民乐六坝—移民新村、中牧山丹马场等公路建设。加快高台红西路军纪念馆出口道路、肃南县城—马场滩等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六县区力争完成281公里通村公路建设任务。

三、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多极突破行动的安排部署、工作规划和市领导小组的具体安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梳理推进多极突破行动工作思路,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加大督导力度,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是强化项目支撑。加大项目谋划、筛选、储备力度,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实行重大项目专家评审论证制度,建成科学的项目支撑体系,确保规划项目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协调调度、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方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建立完善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是制定配套政策。尽快制定支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六大工业园区实行产业准入和政策倾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奖励产业发展贡献突出县区和单位。加快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资源环境政策,明确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支持政策,健全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和补偿机制。配套完善土地管理政策,支持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

四是营造发展环境。创新发展理念,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市场平台、融资平台等各类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健全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考核体系,强化工作责任,加大督促检查,加强激励约束,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张掖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