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办发〔2012〕13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我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用塑料薄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市的广泛推广应用,对提高粮食产量、确保蔬菜有序供应、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水平较低,每年冬春两季,大量废旧农膜飘落在水渠路旁,堆积在田间地头,悬挂在树木枝头,对自然景观、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城乡环境、居民生产生活、城市形象。2011年,全市覆膜栽培总面积212.5万亩,地膜用量达1.45万吨,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仅为40%左右。因此,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业“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各县区、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强化农村节能减排、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废旧农膜污染防治工作,为彰显“一山一水一古城”特色风貌,加快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做出积极贡献。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为目标,以建设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主线,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由各级政府监管、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城乡环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
三、主要目标
(一)近期目标:2012年6月1日前,各县区集中组织一次废旧农膜捡拾活动,全面清理多年残留于田园、家园、水源、水渠、路旁、建筑物附近的废旧农膜以及塑料制品,并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回收率达到80%以上。以后每年度废旧农膜清理工作集中在农作物播种前和收获后分两个阶段进行,于3月底和11底前完成集中回收任务,并加强日常督促检查,使废旧农膜从农田直接进回收站、加工厂,实现加工转化利用。
(二)中长期目标:到2015年,全市扶持发展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工企业3家、5000吨以下的小型加工企业10-15家,每个乡镇有一个废旧农膜回收网点,每个县区有一个正常运转的加工企业,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白色污染”问题得到基本控制。到2020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源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低,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了0.008mm以下的超薄地膜,造成回收困难。从今年5月1日起,全市在制种玉米、马铃薯、蔬菜、小麦、棉花等大田作物生产中强制执行0.008mm以上的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制度,严禁各类生产加工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向种植农户提供使用0.008mm以下的超薄地膜。一经发现,对提供使用超薄地膜的企业和单位,要取消在基地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享受的有关扶持政策,同时该企业不得参加本年度各类评先奖优活动;对环境造成大面积污染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一定处罚。各级农业、商务、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市场整治力度,规范农膜销售行为,鼓励引导销售0.008mm以上的农用地膜,严厉打击销售 “三无”地膜,净化农资市场。
(二)健全回收网络。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乡镇大力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站、废品回收箱和废弃物分拣点,每个乡镇至少要建立1处乡村物业管理站,建设一批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废旧农膜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方便农民和废旧农膜经纪人交售,建立完善回收服务网络。鼓励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建立专业化回收队伍,专门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工作。
(三)强化典型示范。环保部门要结合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重点抓好96个项目村废旧农膜污染防治示范工作,使废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为全市防治废旧农膜污染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农机部门要加强捡膜机的引进和试验研究,建立机收示范点,推广成熟残膜捡收机,提高捡膜效率。农业部门要结合示范点建设,引导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加强再利用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和引进推广利用废旧农膜加工再生颗粒、生产防水防漏材料、生产塑料编织袋、裂解加工生产燃油等废旧农膜再生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产品附加值;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推广一膜两用、适时揭膜等技术,提高捡膜效率。
(四)培育加工企业。各县区要根据农膜使用及污染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及时制定信贷支持、土地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发展。对具有一定回收加工规模、诚信度好的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给予信贷重点支持;落实废旧农膜回收机械设备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和扶持废旧农膜回收及加工机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的建设项目给予贴息支持;落实国家促进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税收政策,在国家允许政策范围内,积极完善资源再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激励机制,对防治废旧农膜污染成绩突出的县区,经考核后给予奖励,以奖促治。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制度,对从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及其设立的回收点,每年根据其回收加工量,各县区政府要给予一次性奖励,扶持其发展壮大。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考核。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农业、林业、财政、科技、环保、农机、交通、商务、工商、质监、金融、铁路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协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作推进、重大问题协调等事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主要负责考核、检查、验收、评比及技术指导等日常工作。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实行市县乡三级政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制度,切实形成有机构、有队伍、可控制的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的有效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常抓不懈,取得实效。市上由市农业局牵头负责,制定考核办法,每年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二)明确部门职责,合力协调推进。农业部门负责废旧农膜污染防治和回收利用的技术指导、试点示范,组织开展废旧农膜残留污染及资源调查。环保部门要将废旧农膜污染防治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管理。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废旧农膜污染防治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安排预算,落实资金投入。宣传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废旧农膜污染危害和农膜使用知识。金融、税务部门要细化落实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措施。工商、质监等部门负责农业塑料地膜的市场整治。交通、铁路部门要加大公路、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防治力度。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积极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三)加强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回收。要充分利用“联村联户”、“三下乡”、“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等活动,广泛宣传废旧农膜对农田和环境的污染危害,动员农户使用0.008mm以上的地膜,重视废旧农膜的回收清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积极性,形成浓厚舆论氛围,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各县区、乡镇、机关、村社要广泛开展“建设绿色家园、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全民参与捡拾地膜活动,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掀起高潮,确保实效。各学校要普遍开展“小手拉大手”捡拾废旧农膜活动,树立绿色环保理念。通过宣传动员、全民参与,在全市形成清除污染、从我做起的浓厚氛围,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引领农村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良性发展道路。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