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政府系统推进作风转变改善发展环境重点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8-05-30 11:18 来源: 背景色:
 : 


张政发〔2018〕5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

市、县(区)政府处在作风建设主阵地最前沿,转变作风政府系统是当头炮。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要求,为扎实推进政府系统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以小切口推动作风大转变,现就认真做好推进作风转变改善发展环境重点工作通知如下。

一要严格落实“十不准”规定要求。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的“十不准”规定,紧扣政治、责任、效率、便民、求实,内容涵盖遵规守纪、履职尽责、抓实见效、实事求是、首问负责、诚信践诺、限时办结、廉洁自律、奖优罚劣等诸多方面,为全省政府系统广大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做得到的标准,为转作风、改作风、干工作确立了行为规范、提出了严格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学习省政府“十不准”规定,在学思践悟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十不准”规定传达到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每一名执行公务和履行公职的干部,切实增强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规定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要紧盯影响作风建设顽症痼疾,依据行政层级、部门职责和行业领域不同情况,制定更加务实精准的措施办法,从执行标准和操作程序上对“十不准”规定进行具体化,进一步明确细化部门单位权责边界、职能职责、服务事项,进一步明确细化服务办事的政策规定、工作规范、操作流程,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确保职责任务明确,权力界限清晰,尺度分寸可考,成效结果可比,违反规定有责可问,确保群众办事知道去哪里、要什么、该找谁、怎么办,让“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要把“十不准”规定的具体化成果完善成制度,在部门单位显著位置公示公告,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公布投诉举报受理渠道,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十不准”规定落实情况和作风转变成效的唯一标准。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对违反“十不准”规定的行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彻查严办,并通过以案说法、以例释规、以案明纪,倒逼政府系统各级干部严格执行“十不准”规定,持续推动作风政风大转变。

二要着力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各县(区)、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未落地、落地未开工、开工未建成、建成未投产方面入手,认真查找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全面清理政策落实情况。各县(区)、各部门全面清理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落实情况,围绕支持企业发展、培植骨干财源、支持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方面进行认真清理,有什么问题就清理什么问题,切实解决政策制定不准、政策截留、政策虚化、执行异化、准入不公等导致企业无法获得红利的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倒逼各项政策全面落实。二是认真清理招商引资政策兑现情况。对照市、县(区)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聚焦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审批效率不高,土地、资金及相关配套要素供应不及时,承诺条件不兑现,跟踪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以及由于用地指标、土地规划等原因导致招商引资存在签约项目多、实际落地项目和到位资金少等问题,对在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活动中与投资主体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建立落地稽查制度,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落地率。三是切实解决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坚持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干事创业,对确定的工作部署,一抓到底、善始善终,注重在继承和改革中创新发展。从提升政府公信力、保持政策连续性的角度,全面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更多项目顺利落地。四是坚决惩治吃拿卡要行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线索具体的问题直查快办,对问题多发频发、影响恶劣,特别是损害民营企业和发展环境的部门单位,从严从快从重问责处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吃拿卡要无处遁形、无人敢为。五是不断优化项目服务。健全完善“双告知、双联系、双评价”制度,严格落实市级领导联系帮扶制度,加强对53户重点财源企业、10户纳税大户企业的联系帮扶,积极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协调兑现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坚持落实“五个一”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执行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全程监控目标进度,重点督办难点问题,现场推进滞后事项,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要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是深化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精准放权、协同放权,持续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积极探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深化投资审批改革,精简合并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优化并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不断提高项目审批质效。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工业园区“零收费”改革试点,积极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全面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一步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动态调整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全面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项目。二是加快推行“四办”改革。依托政务大厅、“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平台推行“四办”改革,健全以行政权力和政务服务、投资项目监管、公共资源交易、企业诚信、电子监察、创业创新支撑平台为主的政务服务体系,贯通线上政务服务网络办理通道、线下政务服务热线咨询通道,推进审批事项向县(区)政务大厅延伸、民生事项向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大众服务事项向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延伸,实现年底前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优化流程“简化办”,提升效率“马上办”,努力实现8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努力做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三是规范权力运行推动依法行政。完善权责清单制度,建立政府权力总台账,规范市县(区)政府部门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建立健全依据权力清单追责机制,切实把权力置于制度框架内规范运行。大力提升市、县(区)政务大厅标准化水平,实现政务服务软硬件建设标准化。强化监督管理,加快建立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规范中介服务,清理政务服务事项,指导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执业公示、执业记录等制度。四是完善相关措施倒逼责任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对照标准,对各自承担的“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全面自查自评,形成自查报告,市督查考核局依据部门单位提供的自评报告,对涉及放管服改革的事项进行抽查检查,并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对放管服改革不到位、服务对象不满意的要倒查责任。涉及行政审批的市发改、工信、水务、建设、交通、国土等部门和涉及服务群众的市民政、人社、国税、地税、工商、食药、质监等部门,要紧紧围绕“权责划分、再造流程、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并抓紧实施。要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明确大数据中心子项目投入运行的时间节点,倒排进度,加大力度,确保各个项目按既定时限要求投入运营。

四要全面整改督察反馈审计发现信访举报问题。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以知耻后勇的态度、刀刃向内的勇气、刮骨疗伤的决心,深入细致开展督察反馈、审计发现和信访举报突出问题大起底、大梳理,并适时做好“回头看”,全面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无疏漏、不反弹、可持续,以问题整改检验作风转变的成效。一是坚决全面彻底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交办问题及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要切实把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环保部约谈、央视报道、环保部西北督察局及省委省政府督查室通报指出的问题,特别是涉及我市自然保护区管理、水源地保护、大气和水、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尚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问题紧紧抓在手上,倒排进度、加大力度,全力抓好整改落实。要明确时限抓整改,国家督察办指出的甘州、民乐、肃南三县(区)燃煤锅炉未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等问题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并组织验收;全省整改工作调度会议通报的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应急保护性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在5月20日前全部完成整改;市指挥部办公室督查通报的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外围生态环境等问题在5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涉及今年整改落实的黑臭水体治理和和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等问题在11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改;统筹推进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注销淘汰等4项跨年度整改任务。二是全面抓好国务院大督查及省委、省政府历次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2016年9月、2017年7月国务院先后对我市进行了两次全面督查。至目前,反馈的问题和意见均完成阶段性整改任务,但还需长期坚持。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大问题整改力度,特别对一些久推不决、抓而不实的问题要盯紧不放。要按照“条条要整改、件件要落实”的要求,建立工作台账,进一步靠实整改责任,建立调度考核机制,确保责任到位、要求到位、整改到位。三是着力抓好重大政策落实审计及专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近年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和机构编制情况审计、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贯彻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跟踪审计整改落实工作,对正在整改或尚未整改完毕的问题,对标对表、对题作答,逐项细化完善整改方案,按照时间节点不折不扣完成整改任务。市审计局要加强工作指导,深入县(区)部门单位督促检查,真正做到项目不推进、问题不解决,督办不下线、督查不收兵。四是认真抓好信访交办和群众举报问题的整改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以“事要解决”和息诉息访为标准,继续实行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强化领导责任,强化部门责任,加强对国家和省上交办、省上领导批办以及群众实名举报、公开渠道举报信访问题的调处化解工作,尽力将上访案件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当地,力争上访不扩大,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

五要办快办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事项。坚持对败坏作风、破坏环境的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形成持续震慑,始终保持整顿作风的高压态势。一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作风整顿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用好各类信访投诉举报平台,在市、县(区)政务大厅设置投诉举报箱,在市、县(区)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投诉举报直通车”,有效运用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精准发现各类问题。二是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借鉴各银行机构的经验和做法,在窗口服务单位建立服务对象评价机制,逐步创造条件,在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推广,将群众评价与各部门、单位的考核评价以及干部职工的考核评价相挂钩,倒逼机关单位、干部职工转变作风。三是进一步强化追责问责。对群众反映强烈、线索具体的问题直查快办,对查实的问题坚决纠正、问责到人,特别是对问题多发频发、影响恶劣的部门单位要开展“一案双查”,严厉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四是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在张掖日报、市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集中通报反面案例,对严重破坏营商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随时曝光,不断释放整顿作风不松劲、不止步的强烈信号,确保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张掖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