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发〔2018〕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各单位: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补齐资源环境短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支撑,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青海专题回访调研报告》,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环保产业创新协调发展,现结合实际,就加快我市环保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和“八个着力”重要批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和战略任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规划统筹、政策扶持和管理服务,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依托香港新恒基国际集团全力做好甘肃张掖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项目,着力培育发展环保产业集聚区、环保科技创新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环保产业,逐步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环保产业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典型示范市,形成“张掖模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保护优先,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建立绿色发展政策导向,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决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发挥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的主推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产业支撑、引领发展的方针,突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各类实用成熟技术的引进消化再创新,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集中突破一批环保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坚持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把握全市现有资源及产业发展比较优势的同时,对接全省环保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污染物防治技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环保服务行业的先行发展,逐步形成技术含量高、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环保产业门类和产品体系。
(四)坚持分类指导,集聚发展。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坚持把全市各类工业园区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发展基础,逐步完善工业园区环保产业分类布局。有步骤、有重点的支持不同行业门类集聚发展,促进环保产业形成效益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
(五)坚持培育市场、提速带动。围绕甘肃乃至西部地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环保要求,通过强化政策扶持与加大生产要素投入等措施,挖掘张掖市环保产业发展潜力,通过对优势行业帮扶带动,培育区域市场。以现有工业经济为基础,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支持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龙头企业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发展速度,带动环保产业的快速良性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力争2020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环保企业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形成30家左右综合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骨干企业,总体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市新兴经济发展产业。
——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培育建设20家左右省、市级环保科技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平台,力争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置等领域的若干技术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环保装备产品性能大幅提升、结构趋于合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业占环保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市内环境公用设施、区域性环境整治项目和工业企业环保设施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建设运营。
——结构布局更趋合理。环保装备和产品、环保工程、环保服务占全市环保产业的比重大幅提高,形成一批环保产业集聚区和发展基地,建成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建立比较完善的富有竞争力的环保产业生产运营体系、研发创新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确立在全省的特色优势地位。在环保产业发展驱动下,全市资源产出率水平明显提高,突出环境污染问题逐步缓解,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环保产业体系。围绕低碳节能、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集成配套和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一体化的环保产业体系。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构建集约化、高值化的再生资源加以利用产业链。加强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利用“城市矿产”,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城市污泥和废旧纺织品等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建设局配合)
(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污染防治设施、产品及技术供求信息、环保项目投融资、污染物总量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搞好环保项目招投标信息、环保技术研发、环保技术咨询、环保产品检测、环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同时,推进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民乐工业园区向环保产业孵化特色园区方向建设和发展。(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配合)
(三)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在全市实施科技创新“五个十”工程,重点培育十大科技龙头企业、十个成长性创新企业、十大环保服务机构、十大科技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和十名科技领军人才。每年争取3个以上环保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环保领域技术开发,鼓励技术集成,支持示范工程建设。建立环境专业人才“智库”,为企业环境人才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培养、引进环保复合型高端人才,从业人员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率达到80%以上。(市科技局牵头,市环保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委配合)
(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制造方面,扶持壮大环保创新企业成为省内行业领军企业。环境综合服务方面,鼓励企业在水气声渣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创出品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有效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上下游企业取得显著经济环境效益。到2020年,龙头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占环保产业总营业收入的50%以上。(市工信委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五)加强交流合作。将环保产业作为对外招商引资重点领域,采取合资、基金融资、技术入股等形式,利用国内外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资源提升环保产业水平。到2020年,力争环境技术装备领域规模进一步扩大,推动我市环境服务企业走出去,提高国内市场份额。(市招商局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配合)
五、重点领域及重点推进项目
(一)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严格控制煤炭消耗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达标排放。实施甘肃电投张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山丹宏定元化工工业锅炉烟气改造项目和甘肃镜铁山矿业优化升级改造项目。继续支持张掖市华煤新能源公司年产30万吨洁净型煤生产线及洁净煤配送网点建设和张掖市玖利煤炭集中交易仓储园项目,引进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生产超低排放锅炉设备,在环评等各环节加大推广力度,建设清洁环保煤粉厂。结合扬尘污染治理,扶持推广一批新技术、新材料。实施全市炕烟炉烟污染治理项目,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六县区27万铺土炕进行新型农村节能环保炕(碳纤维电热暖炕、智能恒温暖炕)改造,对24万个小火炉进行清洁炉具改造,彻底解决全市农村炕烟炉烟低空面源污染问题。(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配合)
机动车污染治理方面,支持张掖安通、高台民生、临泽昌源等9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企业引进先进尾气检测设备,加快推进2005年前运营“黄标车”的淘汰工作。开展112座加油站和27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全力推动民乐新能源汽车发展, 加快开发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燃料电池等共性关键技术和整车集成技术,推进动力电池及相关零配件、组合件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网络化、便利化的充电站、换电站布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牵头,市交通局、中国石油张掖销售分公司、中国石化张掖石油分公司配合)
(二)水污染防治领域。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设备选型、高效节能曝气等方面,引入先进技术,降低治污成本。支持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等企业发展。在化工园区、耗水量大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中增设中水设备,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积极争取中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专项资金,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城镇污染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采取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重点实施张掖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高台县南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临泽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与大沙河及景区客运南站污水管网配套工程、临泽县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给排水管网配套工程、山丹县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山丹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配套建设等项目。实施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着力改善山丹河等重点流域水质。依托甘肃爱味客马铃薯加工有限公司,重点实施污水处理站处理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依托山丹县芋兴粉业有限公司,重点实施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废水处理项目。(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建设局配合)
加快村镇污水设施建设,推进小城镇与农村新型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收集不到的地域,建设地埋式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市建设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依托我市丰富的农林资源优势,围绕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推进农林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和禽畜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与推广示范。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代木、制作生物培养基、人造板、秸秆固化成型等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加强与香港新恒基国际集团及山东泉林集团的沟通衔接,全力做好甘肃张掖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园项目实施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制定出台《关于在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治理领域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积极支持高台县方正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生物天然气及其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项目、高台县怡馨家苑小区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加快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集中处理和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比例达到100%,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以高台县安泰硅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项目为示范,在全市六县区推广应用废旧农(地)膜生产复合材料和产品等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建立完善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体系,全面改善农田土壤环境。延伸葡萄、小枣等特色深加工农林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市环保局牵头,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发改委配合)
依托国家对张掖生态安全屏障区的战略定位,实施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高山植被恢复与保护项目等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支持祁连山水电开发项目生态环境恢复项目、张掖市黑河城区段治理工程(一期工程)及甘州区黑河治理二期项目。(市发改委牵头,市林业局、市湿地局、市水务局、市水投公司配合)
(四)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领域。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区域性集散交易中心。
大宗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以电力、冶金有色、化工等行业为重点,加强地碎石、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支持建立张掖市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对全市煤炭开采、金属矿产采选、煤化工和水力发电等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规范化处置,大力支持山丹花草滩煤矸石发电、大掺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生产建材产品等。积极推进民乐铬渣厂历史遗留铬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甘肃瑞和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废渣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建设,大力支持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全市污泥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置。推进废旧沥青混合料、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推广建筑废物分类设备及生产道路结构层材料、人行道透水材料、市政设施复合材料等技术。加快张掖征峰科技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装备制造项目建设,引进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项目,制定和实施电池回收奖惩措施,不断提高电池拆解及回收技术的自动化水平和回收效率。(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信委、市交通局、市建设局、市城投公司配合)
城市生活垃圾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积极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建立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大力支持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张掖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推进废旧金属、废纸、废旧塑料、废旧橡胶、废旧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广大型废钢破碎剪切、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破碎分选技术。推广应用环保型废弃橡胶制品高值化利用集成技术、常温粉碎及低硫高附加值再生燃料油成套设备。建设餐厨垃圾密闭化、专业化收集运输体系,鼓励餐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餐厨垃圾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高效有机肥,积极推进垃圾衍生燃料产品开发等资源化利用项目。(市建设局牵头,市工信委、市食药监局、市供销社配合)
(五)环保科研及设备领域。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研发推广水泥、有色冶金、电力、钢铁行业烟气脱硫脱硝、高效除尘、工业废气治理、焚烧烟气净化设备。大力支持甘肃鑫怡环保科技等企业加快先进袋式除尘、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设备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支持甘肃极地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平方米新型农村智能暖炕发热板建设项目。推广满足欧IV及以上标准的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研发示范马铃薯淀粉生产、医药、化工等行业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支持张掖广沅环保节能科技等企业大力发展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农村小型污染成套设备。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分步推广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重点推广新型填埋防治衬层和覆盖材料、危险废物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有序推广安全有效的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和装置,鼓励应用高温蒸汽处理、化学消毒和微波消毒等非焚烧处理技术和装备。在垃圾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推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填埋回收和发电利用技术、垃圾焚烧控制技术与成套设备、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装备、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技术等综合处置技术与装备的推广应用。示范推广烟气净化、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与装备和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装备。推广城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推动建设废弃油脂全收集监控体系。(市环保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建设局、市食药监局配合)
(六)环保服务领域。建立以运行率、准确率、达标率为核心的企业环境合同服务机制,完善以治理效果为导向的监管体系。大力推进环境治理服务外包,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土壤或生态环境修复、制造企业噪声污染防治、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汽车噪声污染防治等领域开展专业承包服务。培育扶强15家从事城镇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脱硝、生活垃圾处理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环境监测的企业。扶持在线监测运营、环境检测、环境影响评价和清洁生产咨询等20家企业发展,严格质量考核,规范市场秩序。(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信委、市建设局、市公安局配合)
大力推进环境保护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制度,依法促进排污企业治污责任的专业化服务,形成专业化的系统服务外包市场。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和危险废物处置场等设施运营服务中全面引入市场机制,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服务的社会化运营和特许经营。在工业园区、城市和重点行业开展环境保护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逐步提高社会化运营比例。(市环保局牵头,市工信委、市建设局配合)
大力发展环境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环境政策咨询、环境战略咨询、环境规划咨询、环境工程咨询、环境技术咨询、环境法律咨询、环境服务贸易咨询等专业咨询服务业。重点发展环境监理、环境风险损害评估、环境技术评价、环境保险、环境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认证、环境教育普及与培训等新兴环境咨询服务。逐步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明确社会化环境监测的重点领域与监测范围,鼓励社会监测机构提供面向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环境监测与检测服务。(市环保局负责)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将发展环保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建立健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全市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要将环保产业发展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强化监督问责,确保发展环保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各类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支持。市财政每年设立100万元环保产业研发资金,支持重点环保企业研发环保设备和环保产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全市环保技术改造项目和环境服务企业财政奖励幅度。全面落实国家关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加速折旧条件的环保治理项目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的办法,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治理的投入。对纳入《张掖市“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且用地集约的环保产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对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利用现有厂房改造建设的项目,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
(三)完善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节能减排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继续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政策,落实脱硫、脱硝电价政策,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和差别电价,推行阶梯水价。逐年增加财政用于环保产业专项支出。改革污水处理费政策,将污泥处理费用纳入污水处理成本,完善对自备水源用户征收污水处理费制度。逐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污染物总量指标量化管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环境资源配置办法。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策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大力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鼓励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PPP)模式实施环保产业项目,加大PPP引资资金支持力度。
(四)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发展环保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划、规范标准,完善各类环保资质认定和特许经营权制度,规范设置环保产业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环境工程招投标管理,形成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完善环保产业调查统计制度,健全环保产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为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的自律作用以及公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引导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促进市场规范发展。聘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建立环保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借助外脑、借用外力指导我市环保产业发展。
(五)强化企业创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对发展环保产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努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落实初创型小微企业“五免一补”、成长型小微企业“五奖两补”等优惠政策,降低新兴企业成本,对环保领域初创企业进行孵化。对获得国家(含国家地方联合)和省级新认定的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给予项目补助资金。对取得发明专利的研发成果,在2年内以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授权使用等形式在市内转化的,按技术合同成交额给予适当奖励。支持先进适用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六)做好监管服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企业污染排放监测监控,引导企业购买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培育规范污染防治市场。加强对环保产业产品市场、工程设计市场、工程招标市场及技术服务市场的规范、监督,建立健全环保产业标准化工作网络。发挥环保产业协会、各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作用,建立统一的行业资格认定体系,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和规则,强化培训、考察、交流服务。探索设立环保技术服务中心,健全完善环境技术标准体系和环保产业技术推广体系。
张掖市人民政府
201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