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贴近群众生活 促进志愿服务有“效”

来源:日期:2021-11-25



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积极主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立足岗位职责,坚持领导带头,多措并举,组织党员干部开展高质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最大程度服务群众、便利群众,确保了创建活动有抓手、有依据、出成效。

一、扎实开展调研,安排部署有“方”。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部署和要求,先后4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谋划推动落实。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制定印发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调研工作方案,由我办主要领导带队,组成调研组,深入6县区史志办、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基层史志编修业务单位,进行集中调研,与基层单位史志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与社会各界文史爱好者心贴心沟通,广泛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呼声,收集建议问题。结合调研成果,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单位与全体党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帮办实事工作台账》,明确了帮办实事的主要内容,细化了帮办实事的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和预期成效,将工作任务明确到人头,实行清单化管理,确保实践活动有抓手、有依据、出成效。与此同时,立足单位职能职责,建立党员先锋岗、划定工作责任区,制定岗位建功计划,把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事项结合,进行公开承诺,并经常对照检查,激励党员干部以“力争上游”的信心和毅力,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上冲在前、作表率,推动形成了全办“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二、畅通民意渠道,倾听民意有“声”。坚持“送政策、送服务、问需要、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把察民情访民意贯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始终,紧盯“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通过设立意见建议征求箱、公布征集意见热线电话和电子邮箱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所想所盼,对符合为民办实事要求的意见建议,及时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明确专人专室跟踪办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立足长效机制的建立,紧盯为民服务过程中的短板和难点问题,及时补充和调整服务方式,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制定“四项服务指南”(即:《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地情资料查阅服务指南》《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部门志、行业志、乡镇村志指导服务指南》《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志鉴出版物赠阅馆藏服务指南》《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为社会各界或个人提供地情丛书、家谱免费馆藏服务指南》)“一个服务制度”(即:《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关于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县区志鉴编纂工作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制度》)“一张服务流程”(即:“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流程),并在“张掖地方志网”进行公示公开,不断强化“为民”服务的“深度”,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4月以来,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办已建立政策举措或长效机制6项。

三、常态帮困扶弱,助力乡村振兴有“力”。坚持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积极主动与联系帮扶村甘州区碱滩镇永定村对接,由领导带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甘州区碱滩镇永定村联系农户家中,帮助农户制定年度巩固提升计划,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辅导,并向3户联系农户赠送化肥6袋,有效解决了农户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督促党员干部经常性开展帮扶工作,与帮扶对象共商致富措施,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的部署安排和《关于市级领导包抓县区乡村振兴工作和“十项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办主动联系牵头单位,积极深入肃南县白银乡和东牛毛村对接,与镇、村领导干部座谈,实地调研村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帮助东牛毛村理清发展思路,挖掘村史文化,寻找特色优势,与村委会班子共同探索既适合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符合“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产业培育之路。加强精神帮扶,通过宣传、辅导,让史志文化、史志资料走进乡村群众的生活,让群众熟悉和了解张掖历史文化,汲取学史促干、知史促发展的精神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四、扎实推进落实,为民办事有“载”。围绕群众所盼,深入开展志书“六进”活动,对《张掖地区志》《张掖市志》现有存量进行盘点清查,列出赠送计划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有重点地广泛深入开展赠送活动。3月份以来,先后向六县区及河西学院、张掖中学、张掖军分区、张掖市妇联、甘州区长安镇前进村、碱滩镇永定村、龙渠乡白城村等单位赠送《张掖地区志》《张掖市志》《张掖年鉴》等史志资料196套;运用张掖地方志网等平台,定期刊发张掖史志、大记事等内容72篇,让志书年鉴“随手可见”,实现了群众更多了解地方志、地方志更好服务群众的良性互动;建立志书查阅服务机制,规范地情资料查阅等服务流程,为130余人次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查阅地方志资料提供了便利;加大对外交流宣传,通过电话沟通、发函约请等方式,分别向四川南充、辽宁盘锦、天津滨海新区、贵州遵义等地交换志书36套,获回赠交流志书25套,扩大了张掖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收到了互通有无、交流互鉴的效果。

五、贴近群众生活,志愿服务有“效”。开展组织党员干部高质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做好各办公室、楼梯道、卫生间以及办公楼周边等处的环境卫生,坚持每周五下午定期开展指定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大扫除。带头发挥控烟引领作用,在单位会议室、楼梯道、电梯口等处悬挂张贴禁烟标识,普及禁烟禁毒法律法规,宣传吸烟吸毒危害。带头开展公益广告宣传,依托单位网站、手机短信、微信公共号等,进行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宣传。带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全体党员干部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参与创建活动,坚持每周五定时对县府街什字等街面卫生进行清扫整治,积极参与“文明创城 志愿同行”交通劝导和社区共驻共建等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最大程度服务群众、便利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教育,形成“事事讲文明、人人促文明”的浓厚氛围,我单位成为张掖市公布的第一批无烟单位。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市、区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全体党员干部轮流在甘州区金沙苑小区续建楼前昼夜值守36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为住户提供服务,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六、满怀初心使命,办事成效有“果”。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立足岗位实际,坚持把做好志书年鉴编纂和业务指导培训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项目之一,结合调研,实地考察了东灰山遗址、峡口古城遗址、定羌庙遗址、明沙堡遗址及汉明长城博物馆、八卦营墓群等12处历史遗址遗迹,并对全市古籍旧志进行全面摸底,启动了《张掖古志》整理编修工作,对《甘州府志》《重刊甘镇志》《新纂高台县志》《创修民乐县志》等26部古籍旧志、志书年鉴和地情丛书进行影印、重刊、校注,让“古”书展“新”颜。围绕《张掖扶贫开发志》《张掖全面小康建设志》和《张掖年鉴(2021)》等重点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加强各志鉴编纂部门业务指导,安排业务骨干主动深入到志书编纂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审定方案和篇目大纲,对各部门编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通过电话指导、现场辅导、提供样本等方式,重点指导《靖安乡志》《黑河水电志》《甘州区林业志》等志书的编纂,帮助相关部门和单位准确掌握中央和省上关于修志工作的政策法规、操作规程和业务规范。4月份以来,我办与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联合,深入高台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走读”活动1场次,主要负责同志深入甘肃天宁种业有限公司进行张掖历史文化知识宣讲辅导1场次,班子成员主动联系,深入县区、部分、企业开展专题辅导3场次,业务骨干不定期深入各部门单位开展各类专项辅导培训33场次。通过上专题辅导、上门教学、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志书编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志书编纂质量大幅度提高,地方志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热爱张掖、建设张掖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进一步激发,志书年鉴“记载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意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