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月 农历 年 [ 年 ]

2019年1月7日张掖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来源:日期:2019-01-07

 

201917日张掖市环境保护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4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9年1月7日-2019年1月11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936-8278216(张掖市环保局环评科)

传 真:0936-8278232 邮箱:zyhbkf8216@163.com

通讯地址:张掖市东北郊盛和路(育英学校西侧)

编:734000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报告书(表)编制单位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

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建设单位开展的公众参与情况

1

肃南县祁青工业园污水处理厂

肃南县祁青工业园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青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海南海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青工业园区,处于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距离实验区9km,缓冲区13km,核心区20km。建设规模为新建300m3/d的污水处理厂一座、2050m污水收集管网和厂区外500m3的应急蓄水池及1735m的中水回用管网。处理工艺采用A/O生物处理+MBR工艺,中水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技术,污泥采用重力沉降并干化处理。项目主要收集甘肃新洲矿业有限公司选厂片区和生活区、祁青工业园区管委会及省道215线两侧居民产生的生活废水。项目总投资1028.09万元,其中环保总投资为54.6万元,占总投资的5.31%。

 

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综合利用,生活污水用于泼洒降尘,不外排。运营期,生活污水产通过污水收集管网排入拟建污水处理厂。项目厂区外设置一座500m3的蓄水池,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中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后通过中水回用管网先进入蓄水池,由甘肃新洲矿业有限公司循环利用。项目严格按《报告表》要求落实管道过河施工防护措施,防止对小柳沟河造成污染。

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严格的分区防渗措施,重点落实好格栅间、沉砂池、事故池、蓄水池等区域防渗措施,落实地下水污染监控及管理措施,防治污染地下水。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严格按照《张掖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采取洒水抑尘、密闭存储、设置围挡、防尘布苫盖等措施,降低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运营期,通过设置绿化带、卫生防护距离等措施,减少恶臭对周边的影响,恶臭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一级标准的限值要求。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采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施工期场界噪声严格控制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范围内。运营期,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处理、处置,落实各类固废的收集、储存、综合利用及处置措施,不准乱堆和随意排放。施工期,废弃土石方随挖随运,不在现场堆存,由建设单位运至指定场所用于矿山环境生态恢复;建筑垃圾可回收利用的部分回收利用,不可回收部分运至指定地点处理;生活垃圾由建设单位统一外运至祁青工业园区垃圾收集点集中处置。运营期,栅渣、沉砂全部外运至指定场所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暂存于污泥干化池,经重力浓缩并干化处理后采用吸污车定期抽取,外运至张掖市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置;生活垃圾由运营单位外运至祁青工业园区垃圾收集点处置;废钢铁屑、废旧螺丝帽等一般固废,由运营单位外卖至废品回收站。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重点是通过分层开挖、分层回填、控制施工作业范围,临时堆土场采取及时覆盖、洒水降尘,管道敷设后及时清整,恢复施工场所的生态环境和路面修复重建等措施,降低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临泽县正北山凹凸棒石粘土矿开采项目

临泽县板桥镇

甘肃惠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甘肃创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位于临泽县板桥镇古城七组东约0.8km处,开采对象为矿区开采范围内的凹凸棒石粘土矿和石膏矿。项目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区面积约13.08hm2,设计生产规模为5万t/a,设计服务年限为23年。项目建设包括采矿区、办公生活区、排土场和矿区道路等,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四部分组成。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5.3万元,占总投资的1.51%。

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用水主要是抑尘用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抑尘用水自然蒸发损耗,生活污水泼洒降尘自然蒸发损耗。运营期,车辆清洗废水经沉淀后回用,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后清运至附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设置环保厕所并定期清理。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抑尘标准要求,运输车辆不得超载并加篷布覆盖密闭运输,严禁道路遗撒;对进场道路采用砂石进行敷设,减少物料运输过程,运输扬尘的产生;加强施工机械管理,各种车辆、机械设备定时检修保养,以保障其正常运转。运营期,挖掘、筛分、装卸均采用湿式作业,装载时尽量降低物料落差;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开大风和雨天施工;对道路进行平整铺垫或硬化处理,定时洒水;石料运输时应加盖篷布,严禁超载,防止撒漏;加强工程机械维护保养,避免带故障运行。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要求。项目采用电采暖。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施工期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运营期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处理、处置,落实各类固废的收集、储存、综合利用及处置措施,不准乱堆和随意排放。工程剥离表土临时暂存在排土场,部分用于矿区范围内探矿时遗留采坑的平整,剩余部分开采结束后及时用于采坑回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运往板桥镇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处置。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通过采取加强对矿区周边未利用地保护、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防止机械跑冒滴漏等措施,防止造成土壤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重点是按照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严格限制施工作业范围,分区域设置警示牌,尽可能减小工程对区域地表植被破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特别是施工管理人员的环保宣传、法律宣传。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扰动,缩小临时扰动面积,保护原生态系统稳定性。严禁施工人员追赶捕杀野生动物,严禁焚烧植物等行为。严格落实营运期生态恢复及补偿措施,加强管理,制定并落实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监督管理措施。排土场四周设置简易截水沟,并在排土场东、南、北三侧设置挡渣墙防止水土流失,待开采结束后表土及时回填采坑,并恢复排土场占地。严格落实对基本农田防治措施,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必须在相关部门划定的占地范围内进行生产活动,不得在项目区附近的基本农田内进行任何活动。严格落实闭矿期生态恢复措施,矿区内采坑进行平整,并对周围边坡进行放坡处理,办公生活区所有临时建筑拆除,排土场、进场道路、办公生活区占地进行平整,并用砾石进行覆盖,进行生态恢复。

采取了媒体公示、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

3

张掖市晋昌源煤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中温焦油加氢配套项目

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煤化工区

张掖市晋昌源煤业有限公司

甘肃创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高台县南华镇工业园区。项目通过水煤浆气化、耐硫变换、酸性气体脱硫等工序生产工业氢气。副产品主要有解吸气、硫磺和液氨等。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及依托工程等。项目总投资3737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305.2万元,占总投资的11.52%。

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施工废水集中收集沉淀处理后作为场地洒水抑尘使用,生活污水依托在建工程办公生活区处理,严禁外排。运营期,备煤系统废水沉淀处理后上清液回用,煤泥掺入水煤浆;变换气经空冷分液后产生的含硫煤气水、热水塔排水及氨精制单元产生的含硫废水,依托在建项目酸性水汽提装置处理;项目建设规模为16m3/h、工艺为“调节池/罐、预处理、反渗透、浓缩、蒸发结晶”的浓盐水处理系统,生活用水净化系统、生产用水净化系统和脱盐水系统产生的废水进入浓盐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 -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用水标准后,全部回用于循环水场闭式系统喷淋用水;项目建设规模为30m3/h、处理工艺为“均质调节罐+混凝沉淀+油水分离+高级氧化+混凝沉淀+生化+微孔陶瓷过滤+活性炭过滤+消毒”的污水处理站1座,水煤浆气化产生的灰水及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处理站出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 -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用水标准后全部回用于循环水场闭式系统喷淋用水或脱盐水站供水。

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石油化工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934-2013)和《报告书》要求落实分区防渗措施,重点对水煤浆制气装置、地下管道、污水处理装置、危废暂存间等等重点防渗区域进行防渗处理,做好地下水污染监控工作,防止污染地下水。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须严格按照《张掖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采取定期洒水、覆盖、施工便道硬化处理、密闭运输等措施,降低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运营期,备煤系统粉尘经袋式除尘器处理,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后经25m高的排气筒排放;脱硫闪蒸气送焦油加氢酸性水汽提装置进行处理;脱碳解吸气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中表4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后经30m高的排气筒排放;污水处理站恶臭采取构筑物加盖封闭措施,将气体收集送至除臭系统处理,硫化氢、氨、臭气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苯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中表6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非甲烷总烃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中表4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后,通过一根25m高的排气筒排放。事故工况下,将有毒有害废气引至火炬系统燃烧后排放。按《报告书》设计,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2200m。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隔声、减震、吸声等降噪措施,施工期场界噪声控制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范围内。运营期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要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处理、处置,落实各类固废的收集、储存、综合利用及处置措施,不准乱堆和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按规范处置;建筑垃圾及时清运至指定地点处置;气化灰渣外售综合利用;空分废分子筛、废过滤器交由厂家回收处理;废催化剂、废脱氧剂、废吸收剂、污水处理站生化污泥等所有危险废物,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要求,设置危废暂存间分类暂存,委托具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定期处置,暂存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期限。结晶盐泥、浓盐水处理设施软化污泥暂按危废管理,待该项目投运后根据其属性鉴别结果,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合理的处置或资源化利用措施。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采取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合理的回用和治理,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严防管道、设备等的跑、冒、滴、漏;建立环境监控系统,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定期进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等措施,将对土壤污染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防止土壤污染。

采取了媒体公示、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

4

张掖市鼎盛伟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

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北山坡

张掖市鼎盛伟农牧有限公司

甘肃创新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甘州区三闸镇北山坡。项目新建高标准牛舍5栋约15000m2,养殖场年存栏肉牛2000头,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育肥场和堆粪场)、辅助工程(精料库、青贮窖、晒场、医疗室、办公用房)、储运工程、公用工程及厂区绿化等。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3.7万元,占总投资的5.37%。

水污染防治措施:项目育肥场采用干清粪工艺,在育肥场内铺设少量土和生石灰,肉牛产生的粪便和尿液与土、生石灰混合在一起,每天采用清粪车清除一次;生活污水通过免水移动式环保厕所处理。

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和《报告书》要求做好分区防渗,对堆粪场、育肥场、运动场等进行防渗处理,做好地下水污染监控工作,防止污染地下水。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采取喷洒除臭剂、设置绿化隔离带等措施加强恶臭气体治理,恶臭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限值要求;粉尘经集气罩收集再经布袋除尘器处理,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要求;项目采用电采暖。病牛隔离舍布置于建设场地东北端,与牛舍隔开。按《报告书》设计,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采取隔声、减震、吸声等降噪措施,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区标准要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固体废物实施分类处理、处置,落实各类固废的收集、储存、综合利用及处置措施,不准乱堆和随意排放。牛粪日产日清运至堆粪场暂存,部分用于项目周边土地消纳,剩余出售给有机肥厂作为有机肥加工的原料;病死牛尸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医疗废物由当地兽医站当日带走统一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往华西能源张掖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免水式移动环保厕所产生的粪便用于周边农田还田。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采取在堆粪场底部铺设防渗膜、堆粪场外围设置排水沟、定期进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等措施,将对土壤污染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防止土壤污染。

采取了媒体公示、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中共张掖市委 张掖市人民政府 陇ICP备13000766号-2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50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2811617号 网站标识码 62070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