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市生态环境局日期:2025-07-09
2025年以来,张掖市生态环境局锚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以精准监测支撑科学决策,以严格管理保障数据质量,以能力提升增强服务效能,围绕统筹谋划、网络优化、监管支撑、能力建设、数据管理五大维度精准发力,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科学统筹谋划,夯实监测工作根基。立足“精准监管、高效治理”工作要求,动态更新《2025年张掖市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聚焦“关键少数”、瞄准“核心领域”,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监测管理等提供有力支撑,为社会监督、公众参与提供参考依据。制定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区和各社会化检测机构规范化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不断强化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为全市环境监测工作绘制“任务书”和“路线图”。创新采用“县区监测+委托监测”模式,圆满完成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等8项监测上半年监测任务,构建起“市县联动、专业互补”的环境监测体系。
织密监测网络,提升全域感知能力。围绕“全要素、全覆盖”目标,完成“十五五”国控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点位优化设置及省控地表水点位调整,让环境监测“千里眼”更加精准科学。助力全省沙尘监测,新建1个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站和3个沙尘监测站,全面升级我市空气质量预警系统。全力保障各类自动站稳定运行,快速处置莺落峡、高崖水文站采水故障、空气站漏雨和沙尘站点停电等问题10余个,及时排查国控水质自动站pH值和溶解氧数据异常情况,确保全市环境监测网络24小时“在线”,数据“保真”。实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人类活动遥感监测项目,实现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179项生态环境问题对比监测和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情况常态监测全覆盖。
聚焦污染攻坚,强化监管服务支撑。每月公开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状况,1-6月剔除沙尘影响天数89天,按时审核上报县区和山丹马场沙尘报告6期,完成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站颗粒物(PM2.5)设备更新手工比对监测,为精准治气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对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21个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源地和12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质监测,对异常数据及时进行核查,守护群众“水缸子”安全。密切关注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监测数据,对山丹河渠系及周边地表水进行加密监测,建立“监测-预警-处置”快速响应机制,通过“监测数据+现场核查”双轨推进,精准锁定潜在污染源,全力筑牢水环境安全屏障。高质量完成8个监控村庄环境质量监测、9个农田灌区水质监测、24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及26家重点排污单位执法监测,稳步推进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编制《张掖市环境监测专报》5期,发布《2024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让数据成为管理决策的“指南针”。
锤炼过硬队伍,增强监测硬核实力。每季度对县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和社会化检测机构进行实验室能力考核,组织全市180余名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网络理论考试3次,以“实战化”培养提升县区监测站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举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质量提升培训班和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环境监测报告评查,从“源头”到“终端”保障环境监(检)测数据与报告质量。以“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为抓手,组织理论培训、盲样测试、常态化练兵,选拔4名骨干参加省级比武,锻造“懂技术、精业务、能战斗”的生态环境监测铁军。申报的8个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项目已纳入省级项目储备库,张掖民乐环境监测站作为现代化建设典型案例报送生态环境部,树立了基层监测能力建设标杆。
严守数据红线,筑牢质量安全防线。开展人为干扰监测数据专项排查,对10个空气自动站、5个水质自动站、52家污染源企业和5家社会化检测机构全面“体检”,未发现人为干扰监测数据的情况。规范企业自测管理,1-5月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公开率达97.4%。加强技术防控提升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质量,43家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在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联网。强化社会化机构监管,推动应用“社会化监测机构管理系统”,闭环整改抽查发现的问题,构建“人防+技防+制度防”的质量管控体系,让每一组数据都经得起检验。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认真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暨“九大行动”启动会议和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持续补短板、强弱项,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