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掖市生态环境局日期:2022-10-08
守好一方净土,存续一片绿洲——党的十八大以来张掖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综述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
自《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颁布后,张掖市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全市土壤环境安全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为100%。2013年以来全市未发生土壤环境污染案件。
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打造多元化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市区联动、部门合力,市民和企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
张掖市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以县区政府为主体,生态环境、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多元化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制定印发《张掖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分年度工作方案,成立张掖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逐级压实责任,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出台《张掖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办法》,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利用“六·五”环境日等节点大力普及宣传《土壤污染防治法》及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增强社会公众保护土壤环境的责任意识。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对各县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实行“一季一调度、半年一督查”,由市环委会办公室督促、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开展污染详查,建设监测网络,全面摸清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
开展污染详查、建设监测网络,才能全面摸清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为打赢“净土”保卫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掖市建立了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自然资源、农业等部门参与的土壤污染详查协作机制,对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划定详查单元6个,核实农用地详查点位615个。编制详查工作方案,对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详查的内容、时限、详查技术路线、方法等进行了技术安排,完成117处地块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确定22个地块开展采样调查。同时,建立健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在耕地、饮用水源地、重点行业企业等周边完成38个省控监测点位的布设,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区全覆盖。积极争取中央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配备土壤监测仪器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并开展例行监测,成果数据由市、县区两级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门共享共用,初步建立了全市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
严控新增污染,开展生态修复,全力保障人居和生态环境安全
土壤环境安全事关民生和发展之本,保护好土壤环境安全才能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张掖市严格落实国家、省上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张掖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方案》,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耕地红线,加强规划区域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切实抓好未污染土壤保护。制定《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施方案》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实施方案》,着力落实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数据应用,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制定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和《张掖市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工作方案》,划定禁养区83个,全市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全部关闭或搬迁,规模化养殖场区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套。
以肥料、农药、地膜和养殖饲料的生产使用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管,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尾菜处理利用和测土配方施肥,落实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48.6万亩,引进示范推广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品种20多个,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90%。全市六县区836个行政村有397个落实了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治理措施,集中治理率达到了47.5%,走在全省农村污水治理的前列。
严把审批关口,强化源头预防,有效管控土壤污染环境风险
张掖市切实从规划布局、用地准入等方面入手,严把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对列入“负面清单”内限制类、禁止淘汰类清单的工业投资项目,一律不予备案登记。采取“一对一”服务模式,在对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化工等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结合地下水污染防治提出相应的防范土壤污染和防控环境风险的措施,对不符合规划和产业布局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在第一时间将可能造成土壤环境污染、不符合资源环境承载要求的项目“拒之门外”。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时公开调查报告等信息,全部录入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平台,实现建设用地地块的空间信息共享。加强新增重金属污染物管控,从严对非治理类涉重金属新、改、扩建项目审核,严格落实重点重金属排放“等量替换”政策。以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和排放重金属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行业企业为重点,制定印发《张掖市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污染防控工作方案》《张掖市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建立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
强化土壤污染重点企业监管,对纳入《张掖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单》的22家企业,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工作和年度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持续做好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等重点工作,完成了4个疑似污染地块初步调查评估,确定2个属于污染地块并纳入了张掖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单,落实了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对8家涉重污染源企业逐一开展了现场检查,确认企业周边无农用地和其他环境敏感目标。
严格落实危险废物产生、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主体责任,监督1066家企业完成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设立4家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点,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79500.41吨。督促4家固体废物堆存企业整改存在问题,2020年以来清理建筑垃圾78.9万余吨。推进县区、乡镇垃圾设施统筹建设、协调运行,城区、乡镇、村级垃圾清运车、垃圾收集点、垃圾斗、垃圾桶和保洁车辆覆盖率均达100%,建成“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垃圾收运体系,甘州、临县、山丹、民乐等四县区城乡生活垃圾压缩后转运华西能源公司焚烧处理,年处理生活垃圾约11.6万吨。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督促医疗单位安全处理医疗废物2379.19吨,医疗废物规范化收运覆盖率和处置率均达到100%。
严控新增污染的同时,加快推进土壤治理与修复。争取中央资金1.3亿元对原民乐铬盐厂旧厂区铬污染场地及铬渣场50.94万方污染土壤进行了解毒处理。安排中央资金500万元实施甘州区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实现了项目实施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治理修复目标。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四五”,张掖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进一步增强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创新举措、强化落实、严格监管、提升能力上下功夫、使狠劲,以更高标准统筹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