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张掖要闻 > 县区动态 > 山丹县

山丹:“大娘”切种忙 “薯光”无限好

发布时间:2025-03-26 15:54 来源: 甘肃山丹

【字体:

春回大地,沃土生机涌动。在山丹县,马铃薯种植即将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田间地头,切种、开垄的劳作声此起彼伏,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徐徐展开。作为山丹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马铃薯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希望,更通过劳务经济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

依托高海拔、冷凉气候、昼夜温差大的地理条件,山丹县成为马铃薯种植的“黄金地带”。近年来,县农技推广部门紧扣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增产增效并重的绿色高质高效综合技术,促进马铃薯大面积单产提升。在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仓储区内,工人们忙碌切种,确保每一块种薯带芽均匀,为后续生长奠定基础。同时,机械化作业逐渐普及,播种机、覆膜机等设备的应用大幅提高了效率。2025年,全县马铃薯计划播种面积13.5万亩,脱毒种薯覆盖率100%,微型薯繁育能力突破1亿粒。

山丹县正明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仓储部部长 曹植斌:近期正在对种薯分选,选切,每天切种量达100吨左右,每天用工量80余人,都是本地劳务人员,既满足公司的用工需求,又提高了群众收入。

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催生了“劳务经济”。在种植高峰期,留守妇女、闲置劳动力组成“农业家政”服务队,参与切种、覆膜、采收等环节。这种模式既解决了种植大户的用工需求,又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形成“产业+劳务”的双赢格局。

务工人员 史金萍:主要就是切马铃薯种子,我就是山丹本地人,每天能收入一百多元,离家近,能照顾家,也有收入。

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走进甘肃祥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马铃薯分选车间,一颗颗马铃薯“原种”经过工人们的层层筛选,整齐地装入包装袋中,静待装车运往全国各地的农业企业和农户手中。

甘肃祥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学尧:最近我们安排了40多名工人,对原种进行分选。2024年我们生产了大约3500吨种薯,除了能够保证我县约5万亩地的甘农薯7号和祥和一号的种植需求外,还销往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为各地客户提供优质种薯。

政策护航,产业提质与农民增收并进。近年来,山丹县把马铃薯作为“五大富民产业”之一持续培育发展,深入推进品种研发、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等全链条产业化。同时,县农技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切种技巧、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确保稳产高产。依托国家马铃薯产业集群项目,推动产业从“量增”转向“质升”,让“小土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

从春播的切种忙碌到秋收的“金豆”满仓,山丹县以马铃薯为媒,串联起科技、劳务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种薯,不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更承载着农民致富的梦想。在政策与创新的双重驱动下,“薯”光正照亮山丹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山丹融媒记者 赵兴东 高玉丹 王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