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姑娘吴某前不久举行的婚礼有点特别:夫妻二人自己动手布置婚礼现场,婚礼上亲戚朋友不送红包,改送签字祝福,还可用表演节目的形式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这位姑娘的婚礼,只花了一万元左右,吴家也没收一分彩礼。
曾经,天价彩礼和大操大办的酒席,是当地彰显“富贵”的象征。但小吴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婚礼”。
“彩价彩礼”一时风行,因婚致贫、闪婚闪离等现象时有发生。除了高价婚姻,高价丧事、高价祝寿等风俗也曾在民乐大肆横行,酒席、彩礼等在人们“面子”的催化下,水涨船高。
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民乐县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靶向施策与持久攻坚相结合,从理念转变、内容创新、制度完善等层面不断探索德治新路径,不断提升群众道德素质,破陈规、除陋习、树正气,让新风良俗入眼入耳,让文明道德入脑入心。
“面子风”渐散,但“文明风”要怎么吹?“要让文明新风真正‘刮起来’,一旦反弹,对百姓伤害会很大。”永固镇副书记李东唐说,已有10个村(居)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同时成立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推选当地有威望的乡贤加入,指导、协助村里红白喜事等活动的操办。
如今,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的多了……,陈规陋习逐渐破除,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移风易俗工作在民乐大地全面铺开,“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文明新风润泽乡里,移风易俗的“小切口”助推了城市建设“大文明”,文明乡风沐浴下的民乐大地,社会风气愈加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