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张掖要闻 > 县区动态 > 临泽县

【文韵临泽】宝卷传唱:文化长河中的精神灯塔​

发布时间:2025-05-13 09:37 来源: 临泽县融媒体中心

【字体:

河西走廊的风掠过荒原,裹挟着丝路驼铃的余韵,悠悠岁月中,总有一缕清越的唱词穿透千年时光—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河西宝卷在天地间的回响。当老艺人的三弦声漫过金色麦浪,当月光辉映竹板敲击声,宝卷像一条璀璨的文化长河,流淌在河西儿女的血脉深处,滋养着每一寸精神沃土。

溯其源流,宝卷的种子早在唐宋时期的敦煌变文里悄然生根,于丝绸之路上邂逅西域文明的甘霖,最终绽放成独具魅力的民间说唱艺术奇葩。它似春风拂过河西大地,在市井村落间开枝散叶、馥郁芬芳。农闲时节,小院的枣树下、热盈盈的土炕上、祠堂的雕花窗棂前,总聚着屏息凝神的人群。传承人手持泛黄经卷,时而婉转吟唱忠孝节义的动人篇章,时而激昂讲述善恶有报的警世故事。那些浸透人间烟火的词句,化作点点星光,照亮了河西人民的精神长夜。孩童们在宝卷声中牙牙学语,于故事里编织纯真的梦;青年们在韵律中感悟人生,汲取前行的力量;老人们在旋律中追忆往昔,重温岁月的温情。宝卷早已超越艺术形式的边界,成为镌刻在生活褶皱里的文化图腾,深深融入河西人民的生命底色。

美丽富饶的临泽,从周穆王乘八骏游昭武至今的三千多年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临泽先民在这块肥沃、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了黑河流域的远古文明,谱写了一曲曲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颂歌,造就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临泽文化。《敕封平天仙姑宝卷》就是土生土长在临泽大地上的一朵非遗奇葩。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城镇化的浪潮悄然漫过古老村落,宝卷吟唱的舞台渐渐被钢筋水泥挤占。但宝卷的生命力,藏在父亲抄写时微颤的笔尖,那一笔一画皆是对文化的虔诚;藏在爷爷三弦弦音里流淌的岁月,每一个音符都诉说着传承的坚守;更藏在每一个河西人对精神家园的深情守望中。家中那摞用蓝布精心包裹的宝卷,每一页都承载着祖辈的体温,每一句唱词都凝聚着跨越时空的共鸣,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

守护宝卷,就是守护一方精神原乡。县文化馆内,雕花木窗漏下斑驳光影,新老艺人围坐一堂,切磋琢磨,让古老曲调焕发全新生机;传习所的课堂上,孩童们学唱的稚嫩童声,清脆悦耳,为文化传承注入鲜活力量。当宝卷走进校园,孩子们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在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当它登上社区舞台,邻里们相聚一堂,情感的纽带愈发紧密;当它在景区唱响,八方来客驻足聆听,得以一窥河西文化的深邃与迷人。

宝卷传唱是文化长河中的摆渡,点亮一盏盏精神灯火。将现代元素、高铁飞驰的身影、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成为新的唱词,传统艺术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当新编宝卷在乡村大舞台唱响,台下白发老者与朝气青年相视而笑,那一刻,我读懂了传承的真谛—它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精神的赓续。

宝卷声起处,是河西大地永恒的精神坐标。即使前路寂寥,这跨越千年的吟唱,永远回荡在文化的星空,照亮河西儿女的精神归途。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记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唱中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如璀璨星河,永恒闪耀。(牛东林)

标题书写:师瑚

编辑:刘  颖

责编:魏红光

审核:徐  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