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广袤的西北就从来不缺葡萄美酒映出的大漠、落日与残阳;也从来不少,只有诗歌里才能看到的边塞环望;当然,最不缺的,还是那来自故乡的,亲切的西北人的豪爽。
家乡拥抱群山,而群山也慷慨地赠予她广袤的平原和令其他塞北同胞都羡慕的水源,严父般的大陆性气候带来的不仅仅是大风多沙天气对孩子们的磨炼,更是带来了完美的作物生长条件,临泽小枣如玛瑙般晶莹圆润,其充盈的汁水和令人欲罢不能的酸甜,则赋予了它独一无二的美食特性。西域向来以葡萄美酒闻名,临泽独有的土壤和气温条件更是孕育美酒原料的绝佳温床,由这种葡萄制成的美酒更加出众,没有厚腻的甜味,没有刺喉的酒精,只有幽幽的果香,淡淡的酸涩,隐约的酒力,红酽的酒色,仿佛深不可测的海,轻抿一口,从此再难忘怀。
除了早就闻名遐迩的小枣和葡萄,临泽盛产富锶白对虾和鳟鱼的消息也火爆网络,或许人们很难将这两种渔业产物和印象中苦寒的甘肃相联系,但我想说,这,不仅是临泽这位温婉的母亲对于子女们慷慨的馈赠,更是伟大的临泽人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于家乡辛勤改造、劳动付出的结果。
家乡令人称道的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西北以面作为主食不假,临泽人民又赋予了小麦新的灵魂:棒骨熬汤,配菜丰富的大肉面上淋上一勺红彤彤的辣椒油,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薄而透亮的蒸饼配上喷香的烤肉,浓味重口的肉香和小麦清香的碰撞,更是碰出了令人难以拒绝的诱惑。如今它们已经成为一种带着仪式感的食物。每次回家或是离家时,来上一碗热腾腾的面,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习惯,因为那象征家乡的味道,总能激发心中对于桑梓的眷恋。
每次离家去外地求学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车里静静地眺望,眺望大沙河的水,是这山脚下的天;眺望远处祁连山怀中,丹霞的色彩,在缓缓流淌。这山,这水,已经成了一张家乡的名片,因为在属于塞北的甘肃见到这样的景色已属不易,而这大沙河更是经过数代临泽人不懈的治理,变成一幅“绿水绕城郭”的优美画卷;丹霞山也因其独特的地貌和人们赋予其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喜欢。
溯河而上,看沿途西北水色,看丹霞鬼斧神工,波光山色两相和,再看丹霞小镇,梦回万年,领略“回道张掖”中的千秋变迁,这已经是每个外地人来到临泽最佳旅游路线。
曾忆童年,于乡间小径漫步,在枣花蜜香中徜徉。现在,我和家乡,总是聚少离多,但这份闲趣也不曾减少,我心中那份乡愁也不曾有半分丢下。因为这片塞北最丰润美好的土地,将对家乡的眷念深深地种在我的心中。(汪琪)
编辑:刘 颖
责编:魏红光
审核:李一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