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张掖要闻 > 县区动态 > 临泽县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临泽实践】临泽: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持续提升“两山”基地创建成果

发布时间:2023-11-25 17:47 来源:

【字体:

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2年,被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通报为全省唯一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较好县域。

2023年,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美丽临泽建设的决定》,聚力推进“十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巩固提升“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

年来,临泽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坚持不懈修复绿水青山、做实项目养护绿水青山、惠及民生共享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成效得到彰显。

强化综合治理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大力推进清洁取暖工程。以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强化能源节约、增加森林碳汇等为手段,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等制度措施,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纵深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持续加强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关口和土壤风险管控,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全县无受污染耕地和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向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成效显著,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5%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残膜回收利用率达85.7%,全县7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清洁村庄。

加大生态修复 不断完善生态服务功能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坚决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扎实开展“六带多点”国土绿化行动,建成防风固沙林27.1万亩、绿洲外围基干防护林带187公里、封育荒漠植被47.52万亩,绿洲向沙漠推进16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74%,人均绿地面积16.12平方米积极推进黑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程,加快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成果向3.0版迈进累计治理疏通水系河道218公里,形成河湖库渠泉相连的生态水网,梨园河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通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退田还湿等措施,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自保区湿地保有量达100%,湿地保护率达70%,候鸟种类和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

优化宜居环境 多维度提升民生福祉

围绕“绿带拥城、水系绕城、塞上江南、秀美临泽”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立足县情、城乡不同特征,实施差异化治理,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实现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联动协作和共建共享,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努力开创“两山”实践新境界。以产业振兴为根本着力打造丹柳“鸟语花香”生态旅游、张罗路“琳琅满目”特色产业、312国道“车水马龙”通道经济、临平路“泉水叮咚”生态经济四条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规划建设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带、戈壁农业示范带和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打造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丹霞生态康养谷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走出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创新体制机制 巩固提升“两山”创建成果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自然资源审计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法律化、制度化轨道。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础上,相继开展了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集体林地股份制改革以及农村“三变”改革,积极推行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建立“林地变股权,林农当股东、收益有分红”的林地经营机制,推动农村沉睡的林地资产变成流动资本。积极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一大批林果、林草、林药、林畜、林禽、生态旅游等农民合作组织及家庭林场。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建立重点任务清单和生态产品监测、核算、开发等六项机制,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完成2021年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140.73亿元,全面摸清自然资源本底,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张朝军、顾文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