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跟着镇干部去海南务工,活好干又轻松,还收入了2万块钱,今年一开始我就来报了名。”近日,准备继续报名赴海南务工的新华镇村民宋海萍笑着跟记者说道,由于去年务工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今年她积极发动身边姐妹跟她一起去海南务工。随着一批批“候鸟式”产业工人在海南稳定就业,越来越多像宋海萍这样冬闲在家的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候鸟式”产业工人,让农民有了务工就业“薪”天地。
2022年,为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临泽县主动走出去与经济发达地区加强沟通对接,将有就业意愿、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村劳动力输往海南三亚务工,引导农民农闲人不闲,探索出一条“候鸟式”产业工人劳务输转新模式,为返乡回流人员和冬季农闲富余劳动力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路子。
强化扶持当好“候鸟南飞”探路人
临泽县委县政府派出由人社、农业和乡镇等部门精干力量组成考察先锋队,远赴海南三亚、乐东等地实地走访考察,详细了解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工作环境、食宿条件和薪酬待遇等情况。结合临泽籍农村劳动力实际,量身打造工作岗位,成功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三亚国际种业科创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开创了临泽县“候鸟式”产业工人劳务输转模式,保障“南繁”基地用工需求,促进了两地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县上积极出台奖励政策,对在海南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劳动力每人给予1000元一次性交通费补助,对输转到三亚市稳定就业的脱贫劳动力每人再给予600元一次性交通费补助。并多方筹集资金,为工人开展健康体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派专职干部全程护送,切实解决了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点对点”输送,为临泽“候鸟”南飞开辟了绿色通道。
精准培训铺就稳定就业富裕路
为提高务工人员岗位技能,借助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资源优势,在县内及海南三亚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就水稻南繁制种、玉米育种等新技术进行详细讲解。同时针对三亚市旅游、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用工需求,邀请培训机构、劳务中介组织和用人单位等结合供需双方实际,针对性编制培训内容,科学安排培训课程,围绕厨师、服务员、园艺工等岗位需求,积极探索开展劳务品牌培训,共开展技能培训5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余人。与海南省南繁协会成功签署构建南繁北育体系、服务种业产业战略协议,在甘肃“北育”、海南“南繁”和职业培训等3个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努力打造“临泽种农”劳务品牌,着力构建“培训一批、输转一批、就业一批”的完整输转链条。
优化保障架起增收致富连心桥
为临泽“候鸟”稳定就业提供保障服务,在三亚国际种业科创中心积极探索筹备建立“临泽县南繁基地种业之家”,并派驻工作人员,共同做好沟通对接,给予务工人员关爱关怀、心理疏导、进行一对一帮扶。继续强化部门间对接,持续健全用工联系机制,积极在琼拓展劳务基地,着力做实做细就业需求和岗位供给清单,引导鼓励劳务中介机构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双向对接、定向输送,合理统筹开发我县人力资源。同时强化就业信息共享供给,及时发布海南用工信息,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全力推进培训、就业、服务一体化。自2022年10月以来,我县先后组织输转5批次126名“候鸟式”产业工人赴海南三亚等地务工,人均月工资4000-5000元,务工收入共计77.7万元。
当前,秋收农忙时节即将结束,为进一步做好2023年度“候鸟式”产业工人输转工作,为冬季农闲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回流人员开辟新的就业途径,临泽县充分发挥县零工市场和各镇新建的零工驿站作用,依托乡村大喇叭、村民QQ群、零工之家微信群,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候鸟式”产业工人赴海南三亚务工信息宣传到家家户户,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务工积极性;同时积极做好“候鸟式”产业工人输转筹备工作,确保10月20日至11月初完成第一批“候鸟式”产业工人输转工作,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我县劳务经济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李伟丽)
编 辑:岩 蕙
责 编:魏红光
审 核:李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