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张掖要闻 > 县区动态 > 临泽县

【我的乡村我的家】东柳故事

发布时间:2023-01-06 17:45 来源:

【字体:

【村名由来】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宋氏一支兄弟9人从大寨子迁来,筑庄1座。其布局为九个庄子一字排列,故名“宋家长庄子”。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成立长庄高级农业合作社,1968年更名“跃进大队”,1983年正式定为“长庄村”。

村庄档案】

东柳村位于板桥镇政府西北7公里。东接西湾村,南临黑河,西邻西柳村,北与壕洼村接壤。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土壤多为沙壤土,总面积16325亩,其中国有土地1311亩,集体土地15014亩。2021年,东柳村辖11个社,564户,2012人,耕地12123亩,经济总收入9470.68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54元,位居全县第三名。近年来,该村先后被授予“市级文明村”“县级文明村”“推进种子产业发展先进基地村”“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柳树堡大队驻地、供销社所在一条街,聚集生产资料、生活日用品,收购销售农副产品,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物资供应,为柳树堡的基层政权中心和纽带,承载着柳树堡基层政权、经济、教育、医疗、文化建设的使命。东柳树堡村具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柳树堡融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时代象征。大集体时代,每个生产队,队队发展集体经济,小作坊、小农场、面粉加工、油料作坊、家庭酒房星罗棋布,共同担肩负着维系一方地域的生机和经济命脉。地处二坝渠水系的生产队,利用二坝渠水源建有水磨面粉加工坊,没有水源的建有传统油料压榨作坊,这些集体经济作坊是维系东柳大队所有社员的生活资料加工的重要保障。东柳大队的集体骆驼队,拥有骆驼150多峰,常年穿梭于内蒙大漠,高台盐池,往返于黑河沿岸,运来青盐、冰碴碱和其它生产生活物资。骆驼队生产的驼毛,制作成大口袋,用来装存集体生产的小麦、大豆等粮食,为社会主义生产大运动服务。东柳是孕育希望的一片沃土,水土养人,人民勤劳,这片土地充满生机和时代活力。在一个战天斗地夺丰收的时代,这里的民众开荒种地,修渠架桥,引水灌溉夺丰收。1966年,东柳村建设第一座提灌站,修筑引水渠9公里,浇灌着肥沃的东洼子千亩良田,润灌着东柳村东林场390亩、西林场100亩集体林区。七十年代开发黄沙山荒地1000亩,如今黄沙滩到处绿树成荫,渠、路、林、田配套,良田沃土,滋养着朴实、勤劳的东柳人。

昔日辉煌,映衬着新的时代发展。东柳村农业灌溉南有头坝渠,北有昔剌渠,两条水系大动脉由东向西横穿全境,浇灌着村内千亩良田,哺育着这片美丽的沃土。沙柳路、张罗路、临板路南北衔接,东西贯通,物资运输,产品交易便捷迅速。行走在沙柳路黑河大桥,向北眺望,映入眼帘的便是东柳村打造的黑河生态长廊,道路两旁栽种的金叶榆、海棠树、榆叶梅、连翘,乔灌搭配,黄橙橙,绿油油,黄绿交辉,萱草、百合、波斯菊点缀其间,汇聚成郁郁葱葱的景观带,宛如两条绿色的长龙伸向远方。

沿着沙柳路继续北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质量住宅,南北通透的户型,现代简约的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时尚大气,提升了居住品质。仲夏,走进东柳村高质量住宅小区,鳞次栉比的小康住宅,矗立于绿树花草间,令人耳目一新,赞叹不已,张扬着小康住宅独特的风格与气派。

村庄和主干道绿化,一街一品。架设路灯、住房风貌改造、村社道路硬化、村庄美化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绘制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丽乡村。水泥硬化的街道干净整洁,旁边的路灯,夜晚灯光闪烁,照亮了乡村的每一条村道。走在村庄大道上,依村庄而建的钢架葡萄长廊,葱绿茁壮,生机勃勃,枝干挂满翡翠般的葡萄,巨峰、红提、无核葡萄、美人指、红宝石,一排排、一串串,像珍珠、似玛瑙,一片诱人的田园景色。农家院落花栏小桥,整齐划一,绿化带、花池、菜圃是家庭院落门前的基本配置。木质栅栏围成的一方方区域,或方正,或长条,种花种菜,绿化美化,体现出农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愿。

黑河水孕育了灿烂的仙姑文化,哺育了东柳人勤劳朴实的筋骨,铸就了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生活的信仰。善于创新的东柳人,利用区位交通优势,融合仙姑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把传统农业融为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成立编织坊、刺绣坊、蜂蜜坊等。放河灯、赶庙会,吸引周边游客体验生活,展示着乡村休闲旅游的活力魅力。举办“四月八”民俗文化节,将佛事活动转为以物资交流、戏剧演唱、科技下乡、文化宣传为主的节会。每逢庙会,连续三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赶会群众络绎不绝。山丹、甘州、高台等县区和武威、酒泉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香客、游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焚香拜佛、祈福还愿、旅游观光。“庙会”效应,集市交易,带活了一方地域经济。

如今,东柳村以特色产业、设施蔬菜、有机农果、黑河弱水、香古禅音等资源优势,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玉米制种、草畜产业、设施农业、旅游服务“四业并举”。实施国家级玉米制种核心区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200亩,玉米制种“五化”基地1.2万亩。年均发展制种玉米4600亩,设施温室葡萄100亩,优质杂果30亩,露地蔬菜100亩。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成立兴吉旺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区。打造休闲采摘农庄,开展农产品采摘、乡村旅游服务。田园综合体生态园内,桃李杏挂满枝头,一排排钢架大棚,瓜菜飘香,田野郁郁葱葱,与景观带色彩交相辉映,让游客驻足采摘、拍照留影。

忆往昔!勤劳智慧的东柳人春夏秋冬、挥洒汗水、辛勤耕耘,在广袤的黑水河畔绘制出新时代物阜民丰的新画卷。

展未来!东柳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阳光照耀下,正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马红)

编辑:刘  颖

审核:徐  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W02023010955636261002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