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宽敞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走进高台县的一所所学校,优质教育的春风扑面而来。
教育是强国之基、复兴之本。高台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办好更有温度的人民满意教育”这一核心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优质均衡的发展道路上快步前行,构建起“资源筑基、育人变革、强师兴教”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体系,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资源筑基: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容量”
今年,高台县实验高级中学经市、县编制部门审批设立,利用县职业中专教学资源开办,成为县域内第二所公立全日制普通高中。该校的成立旨在优化全县教育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多元化需求。
新学期,学校招收普通高中学籍学生232人,秉持“以进步定义优秀,用多元成就未来” 的办学理念,开设丰富校本课程,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教室又大又亮,操场也特别漂亮。新的学期,我将加倍努力学习,为梦想拼搏。”高台县实验高级中学学生李琴说道。
高台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今年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教育系统各项资金达4.37亿元,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项目推进上,争取到位资金4357万元,实施高台一中高考标准化考点、职业中专教学楼及实训基地维修改造、解放街小学信息化设备购置、第三幼儿园园舍改造等教育项目4类39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为民办实事”教育项目总进度连续5年全省综合排名第一。
促公平、提质量,创新是关键。高台县制定《高台县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三年实施方案》,教育城域网核心设备接入完成率100%。第三幼儿园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友好幼儿园”建设项目试点园,89名师生在省市科技大赛获奖。
育人变革:构建五育融合新格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之问,在高台县的校园里得到了铿锵回响。其背后,是一套“五育融合”的立体育人体系。
在高台县西街小学的大课间,校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随着音乐节拍,有序进行跑操、踢足球等活动,每个角落都洋溢着童真与朝气。“每天大课间的特色活动让我们活力满满,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增进同学友谊。”学生王兴柯说。
今年,高台县各中小学课间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大课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锻炼时间不低于2小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课间十分钟”延伸为“活力一刻钟”,师生走出教室、拥抱阳光,操场上满溢着蓬勃活力与欢声笑语。这一看似简单的变化,实则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
高台县将红色基因传承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抓手,承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甘肃省分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甘肃省“清明祭英烈 重走长征路”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5个中职生技能大赛项目成功入围国赛。声乐、舞蹈、戏曲、朗诵等特色项目在全市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获各组第一名,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多个体育项目在全市第六届运动会中获得优异成绩。“五项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学生课业负担显著减轻,课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社会认可度和家长满意度持续提高。
高台县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强师兴教: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基石
近日,高台县骨干教师“好课三人行”送教团队走进黑泉镇中心小学。骨干教师与该校教师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并开展数学、英语学科和学前教育阶段数学领域的示范教学展示。“活动旨在发挥县域内骨干教师辐射作用,解决制约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问题,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高台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
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教师队伍。高台县以“量质齐升”为目标,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创新实施系列举措,不断夯实教育发展人才根基。通过警示教育、“立师德铸师魂”开学第一课等形式,扎实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签约引进省属公费师范生1名,引进高台一中急需人才3名,招考特岗教师6人。成立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聘任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专家11名。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课教师教学大练兵,骨干教师好课三人行送教等活动。精准对接教师需求,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1100余人次。
每一次突破,都坚定了高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每一次革新,都推动着教育高质量发展向更高处攀登;每一次跃升,都让更多孩子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在家门口实现梦想。
站在新的起点上,高台县将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把推动教育优质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头等大事和民生引领性工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办学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高台教育”县域名片,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