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蔬菜香满园,温室大棚变“金棚”,高台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让一座座温室大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这几天,南华镇成号村的千亩蜜瓜产业园迎来了丰收季,一排排钢架大棚内,一个个圆润饱满、纹路清晰的蜜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果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穿梭其中,采摘、搬运、分拣、包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据了解,从选种、育苗到定植,合作社全程实行绿色栽培、科学化管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采用钢架大棚垂吊种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还让蜜瓜充分接受阳光照射,进一步提升了口感和甜度。“从7月6日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10月5日左右,亩产能达到7000斤左右,发往广州、北京、郑州。”果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于亮说。
在宣化镇贞号村,10座崭新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内,西红柿秧苗翠绿、果实累累,即将迎来上市。作为该县今年首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项目,这些大棚有效弥补了露地蔬菜的季节性短板,与供沪蔬菜基地形成优势互补,有力提升了全县蔬菜产业的错季供应能力、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韧性。“基地建成后,与陆地蔬菜基地优势互补,带动周边村136座温室种植精品蔬菜,推动蔬菜产业全周期复合式发展。通过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基地年可销售精品果蔬500吨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以上,有效解决本村及周边近300名群众就近就业,带动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 ” 宣化镇副镇长寇继峰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今年,高台县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牛羊菜果薯药粮种”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行动,落实农作物制种面积21.72万亩,其中玉米制种10.65万亩,蔬菜等非主要农作物制种11.07万亩。建成连片千亩以上绿色供港蔬菜、辣椒标准化种植、设施精品无籽西瓜等特色基地11个、总面积2.32万亩;新建戈壁设施农业2230亩。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