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腹地的高台县,一座座现代化粮仓巍然矗立。这里储存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而守护这些“大国粮仓”的,是一群默默奉献的中储粮人。中央储备粮高台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管理科副科长史长武,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27年如一日 守护每一粒粮食
1998年,年轻的史长武走进粮库,开始了他的“守粮人”生涯。从那时起,他就把“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誓言刻在了心里。
粮食保管看似简单,实则学问深厚。温度、湿度、虫害防治......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粮食的安全储存。史长武从最基础的保管员做起,跟着老师傅学习粮情检查、通风控温等技术,很快成长为业务骨干。
2015年寒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库区晾晒的高水分玉米面临冻伤风险。史长武带领保管员们连续一个月“以库为家”,每天凌晨就开始清扫积雪、覆盖篷布、监测粮温。寒风刺骨,他们的手冻得通红,却没有一个人退缩。“粮食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句常挂在史长武嘴边的话,在那一刻显得格外有力。
技术创新破解行业难题
高水分玉米储存一直是行业难题。传统方法不仅能耗高,还容易造成粮食损耗。史长武经过反复试验,创造性提出“轴流风机缓式通风降温+离心式风机就仓干燥降水”的组合技术。
2023年,这项技术在处理18576吨高水分玉米时大显身手。通过精准把握通风时机,科学调控参数,不仅实现了粮食安全度夏,还节约费用9.08万元,其中节电1.3万度、减少损耗54吨。这项创新后来被整理成《机械通风降水在高水分玉米中的应用》论文,获得行业权威认可。
从业27年来,史长武保管的25万吨粮食实现了“零亏损、零事故”,全项目合格率和品质易存率均达100%,低温储粮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铁面无私把好粮食质量关
在粮食收购季节,史长武是出了名的“铁面人”。面对个别粮商递来的“好处”,他总是严词拒绝:“收‘人情粮’就是砸中储粮的牌子,我丢不起这个人!”
2020年收购季,史长武腰椎间盘突出发作,医生要求他卧床休息。但为了保证入库粮食质量,他硬是忍着疼痛,每天蹲在仓房门口仔细查验。同事们劝他休息,他却说:“粮食质量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让“史科长验过的粮,我们放心。”成为当地售粮群众的共识。27年来,经他手入库的粮食从未出现质量争议。
薪火相传培养新一代“守粮人”
作为科室负责人,史长武深知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他牵头建立“青年保管员实训基地”,手把手教学粮情检测、通风操作等核心技能。在他的培养下,12名年轻保管员成长为业务骨干。
“一个人干得好不算好,团队强才是真的强。”这是史长武常说的话。他主导的技术交流活动年均开展20余次,撰写的《高大平房仓膜下环流通风技术初探》等成果成为新人必修课。……,他所管仓房连续获评中储粮兰州分公司“党员示范仓”,团队多次获得“先进班组”称号。
荣誉背后的初心
翻开史长武的履历,“甘肃省劳动模范”“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等30余项荣誉记录着他27年的奋斗历程。但对他来说,最珍贵的还是那一本本密密麻麻的粮情记录本——那里记载着他对粮食安全的坚守,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为国储粮”的初心。
“看着满仓的粮食,就觉得这辈子干这事,值!”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老粮管人的心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史长武和他的同事们将继续守护好“大国粮仓”,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