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
索引号
620700004/2021-00064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
生成日期
2018-04-30 14:50:00
是否有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年1月6日在张掖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张掖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振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一、2005年和“十五”工作回顾

2005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政府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1亿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6.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39.1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完成37.4亿元,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4亿元,增长16.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完成6.5亿元,增长17.5%;财政支出15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主要工作成效是: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扎实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取消农牧业税7046万元,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027万元,农民人均受益92元。粮食生产面积扩大12万亩,总产达到8.7亿公斤。围绕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新建扩建农产品加工企业24家,产业化基地面积达到280万亩。新增养殖示范区25个,养殖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全年输转劳动力31.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9亿元。农村科技、信息和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启动农村小康住宅建设示范点52个,新建小康住宅1.7万户。

——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同步提高。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重点工业项目28项,完成投资19.6亿元。张掖电厂一号机组建成发电,小孤山、二龙山、三道湾水电站、花草滩煤田、小柳沟钨钼矿采选、宏鑫锰铁冶炼等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40个一般工业项目和技改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增长15.8%;完成工业增加值25.3亿元,增长19.6%;实现利润3.4亿元,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5亿元,增长2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到位资金27亿元。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入驻企业达到899户。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增私营企业266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复实施,五县县城和8个国列、省列重点小城镇建设规划修编全面完成。道路交通建设步伐加快,永昌—民乐、天城—合黎、高台县城—火车站、国道227线—飞机场公路建成通车,永昌—皇城公路开工建设,完成通乡、通村公路629公里。市、县区开工建设道路、供水、供热、排污等项目56项,完成投资7.8亿元。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供水扩建项目基本完成。鸿宇商贸广场等一批商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馨宇丽都花园等住宅小区建成住宅房30万平方米。旅游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投资4.2亿元,完成黑河近期治理、日协贷款节水灌溉、大型灌区配套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城网、农网改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重点风沙区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顺利实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诚信张掖建设,表彰命名诚信示范单位36个,建成市级文明单位112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3个,“河西精神文明模范走廊”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加强人才工作,创新用人机制,改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引进和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科技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星火产业带建设稳步发展。全面推行“一费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新建、改建校舍11.7万平方米,“两基”成果巩固提高;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增招高中学生4800多名,贫困学生就学难和上高中难的问题得到缓解。高考升学率连续四年达到80%以上,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民办教育进一步发展。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全面启动了大佛寺、马蹄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成功举办了“特色文化大省张掖活动周”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艺术创作、文化市场日益繁荣。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乡镇卫生院上划县区管理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加强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全面完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任务。民族宗教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妇幼老龄、“双拥”共建、扶残助残、人民防空、档案、体育、统计、地震、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9300多人,安置大中专毕业生2000余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城镇居民低保金标准提高10%,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优抚对象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累计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金、救灾救济款4100万元。扎实推进“四五”普法、依法治市、“平安张掖”建设进程,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坚持市级领导定期接访、挂牌督办等制度,妥善解决了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一些难点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劳动监察,强化物价监管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政府行政能力不断增强。依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94件,政协委员提案170件。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充分协商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开展咨询论证,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调整审批项目98项,累计减幅达67.5%。改进政绩评价体系,全面推行目标管理、领导班子和公务员年度考核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考核制度。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政府工作抓落实年”活动,制定完善《政府工作规则》、《督查工作制度》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全面推行首问负责、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有效地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经营性土地、建筑市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管理,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1件,政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2005年也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回顾“十五”,我们在遭遇干旱、非典、地震等各种灾害的情况下,迎难而上抓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市上下形成了竞相发展、奋力而为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张掖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时期。突出表现在:

一是对外开放、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五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9.8亿元,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1.1亿美元,自营出口创汇2850万美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2.6倍、14.5倍和40倍。“电煤钨铁种芋红”七大项目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建成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65个,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张掖电厂一期工程、黑河干流5级电站、花草滩煤田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投产,结束了我市没有大型工业企业的历史。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422929调整到323533,二产超过一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总值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是工业增加值、二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三个翻番”。2000年相比,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增加到25.3亿元,年均增长14.7%,工业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第二产业增加值由18.7亿元增加到39.1亿元,年均增长16.2%,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从“九五”时期的57亿元增加到214亿元,年均增长26.8%。交通、通讯、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带动经济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是产业化经营、城镇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围绕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建成农产品加工企业760家,龙头企业116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7%,农民收入的75%来自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取得长足发展。筹资36亿元,建成城镇重点项目40多个,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4.7平方米,城镇化水平由27.8%提高到33.5%47%的农户新建改建了住宅,38.7万农村居民用上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累计建成通乡、通村公路5286公里,公路通村覆盖面达到9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528元。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由37.5%提高到68.7%,互联网用户由3119户增加到2.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8%。城乡居民储蓄稳步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劳动者、驻张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省属驻张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来张投资的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2005年和“十五”期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保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持实施三大战略不动摇,推动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必须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必须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投资、建设、干事创业环境。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基本经验,必须在今后工作中长期坚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镇化进程慢,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建设资金比较缺乏。地方财政实力薄弱,金融信贷规模偏小,吸纳民间投资的办法不多,投融资渠道单一。三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一、二、三产业依靠科技增长的能力较弱,经营方式比较粗放,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还不够协调。四是城乡居民就业和增收难度大。劳动者素质同劳务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相当突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不强,城乡居民增收难、就业压力大。五是部分干部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守旧,知识面窄,抓项目建设、抓资本运作的本领不强;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为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抢抓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精心谋划,扬长避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按照市委一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3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2亿元、财政收入13亿元,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000元,比2000年翻一番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4135;城镇化达到40%左右。居住、交通、教育、卫生、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社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构建和谐社会有新的进步。

为保证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坚持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视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坚持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开发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夯实加快发展的基础。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用更大的工作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依靠项目带动投资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导向,围绕“电煤钨铁种芋红”七大项目体系,加大财源项目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发展后劲;抢抓政策机遇,扩大招商引资,加强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改善教育、卫生、文化条件和城乡人居环境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大力兴办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的民营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三是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立足我市现有基础,坚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调强一产,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调大二产,改造提升服务业调优三产的方向,在发展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发展。重点加强水能、矿产开发和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着力培育以电力、煤炭为主的基础能源产业;以钼、铁等资源综合利用和碳酸钡、红矾钠生产为主的矿产化工产业;以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力争经过5年努力,初步构建起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格局。

四是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要以引进消化再创新为主要途径,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有计划地对已经开发建设并形成规模的矿产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增强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高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认真研究“七大项目体系”的内在联系,开发关键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约型社会建设,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环保型和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五是要以改革开放为先导,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鼓励优势企业并购重组、强强联合,实施集团化经营战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扎实推进以乡镇机构、教育卫生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搭建政府信用、银行信用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融资担保平台,培育资本市场,激活民间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动政府职能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投资主体、营造良好环境转变,优化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政策、法制环境,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

三、关于2006年的政府工作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抓好今年工作,对未来五年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三大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2%,第二产业增长19%,第三产业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0元,达到79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0元,达到3925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总体思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坚持走大中小结合、“乔灌草”并茂的路子,全力推进工业强市进程,提升二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紧紧依托水能、矿产和农副产品资源,以“电煤钨铁种芋红”七大项目体系建设为主线,重点抓好张掖电厂、三道湾、二龙山、小孤山、东河湾二级、镜铁山三级水电站等续建新建项目,抓紧钨钼采选、锰铁冶炼等项目建设加快花草滩、平山湖、长山子煤田和东水泉煤矿的勘探开发进度,年内确保30个投资上千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建成15项,完成投资15亿元;31个一般工业项目当年全部建成投产,完成投资1.1亿元。坚持重大项目领导挂项、部门帮扶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竣工项目按期交付使用,确保续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条件具备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加大对尚未探明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推行把资源作为股金上项目的思路和办法,最大限度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从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节约建设成本的要求出发,把工业园区作为聚集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平台,坚持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准确定位园区产业特色、功能布局,加快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强化服务效能,提高园区对项目、资金的吸引力,使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增长极。依托园区创新抓项目和融资金的方式,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张掖实际的机制和办法,吸引新办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企业之间横向联合,形成规模效应。

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切实抓好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节能降耗工作。对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资源,鼓励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增强初级产品的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品结构升级。组织实施投资100万元以上的30个技术改造项目,进一步扩大冻干食品、番茄加工、新型建材、矿产冶炼等优势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力推广节水、节能、节材、节地等新技术,力争在节能降耗方面有明显进展。积极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对资源的统筹开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切实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抓国家政策性破产和金融企业以偿债比例回收贷款的有利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山丹焦化厂、化工厂、张掖有色金属冶炼公司等企业的改制工作,促其轻装上阵,快速发展。认真搞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已改制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重视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使其增长见识,拓展思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用工业文明的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用城乡统筹的思路谋划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围绕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坚持新建和改扩建并举,着力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抓好甘州2万吨沙棘酮、民乐2万吨高烹油等10个新上项目,甘州6000吨马铃薯全粉、临泽1.5万吨酒精生产线等10个改扩建项目,完成投资4.3亿元。围绕发展特色经济和壮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打造特色、绿色品牌,拓展基地规模。主动适应城乡消费结构变化的新趋势,把发展草畜产业作为重点来抓,大力推广“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和畜禽改良、秸秆青贮等成熟技术,提升草畜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加强制种产业基地管理,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保护企业和农民合法权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发动全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动员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积极走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再就业。充分发挥各级劳务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跟踪服务,拓展劳务基地,扩大成建制输出规模,力争劳务输出的规模和效益有一个大的提高。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着眼于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官办、企办、民办”一起上的办法,突出抓好农业科技、信息、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促进“两高一优”农业健康发展。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以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示范基地、领办加工企业、提供有偿服务。支持农产品流通、加工龙头企业建立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依靠科技、信息、流通致富的本领,实现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好、收益高。把培训农民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抓住农闲时节和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实用技术、致富信息、政策法规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闯市场的能力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思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小康住宅建设与乡村道路、农网改造、人饮工程、新型能源和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确保完成1.5万户小康住宅建设任务。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乡镇机构和教育卫生、县乡财政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全面落实支农惠农各项政策。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六小”工程和扶贫开发等项目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充分认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严峻形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基础设施项目争引力度,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继续加强道路、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作用大的项目。市区拓(改)建国道45线出城道路向北延伸段、南环路东段、张火公路等道路,形成东西连接高速公路和312线,南北贯通城市各主次干道的道路框架。加快市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完成垃圾填埋厂土建工程。抓好甘泉文化广场、金张掖国际大酒店、新闻大厦等标志性工程建设,新建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方米。加快五县县城和重点小城镇道路、供水、绿化、特色街区、公共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配套功能,提高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能力。

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黑河应急治理工程下剩3.2亿元灌区节水改造,要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开工建设,发挥效益。全面完成高台石灰关、山丹北台子水库除险加固年度建设任务,争取开工山丹李桥、民乐双树寺和瓦房城、高台马尾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等项目实施进度,解决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黑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以水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大力推广农业、工业和生活各领域节水技术,建设高效的节水型社会

加快交通电力通讯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以通乡、通村油路建设为重点,完成全市公路网络建设试点规划,建成市区北出城口至火电厂、临泽板桥至高台合黎、山丹清泉至平坡等通乡、通村油路434公里,优化路网结构,提高通达能力。加快黑河330千伏输变电、山丹330千伏变电站工程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张掖750千伏输变电、高台330千伏变电站工程,扩大电网输送和供给保障能力。解决征地拆迁矛盾,支持邮政、移动、联通公司建设张掖邮区中心局和电信综合业务楼,加快设备扩容改造和基站建设。完成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和“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扩大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的覆盖面。认真抓好退耕还林、“三北”四期、日协风沙治理、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祁连山生态移民等项目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

(四)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紧紧抓住国家投资向西部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倾斜的机遇,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扎实推进“四村”建设,着力提高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水平。重视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争创“双拥”模范城(县)。

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才工作。把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放到加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战略高度去对待、去落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建立健全重视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新机制,切实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五支队伍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解决“一费制”后中小学公用经费不足等问题,确保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全面落实校长岗位津贴,扩大“两免一补”政策覆盖面,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步伐,在支持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扶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民办教育。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远程教育宽带网和职教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后劲。

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山丹、甘州、高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鼓励发展民办医疗事业,认真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高度重视禽流感防控工作,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加强文物保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做好劳动保障和就业工作。充分挖掘服务业、公益事业和社区就业的潜力,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总量,确保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600多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向困难群体倾斜,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全面实施以养老保险为主的“五保合一”征缴制度,进一步巩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成果,加强“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切实安排好农村五保户、困难户、优抚户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切实抓好矿山、消防、建筑、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特种设备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公共卫生、社会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努力消除事故隐患,严防重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确保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依法加强对土地、水资源、森林、矿产、草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进一步做好统计、物价、档案、气象和防震、减灾救灾等其他各项工作。

(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措施,通过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多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

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充分认识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对拉动投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和资金不足的问题。把招商引资与促进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改革结合起来,精心筹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张投资,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式、经营理念,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加快发展。正确处理好招商引资与选商、选资的关系,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搞好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协调服务,加大签约项目的落实力度,力争招商引资工作有一个大的突破。

放手放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从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度,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的措施和办法,降低准入门槛,放宽经营领域,积极构建公平竞争平台。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改革抓企业结合起来,通过改制转换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同发展抓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引进市外资本催生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同培育新的投资主体结合起来,通过启动民间资本兴办一批非公有制企业,进一步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的总量和规模。扶持科技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引导鼓励非公有制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从政策扶持、市场准入、立项审批、信息服务、人才支持等方面入手,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巩固扩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重点抓好“丝路文化名城、独特裕固风情、汉藏佛教圣地、多彩祁连丹霞、红色旅游基地、千年皇家马场、扁都万顷金花”等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着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及关联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和发展通信、金融、保险、房地产、物业管理、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中心市场、专业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加快发展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强化张掖商贸枢纽集散功能。不断拓宽个人消费信贷领域,鼓励新型消费,开拓城乡消费市场。

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继续开展“营造环境抓项目促发展”工作,落实首问负责、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等规章制度,强化挂牌保护、检查准入、“金卡”服务等政策措施,严肃查处执法不公、违规收费、吃拿卡要和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着力解决服务不到位、权力部门化、政策不兑现、办事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六)重视做好财政金融工作,确保经济安全高效运行

把做好财政金融工作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和市场需求,围绕当地资源优势,想方设法多上一些财源建设项目。用足用活财政、税收、金融等扶持政策,多渠道增加对财源建设项目的投入。督促建成工业项目达产达标,确保其税收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注重老企业的挖潜改造,提高创税增效能力。同时,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金参与财源项目建设,增加财政收入。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防止跑、冒、滴、漏,提高税收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使财力更多地向重点项目、向“三农”、向公共服务倾斜,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搭建良好融资平台。建立金融工作协调机制,支持金融机构防范化解风险,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开发性金融合作基础工作,探索建立信用促进会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密切银政、银企关系,抓好项目对接,努力增加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壮大资金实力,使其真正成为地方金融机构。加强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引进工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坚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把政府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作用,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决策责任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完善村民自治、社区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狠抓制度落实,提高各级、各部门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水平。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做到文明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

维护社会稳定,全力打造“平安张掖”。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疏导、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定祥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以加强行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统筹协调、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上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生产力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理思路、定措施、抓落实。深化各项改革,以创新的思维谋划工作,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坚决破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思想观念,用科学先进的体制机制来调动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廉洁自律,从严治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增强各级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不断深化政风行风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公务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正确履行职责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学习型、服务型、责任型、清廉型政府。

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向一线倾斜。强化不勤政也是腐败、无功便是过的观念,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重实绩、鼓实劲、求实效,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好人主义,做到勤奋不偷懒,负责不推诿,诚实不说谎,实干不耍滑。坚持和完善“三位一体”考核、政务督查督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真正形成权责清晰、奖罚分明、监督有力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十一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改革、发展的旗帜,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拼搏,为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