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植树插柳。又逢一年春时,我市一年一度的造林绿化高潮正在全面掀起。
打开近年来我市绿化造林“成绩单”:至目前,全市已完成“一园三带”生态造林示范建设31.1万亩,修复“三化”草地60万亩。2018年,引领和带动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营造林总面积51万亩,成为历年来完成营造林面积最大的一年。
去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着眼提升全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水平,全力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和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一园三带”生态造林示范建设,带动全域大规模国土绿化向纵深推进,努力让张掖大地绿起来、美起来。
高位谋划布“绿”局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整治环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与促进经济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崛起有机结合,以保护山水、增加绿量、治理风沙为主线,以创建河西走廊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发展核心区、富民产业引领区、田园综合体试点区和生态休闲康养聚集区为目标,系统思考、精心谋划,高标准编制“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规划(2018—2020年)、严要求制定统筹实施“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建设,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按照“工程建设与义务植树齐抓、造林绿化与景观建造并重、荒漠造林与产业发展共促”的总体要求,提出利用3年时间,投资55亿元,完成200万亩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对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部黑河流域和通道走廊沿线、北部荒漠沙化区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着力构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休闲旅游、康养健身、城乡融合的复合型生态走廊,推动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互动可持续发展格局。
凝聚合力增“绿”量
为打造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绿化工作格局,我市立足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林业重点生态项目为支撑、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资机制,要求市县两级统筹安排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及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等相关资金,配套公共财政资金,重点保障“一园三带”示范工程建设。
按照“谁造林、谁受益”原则,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承包、租赁、土地流转等模式,积极投入资金参与工程建设,有效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主体造林绿化积极性。2018年,全市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投资21.1亿元,其中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相关项目投资7.6亿元、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投资5.62亿元、祁连山综合治理项目投资2.13亿元、吸引社会投资5.75亿元。坚持工程造林与全民义务植树相结合,在充分发挥专业造林队伍在人才、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优势的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择优确定35家国有林场、专业绿化公司,开展专业化造林17万亩。坚持党政机关示范带头、各行各业积极响应、适龄公民全员参与,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动员干部群众69万人次,义务植树3.6万亩800多万株,成为近年来参与人数最多、区域面积最广、推进力度最大的一次义务植树活动。此外,整合各类项目,构建系统化治理机制。坚持把“三北”防护林、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生态项目重点向“一园三带”建设区域倾斜,按照宜林则林、宜荒则荒、林跟水走、林水配套的原则,精准施策,系统治理。对适宜植树造林的区域,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对不适宜植树造林的区域,采取禁牧封育、森林抚育、补播改良等措施,加强生态修复治理,使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48.89%,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至目前,已完成大规模国土绿化营造林51万亩(人工造林23万亩、封育28万亩)。
大黄山高坡水源涵养林、洪水西山水源涵养林、黑河生态园、兰新高铁和连霍高速交通大林带、白泉门石料场生态修复防护林……如今,这些兼具良好生态效益和突出景观效果的绿化示范样板,不仅是造林绿化工作的亮点,更成为区域内风景独好的“养眼区”。
精心护“绿”成荫成景
绿色在“造”,更在“管”,造管并重,才能留得青山绿树成荫。
造林绿化工作中,我市着力做到绿化造林与美化造景并重,以扩绿、增绿、添景为核心,遵循规划建绿、拆违植绿、退建还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五绿”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种,“高大密多厚彩”配置树种,多树种搭配、乔灌草结合、多色彩组合,新建扩建城市生态景观林,改造提升现有绿地景观,将“点、线、面”有机串联为一体,既增加国土绿化面积,又打造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片的生态景观。做到高质量建设与常态化管护并重,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将土地平整、组织施工等各环节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统一验收“五统一”要求,先期组织平整土地20余万亩,换土840万方,铺设灌水管网1000多公里,为工程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力求保栽保活保存。坚持造林与管护并举,严格落实造林绿化目标责任管理机制,不断加强苗木养护和日常巡查监管,确保栽植一片、成活一片、绿化一片。
眼下,漫步张掖大地,随着春意渐浓,绿意更浓。和着造林绿化工作的新节拍,绿色将成为这座城市最明亮的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