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及过程
今年是全市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科研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总揽,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以强科技为抓手,坚定生态优先理念,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两个方向,聚力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耕地质量保育提升、绿色发展技术支撑”等关键技术领域突破,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结合我院实际,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印发了《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24年业务工作要点》张市农科字〔2024〕12号。为更精准把握理解政策,现对工作要点进行解读,具体如下:
二、《2024年业务工作要点》由五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种质资源利用,加强优良品种选育
1.繁育更新鉴定种质资源。繁育更新院内收集保存的5060份种质资源,全面完成种质资源繁殖更新工作。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实施《蔬菜种质资源鉴定编目繁种与入库》项目,种植更新鉴定辣椒、菜用扁豆等资源188份,筛选优异及特异资源。对新搜集200余份辣椒资源进行筛选利用。收集和创造可用于选育机械化油菜品种的核心亲本资源10份,初步建立油菜育种材料库。引进冬、春小麦种质资源20份以上,开展精准鉴定,筛选优异资源进行杂交组配。
2.加快选育优良品种。加快抗旱抗逆基因挖掘,在抗旱品种选育方面实现突破,选育玉米、小麦、油料、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5个以上。继续开展玉米种质资源筛选鉴定,对已构建的26个优势混粉群体进行群体内混合授粉和鉴定筛选,繁殖材料600份以上。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玉米高抗茎腐病实验室筛选试验,组建高抗茎腐病基础群体,总结实验室高抗茎腐病材料筛选方法。新组配小麦杂交组合50份以上,种植F1代材料85份、鉴定材料20个、品比材料12个。利用温室加代选育辣椒新品种,对35份F2代材料进行分离和纯化,对表现稳定的5份“线三”辣椒进行提纯复壮和鉴定,完成1个品种的认定登记,对筛选出的60份优异辣椒资源进行更新及选配,组配杂交组合50个以上。对经济性状较好的SV2221等5个甜菜品种进行再次鉴定,对LS2208、LS2307两个品种申请开展DUS、抗病性、转基因测试,完成1个甜菜品种的认定登记。
3.开展新品种引育。引进朝天椒、线椒、板椒等辣椒品种40个以上,筛选不同用途、不同辣度、适应性强的辣椒品种。引进西兰花新品种20个开展品比试验,筛选早熟、耐热、丰产、优质新品种。引进甜菜新品种50-60个,鉴选适宜机械化种植的丰产高糖甜菜新品种。继续对5个艾草资源的越冬性、分蘖能力等特征特性进行鉴定筛选。引进中油、秦油杂系列等20个左右的油菜新品种开展品比试验,筛选适宜我市栽培的高产、双低、双高、多抗和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
第二部分聚焦藏粮于地战略,改善提升耕地质量
4.开展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以矿物生物炭、凹凸棒为载体,添加大量元素,研发生物炭基土壤调理剂,开展肥效和土壤修复效果试验。添加腐殖酸、脱硫石膏等物质,引入植物根基促生菌、解磷菌、解钾菌等耐盐微生物,研发盐碱地改良剂,开展效果验证试验。示范推广凹炭复合肥,建立示范基地300亩。继续开展复合微生物菌剂定点定位试验,总结微生物菌剂在玉米制种上应用的最佳剂量和最佳施肥量配比,建立“奥谱金肽”抗盐碱复合微生物菌剂核心示范基地1200亩,辐射示范推广7000亩。
5.开展肥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以43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资料为基础,根据河西灌漠土土壤氮磷钾养分多年盈亏率、利用率、农学效率等参数,总结提出玉米科学施肥及增碳减源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在甘州区沙井镇古城村建立1000亩核心示范基地,辐射示范推广30万亩以上。继续做好长期定位试验,完成“土壤长期定位试验”项目验收工作。
6.开展农膜残留污染治理研究。继续开展制种玉米适期揭膜后土壤湿度和灌溉限额试验研究,扩大示范面积。开展甜菜单行单带浅埋滴灌不覆膜绿色栽培试验,解决地膜污染和缠绕收获机械作业问题。完成《张掖玉米制种基地残膜污染综合防控及替代技术研究》项目总结验收工作。
第三部分聚焦藏粮于技战略,破解关键技术瓶颈
7.玉米。开展玉米制种密植精准水肥调控技术研究,设置6000-10000株/亩不同母本种植密度处理,配置相应的水肥条件,总结玉米制种最适密度和水肥调控技术。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制种产量和群体质量影响研究,建立宽窄行、水肥调控和不同密度三因素栽培方法试验,总结高水效、高肥效、增密度的“两高一增”技术。开展玉米制种分级选和播量互作播种模式研究,建立种子大小分级及单粒、单双粒交换播种互作模式试验,筛选最佳种植模式。开展富硒种子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总结不同时期喷施硒元素对玉米制种产量的影响,并建立高密高产富硒种子生产基地。开展玉米与蚕豆间作试验,总结间作模式氮肥和磷肥减施技术。
8.小麦。以小麦和大豆宽幅带状间作种植为研究对象,筛选小麦/大豆间作品种组合,研究适宜机械化种植模式和减施氮肥机理;开展麦后复种饲草试验,研究复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的影响,筛选优良燕麦品种。示范推广张春27号6万亩,开展漫灌和滴灌两种种植条件下播种量筛选试验、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试验、不同播期试验以及麦后复种特早熟油菜试验,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完成《高产优质春小麦张春27号扩繁与示范推广》项目年度目标任务。
9.油菜。升级改造杂交油菜制种父本机械清除装置,建立杂交油菜制种父本机械化清除技术核心示范基地500亩,开展技术交流培训,辐射推广4000亩。开展杂交油菜制种行比试验,找出最适合机械化清除父本的行比。开展杂交油菜制种播期试验,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杂交油菜制种花芽分化的启动时间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筛选适宜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油菜品种。
10.甜菜。开展甜菜不同株距和行距设置研究,筛选机械化栽培最优方式,进一步优化完善“1420”栽培模式。开展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菜种子产质量影响研究,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最佳浓度配比及喷施方法。持续开展增加田间湿度对甜菜种子产质量影响研究,建立花期不同灌(喷)水次数和灌水量试验,解决高温干旱导致甜菜授粉结实不佳问题。开展不同栽植密度对甜菜种子产质量影响研究,筛选种子粒径适宜、高产优质最佳栽植密度。
11.蔬菜。开展加工辣椒与瓜菜制种间作及各生产环节配套技术研究,总结最佳生产技术规程。开展西兰花二次采收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二次分枝数量对花球形成影响试验,总结二次采收技术。开展西兰花双球采收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不同生长阶段摘顶后对西兰花形成双球影响试验,总结双球栽培技术。开展日光温室辣椒连作障碍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建立化肥减量、增施微生物菌剂及伴生栽培试验,总结连作障碍防控技术方案,示范辣椒嫁接防病技术。
12.中药材。开展土壤耕层深度对黄芪种苗质量影响研究试验,分析土壤耕层深度对黄芪种苗根长、根粗、单根重等质量指标的影响,努力在黄芪种苗繁育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我市中高海拔地区示范推广陇上菔6号等莱菔子新品种,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第四部分聚焦节水技术研究,助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新标杆
13.开展玉米、小麦灌溉阈值建模试验研究。根据玉米、小麦生长发育时期需水特性和规律设置灌溉量不同的6种处理,研究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温湿度、大气相对温湿度及灌溉量的互作关系,测定与分析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大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度、植株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光合生理等指标,明确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最佳灌溉量,初步建立玉米、小麦灌溉阈值模型。
14.开展玉米制种高水效种植模式试验研究。设置滴灌、漫灌、冬灌+滴灌三个处理,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的多点比较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制种产量及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确定最适宜当地玉米制种的灌溉方式。
第五部分聚焦转化方式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15.建设成果转化基地。围绕《张掖市2024年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实施方案》落实,以稳产高产、提质增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为目标,聚焦重点区域和玉米制种、小麦、蔬菜等重点产业,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10个以上,推广节水高产高效新技术10项以上,新品种10个以上,面积3万亩以上,新总结集成成熟度高、可行性强、市场前景大的实用技术5项以上。
16.创新服务产业模式。以产业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加强与各县区的合作,建立联系服务制度,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融入县区农业产业发展全过程,争取联合实施项目,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建立试验示范点10个以上。粮油所牵头负责联系民乐县,生态所牵头负责联系临泽县,玉米所牵头负责联系甘州区,经作所牵头负责联系山丹县,蔬菜所牵头负责联系高台县,种质所牵头负责联系肃南县,结合《张掖市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行动方案(2022-2026年)》中“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培育”工作任务落实,加强对县区的科技指导服务,通过田间课堂,现场观摩、技术讲座等方式,帮助生产经营主体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年培训农户1万人(次)以上,提高农民掌握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
17.推进联系帮扶工作。一是紧紧围绕中组部等6部委对科技特派团工作要求,在积石山县、东乡县、临潭县和舟曲县开展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油菜新品种1-2个;建立新技术示范基地3个以上,举办培训班8场(次)以上,培训人员750人(次)以上,发放《甘肃省春油菜灾害识别及预防》等实用技术材料5000份以上;研究形成1项油菜病虫害精准防治技术规范;建设标准化油菜新品种高产示范基地800亩,辐射推广5000亩以上,全面完成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做好产业帮扶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做好沙井镇暸马墩村帮扶工作, 高质量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配合牵头单位, 帮助甘浚镇速展村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靖安乡靖安村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第六部分聚焦夯实科研基础,努力提升科研能力
18.加强研发团队建设。依托项目,围绕重点产业,构建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意识给年轻人分任务、压担子,让青年人在干中学、学中干,促使年轻人快速成长,提升在新品种研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集成等方面的能力。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月、科研观摩评比活动,通过交流评比,达到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比学赶超的学术氛围。
19.强化协同创新工作。持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甘农大、省农科院、新大弓农化公司等单位的科研合作,围绕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土壤连作障碍生态修复等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各类科研项目20个以上,力争3-5个项目通过评审立项。积极邀请行业领域资深专家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20.改造提升实验平台。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维修原有实验楼,配齐水、电等设施,协调整合市内部分闲置仪器设备,重新建设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和植物生理3个实验室,改善科研条件,提升科研手段,在满足全院科研需求的同时,对外开发实验平台共享共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