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印发,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甘肃省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张掖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抢抓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我市特色种业(蔬菜、油菜、小麦、瓜类、花卉、中药材、小杂粮等)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特制定本方案。
二、文件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制定背景。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油菜、小麦、瓜类、花卉、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种子生产基地。全市已形成以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黑河灌区杂交蔬菜制种为主,以山丹、民乐两县常规繁种为辅的特色种子生产格局。制种基地分布在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五县区的40个乡(镇)、177个村。2017年,张掖市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蔬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山丹县、民乐县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油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全市特色种业种子生产优势基地已形成,产业化水平不断升级,种子生产技术优势突出,种业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存在育种创新能力弱、企业整体竞争力需进一步加强,基地基础设施较弱、供种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病虫害防控能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和短板。发展特色种业具有自然条件优越、技术优势明显、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等优越条件。
第二部分,发展思路和目标。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的重要指示,立足张掖农业特色产业和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定位,结合张掖自然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种业基础,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出发,以延伸制种产业链、提升种业价值链、延伸制种农民利益链,推进我市特色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科研后盾、政府保障,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联合攻关、基地供种保障、企业做大做强、种业市场监管,建设国家级优质特色种业基地,为种业强省建设做出张掖贡献。发展目标:到2026年,全市特色作物制种总规模达到40万亩,总产量达到5000万公斤以上。其中:蔬菜制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种量达到1500万公斤以上;油菜制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产种量达到750万公斤以上;小麦良种繁育面积稳定在5万亩,产种量达到2000万公斤以上;瓜类、花卉、中药材、小杂粮等繁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种量达到1200万公斤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规模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信息化制种基地15万亩以上,建成成套种子加工线40条,种子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构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有序分工、密切配合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多抗的瓜菜花卉品种5个左右,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创新体系,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展望2030年,全市特色作物制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6000万公斤以上,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多抗的瓜菜花卉品种10个左右。新建和改造提升规模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信息化高标椎制种基地25万亩以上,其中:蔬菜制种基地8万亩,油菜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瓜类花卉良种繁育基地3万亩,其他作物良种繁育基地4万亩。制种副产品资源化利用率85%,化肥和农药使用比例降低到35%,基本实现种子绿色生产。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育种研发和产业化取得新进展,自主选育品种和核心种源自给率进一步提升。以鼓励保护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种业知识产权制度和监管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核心研发能力、育繁推一体化的领军企业,良种繁育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健全,生产机械化、加工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种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第三部分,重点任务。一是持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认真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开展农业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创制,加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二是推进种业技术创新和联合攻关。加强良种联合攻关,育种创新项目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三是提升制种基地建设水平。加快建设高标准种子生产基地,着力提升种子生产装备水平,建设高标准种子生产设施,建立蔬菜种子初加工网络,升级种子精加工装备,强化种子仓储物流能力。四是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大力培育特色企业,推动生产社会化服务。五是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健全完善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六是加强种业人才队伍建设。组建高层次人才团队,完善用人机制,加大培训力度。
第四部分,重点项目。通过全面落实国家扶持种业发展政策,用好制种大县奖励、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省上现代丝路寒旱特色农业、现代种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等政策,重点谋划实施特色种业振兴行动项目9项。包括:育种平台建设项目、良种联合攻关项目、省级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制种基地建设项目、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产业化建设项目、蔬菜花卉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项目、种子加工线提升改造项目、种业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各级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和措施,加快推进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将特色种业振兴行动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主体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建立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资为主、社会投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政企对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统筹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资金等现有渠道财政资金,切实加大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与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和产业体系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针对种质资源利用保护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政产学研推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解决制约特色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搞好技术培训、指导和示范服务。四是做好宣传引导。注重发挥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作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传。要开展特色种业发展成就、创新成果、重大工程建设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种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