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印发,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甘肃省马铃薯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张掖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抢抓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大战略机遇,推动马铃薯种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文件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制定背景。张掖市马铃薯栽培历史悠久,山丹、民乐两县沿山冷凉地区及高台县新坝镇、甘州区安阳乡及花寨乡等区域,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气候冷凉,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病虫危害轻,是马铃薯种薯繁育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把马铃薯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把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后劲、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种薯为优势,以商品薯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以良种繁育、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产业体系。张掖市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原原种繁育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贮藏体系逐步完善,但也存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相对滞后、基地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水平不高、种薯市场监管难度大、种薯质量检测手段落后、机械化种收技术不到位等困难和问题。
第二部分,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部署要求,强抓国家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机遇,以国家马铃薯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新品种选育及创新、种薯企业培育、种薯市场质量监管、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马铃薯种薯产业做优做强。发展目标:到2026年,以山丹、民乐为重点建设15万亩“原原种生产工厂化、原良种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薯扩繁基地;全市马铃薯种薯繁育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种量达到3亿公斤以上,年产马铃薯原原种繁育能力2亿粒以上;引进和选育抗旱、抗病、加工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5个以上。培育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种薯企业达到2家;育繁推供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保障全市马铃薯种植安全用种,逐年提高向外供种能力。展望2030年,以山丹、民乐为重点建设20万亩“原原种生产工厂化、原良种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薯扩繁基地;引进和选育马铃薯新品种8个以上;年产原原种达5亿粒以上,马铃薯良种生产面积10万亩以上;新培育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种薯企业2家,累计达到4家,培育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种薯企业达到1家;育繁推供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更加完善,保障全市马铃薯种植用种安全,提高向外供种能力。
第三部分,区域布局。结合各县区自然资源优势及种薯生产条件,以民乐、山丹两县为主,高台县和甘州区为辅,在1800-2500米区域形成马铃薯种薯繁育优势基地,主要分布在山丹县位奇镇、陈户镇、大马营镇、霍城镇、李桥乡、山丹马场,民乐县南丰镇、永固镇、洪水镇、新天镇、三堡镇、南古镇、顺化镇,高台县新坝镇,甘州区安阳乡、花寨乡。以市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及种薯企业为依托,在山丹县位奇镇建设马铃薯科研育种创新基地;在山丹县、民乐县建设以马铃薯种业为主的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
第四部分,主要任务。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建设种质资源圃。二是创新新品种选育技术。加强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推动马铃薯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大力建设标准化种薯生产基地。创新基地建设机制,提升种薯基地建设水平,提高种薯生产机械化水平。四是推动优势种薯企业发展。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五是强化种薯质量监管。提升检测能力和检测效率,开展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加大种薯质量监管。六是健全人才保障体系。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种薯高效生产、质量控制、贮藏、加工等环节,持续加强人才投入和技术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建立种薯产业专家服务队伍,强化人才培训,大力引进高级人才。
第五部分,重点项目。通过全面落实国家种业发展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制种大县奖励资金、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资金等财政资金,重点谋划实施马铃薯种质资源圃建设项目、马铃薯良种联合攻关项目、马铃薯制种大县奖励项目、黄河流域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建设项目、民乐县水肥一体智能化管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马铃薯生产装备累加补贴、马铃薯种薯生产机械作业补贴、马铃薯种薯监管技术支持体系提升项目、马铃薯种薯质量认证示范点建设项目等。
第六部分,组织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张掖市推进种业振兴行动领导小组职能作用,细化任务,相互配合,督促各县区将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有关县区党委政府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主体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建立健全部门共建共管协调机制,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强化政策制度和工作力量保障。二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将马铃薯种业纳入政府财政、债券重点支持范围,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惠贷款利率,拓展抵押物范围,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扩大种业企业信贷担保规模,对种业龙头企业给予股权融资支持。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马铃薯种薯保险新产品,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风险抵御能力,建立种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统筹用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发展资金等现有渠道财政资金,支持种薯产业发展。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培养马铃薯技术骨干,开展马铃薯种植、加工、检验检测、市场营销等各环节培训,培训实用技术人才;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为种薯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注重发挥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作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传,及时对发展马铃薯种业的重要性、取得的成效进行解读和宣传。将媒体作用与品牌打造、市场推广有机结合,组织开展种业发展成就、创新成果、重大工程建设等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种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