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张掖市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若干政策措施。
一、坚持项目引领
1.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现代种业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省级现代寒旱农业等项目,实施好肉牛增量提质行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粮改饲等项目,发挥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2.利用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等资金,把牛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列入年度涉农统筹整合使用资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计划。
二、推进扩繁增量
3.持续做好肉牛冻配改良,每年安排400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150万元,向上争取250万元。按照每支冻精30元的标准,统一采购优质肉牛冻精,其中:28元为肉牛冻精采购费用,2元为冻精采购、储存、运输等业务费用。冻精分配到县区供养殖户免费使用,县区做好冻精发放和使用管理,建立登记台账,利用张掖市肉牛繁育信息化平台,健全母牛冻配、产犊等繁殖档案。
4.开展肉奶牛良种选育和推广。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张掖肉牛”新品种选育,其中市财政安排150万元,向上争取250万元。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支持奶业企业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选育高产奶牛。每年向上争取资金50万元,肃南县同步追加县财政资金,支持“肃南牦牛”地方品种的遗传资源保护、选育、扩繁和推广利用。
5.立足“小群体、大规模”,由县区依规统筹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对其所辖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养牛专业村予以扶持。
三、支持标准化发展
6.支持创建标准化示范场,向上争取资金对当年创建的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和国家肉牛(奶牛)核心育种场予以支持。
7.鼓励发展标准化集中育肥,对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区,积极向上争取粮改饲、寒旱农业等资金进行支持。
8.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各具特色、适度规模的牛产业强镇,对年度新增肉牛饲养量排名前20%的万头以上乡镇,由县区制定政策标准进行扶持,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产业强镇项目。
9.支持建设活牛交易市场,每年安排150万元,其中向上争取120万元,市财政安排30万元,支持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在肉牛养殖集中区域,配套建设活牛交易市场各1个。
10.各县区结合实际,建设一批水电路、圈舍等基础设施齐备、收益能覆盖本息的标准化养殖及精深加工园区,以“交钥匙”工程形式,租赁企业或养殖场户发展牛产业,政府通过回收租金实现收益。
四、鼓励精深加工
11.市财政每年安排肉牛屠宰加工和奶制品加工扶持资金50万元,鼓励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其中:对肉牛屠宰加工企业,以年屠宰加工7000头牛扶持资金10万元为起点,每增加3000头增加扶持资金5万元,累计计算扶持资金不超过30万元;对乳品加工企业,以年加工鲜奶4万吨扶持资金10万元为起点,每增加1万吨增加扶持资金5万元,累计计算扶持资金不超过20万元。县区根据各自实际,制定支持措施和标准,对肉牛屠宰加工和乳制品加工企业给予支持。
五、加强品牌营销
12.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创建品牌,对取得有机食品证书、地理标志证书、“甘味”品牌的经营主体进行扶持。县区结合各自实际,予以追加支持。
13.县区根据各自实际,制定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加强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张掖牛肉、张掖乳品品牌旗舰店、特产馆,开展网络直播销售活动,拓宽品牌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14.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企业创新营销场景,在省内外知名景点景区、机场、车站、星级酒店等地进行宣传,充分体现张掖奶肉牛产品元素,着力打造张掖“牛名片”,叫响张掖“牛品牌”。
六、强化金融支持
15.以农业保险业务为切入点,实施“政银担保投”联动支牧,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开展养殖用地、设施设备、活牛抵押贷款,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奶肉牛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16.市上每年评选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5家奶肉牛企业和20家合作社或家庭牧场,由市畜牧兽医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张掖中心支行联合授牌,鼓励金融机构进行授信。鼓励金融机构将符合条件的育肥牛贷款期限延长至2年,基础母牛贷款期限延长至3年。
七、加大招商引资
17.充分发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招商专班作用,紧盯综合实力强劲的国内外链主企业,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重点招引一批产品研发、精深加工、销售贸易、智慧畜牧等产业链后端企业,努力补齐短板弱项。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招商政策,做好项目服务,推动项目建成见效。
八、促进信息化发展
18.鼓励县区和企业创新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探索“物联网+牛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推动生产、流通、消费有效衔接,用数字化赋能牛产业换挡提速。
九、稳定饲草供给
19.支持奶肉牛养殖场户实施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粮改饲等项目,推广秸秆青(黄)贮、膨化、全混合日粮等技术,降低饲草料投入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十、做好疫病防控
20.加强动物防检疫体系建设,县区根据实际将实验室运转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种牛场、育种场和奶牛场为重点,对当年通过国家评估的无疫小区、疫病净化场,以及通过国家和省上兽药抗菌使用减量化达标的养牛场,由县区予以扶持。全面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对覆盖比例超过20%的县区,由县区财政根据实际追加下年度防疫经费。
十一、做优服务保障
21.县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合理规划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保障奶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交易市场建设用地。全力盘活、有效利用空置牛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住房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在行政审批、规划用地、注册认证、环境评价等方面优先办理手续。
十二、强化科技支撑
22.围绕肉牛良种繁育、科学养殖、精深加工、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落实《张掖市人才支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若干措施》,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市县两级从省内外科研院校柔性聘用20名左右专家教授,建立牛产业专家智库,每年组织开展2次以上产业指导、学术论坛等活动。
十三、激发人才活力
23.利用各类产业培训资金,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平台,培养牛产业经营管理和实用技术人才。
各县区要按照《政策措施》,结合实际,细化制定牛产业扶持政策,全力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掖市加快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 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2023-2025年)》政策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