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夯实学习教育,激发改革内生动力。一是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通过党组会、中心组学习、干部周会等形式,先后开展各类理论学习53次、研讨交流43人次,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读书班,原汁原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的使命担当,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二是抓实党纪学习教育。举办为期2天专题读书班,把学习研讨、警示教育、解读培训、纪律党课贯穿始终,党组书记上专题党课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3次,班子成员带头开展交流研讨3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赴警示教育基地等开展警示教育4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纪、准确知纪、自觉明纪、严格守纪。三是精准施训提升业务能力。坚持会前学法,先后学习《宪法》《保秘法》和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全员完成学法考试。坚持每月一次“业务论坛”活动,对标先进地区学经验、找差距、补短板,开展论坛交流11人次。举办为期3天的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全系统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突出政治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一是压紧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对照中心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清单抓责任落实,班子成员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一岗双责”有效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执行党组会议事规则、请示报告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主动邀请派驻纪检监察组到会指导,切实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全年召开党组会议19次,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靠实整改责任,建全调度机制,原任领导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反馈3个方面9项具体问题和3个工作建议全部按期完成整改。二是全面提升党建质效。巩固“五星级标准化党支部”创建成果,持续深化拓展“坚持五抓五提,护航阳光交易”机关党建品牌内涵,深入开展“五型”模范机关和“四强”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作用,广泛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先后开展“结对关爱”、包抓联企业、社区服务等主题党日活动40多次,向黑山村养老幸福院捐助价值1万多元床上用品,向饮马桥社区捐赠笔记本电脑1台、乒乓球桌1台,持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各项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围绕全市“创城创卫”工作要求,常态化落实每周三次环境责任区域及共驻共建小区卫生整治活动,中心先后两次在甘州区东街党建联席会上做经验交流,积极营造共建共享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全市市直机关党组织书记业务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和酒泉市政协机关观摩中心党建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召开中心业务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安排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任务,与班子成员、各科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服务目标责任书,始终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交易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先后召开5次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生态、意识形态等工作,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全覆盖、无盲区。四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强化保密安全教育管理,扎实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加强中心网站、微信、钉钉等工作业务交流阵地管控,严格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在中心网站发布信息135多条,主流媒体刊载20余篇,信息宣传工作实效进一步提高。
(三)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平台转型。一是对标优化全流程电子化。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领域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优化升级市县“一网三平台”信息系统功能,上线评标专家云签系统,升级合同在线签订系统,新增合同履约模块,推动数字CA全国互认,实现平台数字转型迭代升级。二是深化数据对接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全省一张网”应用水平,持续加大电子公共服务、电子交易、电子监管、大数据分析、见证系统升级改造,全面开放共享交易数据,数据全量归集至省交易大数据底座。对中心网站进行升级改版,优化调整公共资源配置信息模块,嵌入全省统一“网上服务大厅”,为市场主体提供单点登录和一站式服务,实现“一门进入,一网通办”。三是主动开展系统对接。完成与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市住建局工程项目在线审批监管系统对接,实现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类项目信息互联共享。按照“省建市用”要求,完成政采、交通、水利和权益类交易系统对接部署,先后完成项目交易66项,成交金额6484.54万元。
(四)聚焦利企便民,提升营商环境质效。一是围绕“时间更短”减周期。实行“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受理服务,对进场项目信息发布实行当日办结,对重大项目、民生项目设立“绿色通道”,力促项目早进场、快开工。对场内项目实行逾期提醒和超期限制新项目进场措施,全面压缩各环节办理时限,加快项目场内交易进度,严防项目在场内滞留。二是围绕“费用更低”降成本。落实免收所有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和扶持中小企业价格扣除优惠、预留份额等政策,搭建交易金融服务平台,推广无介质CA证书应用,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电子保函费率由6‰降至3‰。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1+N”多点评标新模式,先后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745项,占全部交易项目的30%,实现跨地区跨行业专家资源共享。三是围绕“质效更佳”优服务。建立全市重大建设项目交易服务领导包抓、专人跟进机制,畅通线上线下业务咨询服务渠道,提升移动端业务办理实效,持续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链条。更新完善中心网站政策法规、交易流程、办事指南、系统操作手册等内容,建立全市异疑投诉电子处理平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联动机制,形成信息公开、业务咨询与质疑投诉工作闭环,让市场主体关切问题得到及时回应、满意答复。四是围绕“审查更严”促公平。落实招标计划提前发布、交易公平竞争审查和公示公开制度,项目招标采购文件通过第三方评估后发布,坚决防止出现妨碍统一市场、不正当竞争等条款,让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市场活力充分激发。
(五)深化协同监管,净化交易市场环境。一是落实落细“两支队伍”场内管理措施。先后组织全市评标专家、代理机构场内服务培训会议3期,强化系统实操培训。结合“全省一张网”系统应用和政策法规解读,市县两级平台分领域开展线上培训50多次2800多人。严格评标专家和代理机构场内服务管理,新征集入库专家320名,对145家在张开展业务的37家代理机构进行评星定级,先后对37名评标专家和70家代理机构场内不良行为进行全市通报,全面提升“两支队伍”场内服务质效。二是有力有效深化协同综合监管工作。深化全省交易协同综合监管试点工作成效,制定《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协同综合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交易协同综合监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遴选27名行业部门执法人员组建市级执法人员库,随机抽取18名执法人员对工程项目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随机抽查项目90个,抽查率达66%,检查发现的13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三是扎实推进交易领域专项整治。制定下发《交易平台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照交易领域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落实服务职能、加快项目交易等4个方面内容逐项排查,上下联动开展集中整治。全方位开展电子标书甄别查重,对4起涉嫌围标串标情形问题线索移交行业监管部门处理,有效净化交易市场环境。今年7月,中心协同综合监管工作在全省交易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优化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平台数智转型,着力在拓展市县“一网三平台”信息系统功能、提升“全省一张网”应用水平、巩固交易协同综合监管工作成效和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四个方面持续用力,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