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9月12日
★ 我市“五化同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 高台县“三措并举”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 肃南县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牧业发展活力
【工作动态】
我市“五化同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一是清单化明确责任。印发《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形成“八大行动+53项重点任务”工作体系,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成立12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可操作、能落地。二是立体化排查隐患。坚持常态检查和重点管控相结合,上下联动强化监管,共排查整治问题隐患12553项,责令停产整顿企业4户。邀请30名专家对63户矿山、危化品、工贸领域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诊断整改隐患1544项。推动1043户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报告并整改事故隐患1236项。三是闭环化整治问题。跟进整改各级反馈的1285项问题,强化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严格落实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县区行业主管部门、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市级督查组、安全生产专家“五方共核”机制和“企业申请、县区验收、部门复核”要求,实行穿透式核查、闭环式销号。四是法治化监管执法。对存在重大隐患和突出问题的12家企业进行“一案双罚”、追责问责,落实罚款45.7万元,责任追究10人。召开全市矿山生产安全事故反思培训会和安全生产工作约谈会,约谈相关政府、部门、企业。拍摄制作警示片2期,公开曝光30多家生产经营单位。五是多元化宣传教育。深化安全宣传“五进”活动,组织开展应急安全防灾知识竞赛。举办全市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提升2个专题培训班和2025年“应急第一响应人”能力提升暨“五小练兵”培训班,着力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市应急局 常薇)
高台县“三措并举”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织密智慧监测网。聚焦河湖监管单一问题,建成“三维四域多视角”监管体系,在重点河段架设风光互补监控设施47套,构建“实时监测、自动锁定、系统派单、分级处置”闭环机制,实现河湖动态监管无死角。同步推进“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增设视频监控、架设无人机巡航基站,创新打造“AI河长”治理模式,以科技赋能河长制落地。二是筑牢防洪安全线。推进黑河、山水河治理工程,打通南部山区4条防洪通道,重点整治金河湾农牧区及天城、侯庄等灾害频发点与防汛薄弱点。按“分区分段、逐年争取”原则推进18条防洪通道建设,对不符合政策导向的城镇防洪项目科学调整,系统补齐防洪短板。沿渠道布设蓄水设施,复制“港湾式”泵池,推动三清、友联等五大灌区渠系连通及水库贯通,新增调蓄能力3000万立方米以上,从“被动防汛”转向“主动防御”。三是激活水域新活力。争取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大湖湾片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马尾湖库区荒漠化治理,在东北戈壁修复区、南部水源涵养区等区域谋划水关河、木头沟等7个生态项目,构建“一心二轴多片区”水土治理体系。同步通过智慧水务平台实现水资源“云管理”,上线“一码通”手机端,推动地下水在线监测、地表水远程调配。上半年,全县地下水用量同比减少980万立方米,地下水位连续三季同比上升,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台县政府办 陈圆圆)
肃南县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牧业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扩大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范围,17个市、县级试点村组建18个村集体公司,实现集体经济规模化、市场化运作。目前,全县10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74个村突破10万元,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家庭经营+合作联合+社会化服务”的复合型经营体系,全县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71家,联结小农户1953户,占农户总数的35.03%,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26家、市级88家、县级121家。登记家庭农场1056家,培育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9家、县级90家,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经营主体格局。三是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针对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需求,推出“链条式”精细化托管、“菜单式”多样化托管、“联盟式”多元化托管服务,培育农机植保类合作社、专业服务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12家,带动小农户300多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60%。皇城镇红旗村创新“资产承租+资源流转”模式,推行“千头肉牛托养”,农牧民年增收32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14万元。(肃南县政府办 王强)
【要情信息】
●我市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件。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张掖葡萄”“高台辣椒干”“高台黑番茄”“高台河西猪”“高台胭脂鸡”“肃南牦牛”“肃南马鹿鹿茸”“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8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被成功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至此,我市地理标志总量增加至20件。(市市场监管局 赫倩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