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57期
索引号
620700004/2025-00105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5-08-15 11:27:08
是否有效

57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815


★ 张掖丹霞大景区“四维发力”持续筑牢安全堤坝

★ 市湿地局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 临泽县“拆改建统”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工作动态】

张掖丹霞大景区“四维发力”持续筑牢安全堤坝。  一是主动做好防汛备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实时更新补充应急救援物资。开展各类安全应急演练6场次,及时归纳总结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多渠道发布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先后2次因极端降雨天气关闭相关景区,保障游客安全。二是常态排查安全隐患。持续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加强景区高风险项目、特种设施设备、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安全监测和巡查,整改安全隐患17项。加强重要节假日及活动前期隐患排查,严把大型演出活动审批关、安全关,协调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景区安全生产工作总体平稳。三是守护旅游旺季安全。依托大数据预测信息,提前谋划部署,研究制定旅游旺季接待服务预案,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工作要求协调临泽县交警部门在高峰时段对进入景区的车辆实施合理管控和疏导,保障景区交通安全、有序运营。高效处理游客投诉纠纷与网络舆情,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四是强化景区安全宣教。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年内培训各类从业人员1600人次。在陡坡急弯、地质复杂等危险地段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应急避险措施,提升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丹霞大景区管委会)

市湿地局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一是系统修复优化栖息环境。通过水系疏浚、生态补水、生境营造等系列措施,修复提升水鸟栖息环境,新建生物围栏16.4公里,修复营造黑鹳栖息地900亩,建设鸟类观测平台22处,修复退化湿地855亩。目前,张掖黑河湿地栖息着国内规模最大的黑鹳繁殖种群和迁徙停留种群,2024年同步调查记录黑鹳675只、黑鹳繁殖巢34处,2025年监测发现新增鸟类4种。二是科技赋能强化监测保护。与有关科研院所紧密协作,共同开展“黑河流域黑鹳种群生态作用及其保护研究项目”,为全面掌握黑鹳生态习性、迁徙规律及保护需求提供了详尽数据,为精准制定保护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启动大天鹅观测研究工作,向国家林草局申报取得10只大天鹅环志特许猎捕许可,成功安装卫星定位跟踪器,该成果系我省首例。三是协同共治构建保护格局。联合有关单位开展“清风行动2025”等鸟类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保护成果被央视、央广网等主流媒体广泛传播,张掖黑河湿地保护区被国家林草局“候鸟动态监测保护国家创新联盟”授牌会员单位依托张掖黑河湿地自然学校,开发《感恩黑河》《家在张掖湿地》等多门校本课程及湿地研学活动,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显著提升。(市湿地局  候丽燕)

临泽县“拆改建统”推动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拆旧空间。针对无改造利用价值的一代废弃日光温室,整合县级财政资金62万元,按每亩2500元标准予以拆除补助,累计拆除245亩,恢复耕地自然属性,有效释放资源空间二是改造提升”增效益整合市县财政衔接资金784万元、争取贷款贴息资金270.7万元,灵活采取整体改造、部分改造、墙体加固、钢架大棚改造四种模式,完成沙河镇化音村、新华镇胜利村等564座584亩老旧温室改造提升,盘活寒旱农业园区内闲置设施89座、101亩,促进设施农业园区“老树发新芽”。三是“新建示范”提标准。整合市县财政衔接资金4550万元,在新华镇明泉村、鸭暖镇古寨村等11个示范点推进1510亩高标准设施农业建设,重点推广应用柔性保温墙体、模块化温室建造、内保温钢架拱棚。目前,已建成设施农业1120亩。四是统筹规划”布局围绕“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科学规划北片板桥葡萄长廊杂果、西片新华蜜瓜、南部倪家营冬瓜、寒旱园区葡萄食用菌及其他镇果菜等特色基地,带动发展设施葡萄3000亩、蜜瓜500亩、冬瓜200亩、果菜2000亩,初步构建起优势互补、产销衔接的设施农业新格局。(临泽县政府办  王乐


【要情信息】

市夏灌工作圆满结束。今年以来,市严格落实“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水预算管理制度以“计划用水、安全运行、科学调度”为核心,科学制定配水计划和灌水周期,统筹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累计完成夏灌面积458.65万亩,完成供水9.4亿立方米,为农业稳产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市水务局  李爱香

市住房公积金发展综合指标入全国前100名行列近日,燕山大学住房公积金研究中心、住房保障与住房公积金报社和公积金信息化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全国城市和地区住房公积金发展第三方评价报告(2025)》,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全国城市住房公积金综合发展评价中位列76位。(市公积金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