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8日
★ 我市依托“和美村寨”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 我市打造“易优张掖”品牌提升公交资源交易服务水平
★ 民乐县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作动态】
我市依托“和美村寨”建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一是积极开展宣讲培训。通过“石榴籽课堂”开展政策宣讲和技能培训,覆盖群众3500余人次,有效促进文化认同与情感交融。聚焦少数民族干部和宗教界人士培养,近两年累计举办乡村振兴、宗教事务管理培训班12期,培训基层骨干500余人次,培育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82名,为“和美村寨”建设注入持久动力。二是支持特色村寨建设。立足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争取中央及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超3000万元,重点支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打造“文旅+生态”发展模式,建成民族特色村寨12个,培育民族手工艺合作社8家,带动300余户少数民族家庭参与。肃南县大河乡松木滩村依托生态资源和文化特色,建设民族主题广场、修缮传统民居,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为祁连山北麓的“民族团结示范村”。 三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持以党组织为引领,不断健全和强化县乡村治理体系功能,大力推行“党建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上响应、接诉即办”工作法,持续推广“民事直说”“邻里小院议事”“村情二维码”、独居老人“一键通”等乡村治理新模式,打造“赛音艾勒”党建服务等品牌,发挥红石榴“阿勒齐”调解室作用,切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市民族宗教委 张永政)
我市打造“易优张掖”品牌提升公交资源交易服务水平。 一是创新交易模式。持续加强与省内外市州平台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合作“朋友圈”,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占比达到30%以上。为市场主体提供单点登录和一站式服务,实现“一门进入,一网通办”;为进场项目提供全领域、全流程、全周期“不见面”服务,不见面开标项目比例达到100%。二是提升交易效能。专班跟进落实“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受理服务机制,市县两级平台开标至中标结果公示平均时长压减至5日以内,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变更公告和中标结果公示四个节点做到即来即办,信息发布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三是强化公平竞争。把公平竞争审查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作为项目进场刚性约束和前置条件,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交易活动管理,保护中标人合法权益。一季度,市外企业参与工程项目投标共758家,占全市项目总投标企业数的36.5%。四是规范交易秩序。落实落细评标专家和代理机构场内服务信用评价和负面清单制度,一季度对1名评标专家和7家代理机构场内不良行为进行了全市通报。一季度“好差评”在线评价项目数量1869个,满意率100%。五是深化金融服务。大力推广电子保函应用,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先后搭建交易电子保函平台、交易金融服务平台,为投标企业提供投标保函、履约保函、质量保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四大类担保融资服务,电子保函费率降至2‰,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资金占用压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民乐县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考评办法、全民招商、招商大使、招商小分队以及县级领导包抓重点招商项目推进专班等“五项机制”,推动招商任务落实。紧盯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围绕马铃薯、中药材、精细化工、脱水蔬菜、戈壁农业等产业,优化完善“两图谱、四清单”,精心储备92项重点线索项目、谋划60项论证成熟的重点项目并编印投资机会清单,开展精准招商。二是加大外出招商力度。落实“小分队”招商和“一把手”招商机制,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重点区域,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赴京、沪、川、浙等地开展招商考察活动3次,拜访阿拉丁、万邦化学、哈克雷斯等12家企业,与山东万德福集团、浙江震元药业等8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中化学年产6万吨绿色甲醇、四川利彤光伏发电等4个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三是优化投资服务环境。严格落实“让审批者审批、办事者办事”和“一个项目一个全程帮办代办员”的“店小二”服务机制,为企业帮办代办用地选址、环评安评等问题48项,推动现代高科技智能温室、陕西太合智能钻探装备等项目建成运营,上海哈克雷斯智能制造、易事特储能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江苏聚荣药业中药材精深加工、武汉世嘉焦油生产等意向项目签约落地。(民乐县政府办 舒兴彬)
【要情信息】
●我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提前实现“过半”目标。2025年,我市共争取到位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737.78万元,截至4月25日,直补资金已通过移民群众“一卡通”账户足额发放到位,计划实施的14个后期扶持项目已全面开工并完工1项,累计完成投资871.01万元,资金完成率50.1%,提前实现建设任务“过半”目标。(市水务局 文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