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14期
索引号
620700004/2025-00041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生成日期
2025-03-26 17:30:30
是否有效

14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326


★ 我市加力创建“甘味”品牌助推农业强市建设

★ 我市聚焦小作提质创优”筑牢食品安全根基

★ 市强化防范措施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

★ 甘州区突出创新融合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新路径

★ 山丹县做“产业警务”护航肉牛产业发展

★ 临泽县科技赋能助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工作动态

我市加力创建“甘味”品牌助推农业强市建设。  一是强化规划设计。印发《张掖市农业品牌发展规划(2024-2030年)》,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主要任务、重点行动、保障措施等内容,加快构建“金张掖”农优品1+4+N品牌体系,持续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核心竞争力。同时,市商务局牵头负责高铁站、火车站、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城市“客厅”和人口密集区域,由市文广局牵头负责4A级以上景区,六县区全部实现“甘味”品牌“三覆盖”,有效扩大市场影响力二是加大创建力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甘味出陇”行动,组织企业参加甘肃省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广州)、兰洽会、甘味入湘、第21届农交会、135届广交会、“央地携手 富民兴陇”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等国内外大型展会20余场次,通过展示展销、现场品鉴、洽谈订货、宣传推介等多种形式,提升张掖农产品知名度三是拓展营销方式。金张掖农优品品牌运营中心与京东平台达成“中国特产·张掖馆·甘肃”运营商合作项目,已上架本土农产品200余款。市供销指导甘州区城北郊基层供销社搭建“鲜源惠民生鲜供应链商城”平台、“张掖甘味臻选”线上平台,指导高台县积极对接永辉超市等知名超,通过连锁渠道扎实推动“甘味”农产品进入全国20个大中城市商超四是强化品质监管。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和生产主体(企业)“五位一体”农产品网格化监管体系。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延伸信息采集追溯系统建设示范点20个,实现台账记录智能化、投入品使用科学化、快检便捷化、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可视化,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9.86%。市农业农村局  柳艳霞)

我市聚焦小作坊“提质创优”筑牢食品安全根基。  一是规治并举,规范生产行为。聚焦14种本地特色食品分类制定《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流程布局图》,为小作坊规范准入、原址改造提供标准和遵循。强化换证监管,推动现有小作坊清理整顿、优化提升。加强新开办小作坊证前指导跟进服务,提升小作坊生产加工的规范性与标准化。二是示范引领,推动全域发展深入实施小作坊整治“甘肃张掖”升级版计划,积极培树行业标杆。目前,已打造布局规范、流程合理的示范性小作坊182户,推动小作坊100%接入“互联网+透明车间”,5户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形成了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三是街区联动,带动重点突破。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牵引,确定张掖老街、丹霞小镇等21处食品业态丰富、店面相对集中的商圈为食品安全示范街区,打造食品安全示范店213家,探索出以商圈街区整体提升突破倒逼区域内小作坊提档升级的治理新模式,有提升全域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完善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将食品小作坊纳入食品安全包保范围,建立健全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开展现场交流学习,推动食品小作坊学习掌握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建立“红黑榜”制度,通过正面激励和反面警示倒逼行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市市场监管局  牛学星

市强化防范措施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  是强化协同联动,排查整治隐患。市住建部门牵头抓总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燃气管道带病运行治理,定期组织召开工作调度推进会,分析研究形势、通报工作进展,结合季度检查和重要时间节点抽查检查燃气经营企业32家,下发《督办通知》31份,发现并整改问题隐患181个,集中整治燃气设施被占压、包裹隐患32处以来累计查处燃气经营、充装、使用及燃气器具销售环节违法案件311起,处罚金额110.89万元。二是健全制度机制,更新改造设施健全燃气管道保护制度机制,将燃气设施保护纳入施工许可告知内容,压紧压实建设施工、管道燃气及物业服务等单位燃气设施保护责任,严防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设施。严格执行国家燃气经营审批调整规定,将燃气经营许可由县区审批提级到市级审批。抢抓国家“两新”政策机遇,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投资53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2.15亿元,组织实施甘州区、临泽县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项目,计划改造燃气老旧管网264.71公里。三是重视宣传教育,提升防范能力。邀请专家组织开展燃气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专题培训2次,系统培训燃气储存、充装、配送、使用等环节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深入街道、社区及公园、市场,通过制作宣传标语、展板、宣传手册及组织讲座等形式加强用气安全常识宣传,引导用户更换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器具,着力提升广大居民群众安全用气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市住建局  张天伟)

甘州区突出创新融合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新路径。  一是修缮保护赓续历史血脉。争取中央和省级文保专项资金300万元,启动实施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张掖东仓消防工程等4个保护项目。完成36处古民居文物勘测建档和1处保护利用导则编制,报批完成3处原址保护和5处原址修缮古民居的修缮设计方案。二是教育研学赋能文化传承。打造张掖市博物馆、西夏国寺、黑水国遗址等历史文化研学基地,有针对性开发一批历史文化、革命传统等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的研学旅行课程,规划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历史文化旅行线路,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三是文创产品焕发文化活力。开发张掖大佛寺金经曼荼罗珂罗版纪念品、清代《妙法莲华经》经版拓片、珍品文物镇纸、《永乐佛曲》复仿制纪念品等文物文创产品开发古城雪糕、文创冰激凌、甘泉蒲扇等国货潮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是数字技术注入蓬勃生机。实施张掖大佛寺不可移动文物等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开发数字IP形象“云灼”、丝路民族服饰虚拟穿衣等线上互动系统,培育发展数字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让历史文化可体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甘州区政府办  雷东旭)

山丹县做实“产业警务”护航肉牛产业发展。  一是治安巡防除隐患。合理布置巡防警力和巡逻路线,强化“见警灯、见警车、见警察”的震慑力,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空间,全力遏制可防性案件发生。建立“派出所+驻村辅警+牧场保安”三级巡逻队,深入生产车间、生活区域排查安全隐患,现场指导工作人员正确、规范使用防爆器材,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消防、反恐演练,提升防范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二是矛盾化解零死角。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派出所+N”的优势,依托“多所联动、警调对接”工作机制,联合辖区司法所、综治中心、律所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等法律服务,成功调处大小矛盾620起,妥善处置涉企敏感矛盾纠纷22起。坚持警务前置,落实“护航警官”制度,实行“一企双警”包抓联机制,为广大肉牛养殖户和企业提供坚实依靠。三是科技赋能强监管。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企业安全管理,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安防体系,精准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风险预警感知和防范处置。运用无人机巡航与地面巡逻相结合的模式,在全县千头规模肉牛养殖场设立警务执勤点,安装一键报警装置,对清泉镇南关村牲畜交易市场实行“武装巡逻+视频巡查”双轨制安防,有效压降涉企案件发案数。四是安全宣传全覆盖。采取“线上+线下”“新型+传统”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商贩、养殖户宣讲有关合同诈骗、电信网络诈骗、“两卡”违法犯罪等法律知识,推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增强法律意识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建设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山丹县政府办  刘世博)

临泽县科技赋能助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鼓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20家科技型企业落实奖补资金323万元、56户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牵头承担科技项目比例超过85%,培育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1家,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5家,同比增长20.7%。二是注重人才引育。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支持在临科研院所平台开放创新资源,吸引高水平团队常驻研究,引进各类科技人才81名,评选确定市、县科技创新人才16名,组建制种玉米、绿色蔬菜等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6个,引导106名科技特派员进企入村开展科技服务,建成科技示范点10个,40岁以下科研人员主持科技计划项目比例达到45%以上。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加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与周边高校强势学科产学研对接,打造“技术攻关+产业化推广”范式,西域、祁连红等红枣加工企业与15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推出系列产品90余种,奋君、融万等14家凹凸棒石企业研发脱硫脱硝催化剂等新产品42种,登记各类科技成果10余项,带动全县80%规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技术合作关系40%小微企业拥有技术依托单位。(临泽县政府办  漆宏强)

要情信息

市发放全省首笔“取水权质押贷款”近日,兰州银行张掖分行以企业依法取得的取水权作为质押担保,依据取水许可证核定的取水量及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估授信额度,为民乐县园区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审批发放贷款500万元,成为全省首笔落地的“取水权质押贷款”。该行以水资源使用权为突破口,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通取水权确权、评估、登记、质押全流程,发放取水权质押贷款,为企业开辟了融资新渠道,实现了水资源从“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市财政局  郭军贵)

●濒危物种东方白鹳首次现身张掖黑河湿地近日,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鸟类监测人员在保护区高台段湿地发现1只东方白鹳因其繁殖区域狭窄、野生种群稀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填补了该物种在张掖黑河湿地的监测空白,也为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注脚标志着张掖黑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足以吸引对环境极为敏感的珍稀物种驻足湿地局  单国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