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21日
★ 我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全域环境空气质量
★ 市财政局“三管齐下”推动内部管理科学规范
★ 民乐县建立“三项机制”保障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 高台县聚焦荒漠化治理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我市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全域环境空气质量。 截至目前,全市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为3.19,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值同比下降11.03%,细颗粒物(PM2.5)均值30同比下降7.06%,优良天数比率同比上升28.1%。一是加强分析研判。坚持谋划在前、行动在先,召开大气污染冬防推进会、分析研判会等,精准研判大气污染突出问题,印发大气污染“冬防”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加强监测预警、研判分析、统筹调度和督查督办,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地见效。二是突出源头防治。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精准施策,针对扬尘污染治理、燃煤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治理、涉气企业排放管控和生活面源污染防治5大难点问题,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三是强化执法监管。持续深化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强化科技支撑和非现场监管手段运用,建立精准、闭环、高效的监管机制。生态环境部门利用各类监管平台和设备,精准识别污染高值区域,检查出问题点位644个,督促整改221个。住建部门检查建筑施工工地324个,督促整改问题54个。公安部门侦破烟花爆竹类刑事案件1起,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案43起。农业农村部门巡查发现并制止火点73个,依托大气综合治理智慧平台处置火点558个。市场监管部门排查并督促整改餐饮问题51个。(市生态环境局 王根德)
市财政局“三管齐下”推动内部管理科学规范。 一是着眼“管得住”,提升内控治理水平。从督办落实和基础建设入手,建立督办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限,强化跟踪督导,实行逐一销号机制,确保任务落地。严格执行请示报告、会议制度、岗位职责和AB角制度,规范机关运行秩序。同时,强化关键岗位、环节和业务的风险防控,确保权力运行规范透明,防范管理漏洞和廉政风险。二是着眼“管得精”,建章立制规范工作。常态化完善内控制度,优化执行机制,着力构建系统完备、层次清晰、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体系,提高财政监管质效和内部管理效能。全面梳理需制定或修订的制度,建立制度修订台账,确保有章可循、决策科学。三是着眼“管得好”,健全内控操作规程。全面梳理内控操作规程,明确风险责任主体,科学设置风险等级。根据新形势,及时修订预算执行监控、监督检查等规程,完善内控体系,确保机制与时俱进,适应新任务需求。(市财政局 牛晓英)
民乐县建立“三项机制”保障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一是建立“双保险”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包抓+项目指挥长”双保险责任制,40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包138个重点项目;各项目指挥长分行业分领域联系包抓重点项目,定期调度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议,高位推动项目建设,高效化解困难问题。二是建立“红黄蓝”预警机制。按照“谁联系、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投资完成情况实施“红、黄、蓝”三色调度,对黄色和红色项目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确保项目尽快回到正常轨道。三是建立“店小二”帮办代办机制。以“流程最简、时限最短、服务最优”为目标,按照“一个项目配备一名‘店小二’”的要求,建立“让审批者审批、办事者办事”和“一个项目一个全程帮办代办员”服务机制,全面负责项目帮办代办事宜,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见效。(民乐县政府办 刘国玺)
高台县聚焦荒漠化治理推进“三北”工程建设。 一是科学规划强引领。科学编制《高台县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通过工程固沙、造林绿化、封禁保护、修复治理等方式,有效推动南部沿山区退化草原修复治理、中部绿洲区农田林网恢复完善、退化林修复提升和北部荒漠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二是项目驱动重治理。加快“三北”工程六期巩固成果等项目建设,狠抓北部胭脂堡滩、南部许三湾滩、西部西沙窝三大风沙口治理。先后投资1.02亿元实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规模化防沙治沙、国土绿化试点等重点项目12个,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8.26万亩。三是产业融合催动能。围绕交通干线、荒漠戈壁等重点区域,利用“三北”工程资金,吸引社会力量投资,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组织、造林大户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共栽植葡萄、优质梨等特色经济林8.53万亩,经济效益达1.9亿元。四是长效管护固成果。推行林长制“五个一”服务机制,建立“林长+林草湿沙管护员+林草科技员+警员+监督员”网格化管护体系,432名县镇村三级林长常态化开展巡林,协调解决突出难题,构建起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高台县政府办 丁秀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