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7日
★ 市人社局聚焦各方需求充分发挥拔尖人才作用
★ 市水务局靶向发力推动水利项目建设提档加速
★ 甘州区扎实开展“春风送岗”活动促进高质量就业
★ 高台县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 山丹县精准施策全力保障三产指标稳中有增
★ 肃南县严把医保基金“三道关”守好群众“看病钱”
【工作动态】
市人社局聚焦各方需求充分发挥拔尖人才作用。 一是积极开展科研创成果。120名市管拔尖人才围绕推进重点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48项、正在研究87项、申报项目9项,登记科技成果20项,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7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出版著作11部,制定地方标准3个,取得重大贡献和创新突破75项,获得地厅级以上专业奖项33项、个人荣誉15项。二是主动服务基层解难题。引导和支持拔尖人才在县及县以下基层企事业单位确定联系点,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咨询服务,解决了一些发展难题,共确定联系点162个,开展指导服务263人次,培训各类人员7656人次,解决难题68个。三是加强结对帮带育人才。拔尖人才把本系统或联系点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作为培养对象,采取传帮带、师带徒等形式,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创业创新和实践锻炼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培养,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共确定培养对象294人,其中进步较大的有113人。四是聚焦发展大局献计策。鼓励拔尖人才聚焦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和高质量发展大局,发挥“智囊”作用,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积极向市、县区党委政府或部门单位建言献策,共提出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建议196条,目前已经落实52条,正在办理64条,提交上报80条。(市人社局 许晓梅)
市水务局靶向发力推动水利项目建设提档加速。 一是系统谋划储项目。按照“干今年、备明年、想以后”的思路,谋划储备大13个大类120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43.03亿元。组织开展张掖种业基地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黑河西总干渠延伸增效输水工程、黑河草滩庄引水枢纽除险加固、引黑济丹、引大济丹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前期工作,构建系统集成、梯次滚动、结构优化、接续有力的项目谋划储备格局。二是吃透政策争项目。总投资26.5亿元的黑河流域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和总投资11.83亿元的黑河西总干渠延伸增效输水工程分别列入国家和省上“两重”项目清单。目前,黑河流域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具备2025年开工建设条件。积极配合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和引大入秦延伸增效工程(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一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将张掖纳入受水区。三是完善机制推项目。组建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引调水工程、大中型灌区改造、地下水超采治理等8个项目工作专班,细化时间节点和进度安排,压茬推进各环节工作。对市列重点水利项目,建立“领导包抓、进度通报、研判会商、现场督导、定期调度、协调服务”工作推进机制,全过程、闭环式跟踪调度、监督落实。2025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6项,已开复工12项,预计一季度完成投资4200万元。(市水务局 丁文斌)
甘州区扎实开展“春风送岗”活动促进高质量就业。 一是夯实“稳”的基础,深挖就业蓄水池。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10+N”专项服务行动,组织专场招聘会、“直播带岗”“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387个,达成就业意向220人次。将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劳务用工对接,深入挖掘就业岗位,采取“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带动一批、转移就业输转一批、技能培训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就业工厂(帮扶车间)吸纳一批)的方式,着力稳定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二是注重“转”的实效,高效服务搭平台。着力打造“甘州新农人”劳务品牌,着眼扩岗提薪,坚持内引外联,立足区内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新疆、江苏等地用工合作,省内省外“双向发力”,与新疆塔城、江苏海陵、平凉市等地签署劳务合作协议10份,引导1.9万名城乡富余劳动力在新疆、内蒙古、江苏、平凉、酒泉等地长期稳定就业。依托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引导劳务中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招工候工、政策咨询、信息推介、现场招聘等“一体化”服务平台,促进城乡劳动力灵活就业。三是激发“进”的动能,以培促用强保障。积极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等培训模式,指导培训主体按照“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因产施培”的原则,开设“田间课堂”“车间课堂”“工地课堂”,组织开展电工、焊工、育婴员、家政服务员等周期短、效果好、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25期,参与人数达626人次,劳动者就业能力和企业职工技能素质不断提高。创新推动线上和线下高效融合,大力推行“培训券”模式,鼓励企业通过以工代训、岗位练兵、在岗提升等途径,对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激发更多劳动者的创业积极性,促进更多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甘州区政府办 周亦喆)
高台县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一是平台数据求“实”。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发挥县、镇、村三级社会救助网络作用,通过线下自主申报、入户走访,线上数据比对、热线信访、历史查询等方式主动发现低收入人口,及时将相关信息纳入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目前,全县共有低收入人口7726户12997人。二是共享数据求“精”。强化民政、农业农村、医保等部门数据交换,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等意外事故刚性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进行数据核查比对,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新增低保对象404户693人、特困供养对象18人、低保边缘家庭173户421人。三是监测信息求“准”。盯紧易致贫返贫监测对象,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已保障返贫致贫风险户与已保障人口比对,对未纳入保障范围的家庭进行摸底排查,重点监测其是否符合救助条件,立即启动针对性救助帮扶,形成防漏预警。目前,全县纳入农村低保对象中已脱贫对象有866户1747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5%。(高台县政府办 刘建虎)
山丹县精准施策全力保障三产指标稳中有增。 一是抓消费创增量。积极推动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向限上企业集中,安排首批促消费资金30万元引导限上企业开展让利促销活动,对接中铁十五局、四局与县内限上商贸企业和银行保险机构合作,及时兑付首次升规、产值提升奖励和企业统计人员工作补助,精准化推动限上企业提升效益,确保全年社零增长15%以上。二是稳房产促销售。着力落实“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恒昌学府C区、西大街棚户区二期改造等4个房地产项目建设,积极支持1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销售,确保全年完成商品房网签交易10.8万平方米、增长10%。三是强支持增效益。建立三产高质量发展会商联席、指标运行监测挂图作战等机制,深入新聚辉、龙腾石油、丹洁环境等3户规上企业,协调落实政策,解决困难问题,确保全年营收增长15%以上。指导141户机关事业单位抓好劳动工资填报,实地督促工资总额下降单位查原因、补欠账,确保教育、卫生、公管、水利环境等4个行业劳动工资总额增长10%以上。四是重培育促纳统。制定“四上”企业培育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在库企业抓提升、达限企业抓入库、近限企业抓培育,落实支持“四上”企业和统计调查对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大力支持演艺公司、皇马公司升规入库,破解文化体育娱乐业无规上企业问题,确保全年升规入库规上服务业企业5户、总量达到10户以上。(山丹县政府办 李科)
肃南县严把医保基金“三道关”守好群众“看病钱”。 一是筑牢基金使用“第一防线”。将智能监控延伸到机构端,依托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梳理总结欺诈骗保行为特点,开发超医保限定范围支付等事前提醒功能,推动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完成智能监管子系统接口改造并上线使用;安排专人对接医院系统厂商,及时沟通反馈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监管子系统正常上线使用。截至2月底,全县16家定点医疗机构均已接入智能监管子系统,上线率100%。二是规范医药服务“每个环节”。加强定点医药机构申报费用审核,实现医保基金预付前常态化智能审核全覆盖。结合国家医保智能审核平台飞行检查、审计检查、日常核查发现的问题,形成规则库;针对定点医药机构全量结算数据,建立起线上初审、复核、申诉、复审等全流程审核管理机制,有效提升医药服务行为规范化水平。三是守住基金安全“最后关卡”。加强对医保违法违规和欺诈骗保行为的打击力度,常态化开展专项检查、日常巡查,重点治理挂床住院、诱导住院、虚构医疗服务、伪造医疗文书票据、超标准收费、串换项目收费、不合理诊疗等违法违规行为,编制涵盖医保领域的检查工作指南,规范检查流程和行政执法程序,实现线索发现、调查取证、违法违规处理、结果应用、事后回访等环节的“全流程”应用。截至2月底,查出违规线索83条,涉及11家定点医疗机构,追缴医保基金22.31万元。(肃南县政府办 龚珊珊)
【要情信息】
●我市开启门诊慢特病申报“零等待”模式。今年以来,市医保局积极推进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紧盯参保人员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高频业务,打造“慢病快办”新模式,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市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推出“零等待”办理服务,申报认定时间由原来的每季度认定一次调整为随时申报、及时认定,办理时限大幅缩短。 (市医保局 王丽丽)
●我市圆满完成2024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工作任务。市级先后五轮全覆盖核查图斑91703个,其中,国家下发监测图斑9143个、各县区自主新增图斑3609个、中央环保督察图斑2513个、林草湿不一致图斑72797个、林草湿对接成果地类图斑3629个、国家跟踪图斑12个。目前,各县区变更调查数据均已通过县级自检、市级检查、省级核查并上报国家。(市自然资源局 刘文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