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25日
我市实施“双百”工程
全力推动肉牛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今年以来,我市立足优良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启动实施“百万头优质肉牛、百亿级牛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全力推动肉牛产业扩容增量、提质增效、绿色崛起。上半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76.39万头,出栏12.3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4.2%、9.5%。
一、高位谋划部署,搭实产业发展框架。市、县(区)两级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张掖市牛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关于进一步支持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措施》《张掖市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方案》,明确牛产业链专家、专图、专班、专资、专策,强化智力、物力和政策支持,为聚力产业持续发展下好先手棋。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牛政策专项资金,对良种基础母牛种群繁育、发展适度规模养牛、屠宰加工企业扩大生产、创建标准化示范场、肉牛繁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进行奖补。各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发展计划和配套政策40多条,兑现牛政策奖励资金950万元。市、县区两级配套牛产业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12.5亿元。探索“政、银、保、企”合作,协调金融机构发放活体牛担保贷款2.8亿元,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主攻、农户主动的牛产业发展合力已然形成。
二、狠抓扩量提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谋发展,普及标准化生产,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三级联动”,构建“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发展格局,形成以甘州、临泽、高台黑河沿岸灌区为主的肉牛产业带,以肃南、民乐、山丹冷凉地区为主的牦牛产业带,打造甘州区现代畜牧业产业园、高台县北山现代畜牧产业园、临泽县高庄高标准肉牛生态养殖示范区等产业片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为契机,引导支持广大农村利用集体土地、置换土地发展养牛业,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小规模、大群体”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万头牛场5个、千头牛场48个、百头牛场404个,培育肉牛养殖万头镇27个、千头村165个,肉牛养殖场户4.86万户,创建国家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3个,国家级、省级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肉牛标准化技术普及率达85%以上。
三、聚焦全链融合,牵引带动产业价值链提升。主动顺应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把抓生产与锻链条并重、抓产品与提质效并举,引进培育云鑫、共裕、杰达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17家,建成活牛交易市场9个,年活牛交易量达到20万头以上。打造祁连牧歌、盛丰肉业、大唐牧业、康源清真等肉食品加工企业11家,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多万头。产业链龙头企业祁连牧歌与京东、沃尔玛、海底捞等大型电商、商超、餐饮企业建立稳定供销合作关系,实现年销售额5亿元,荣膺“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以“肉牛+”为引领,积极在品牌创建方面延伸拓展,建立“区域品牌+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张掖肉牛”“肃南牦牛”分别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张掖牛肉”列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6个牛肉品牌入选“甘味”区域品牌名录,打造祁连牧歌等30多个畜产品品牌。发展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开展线上线下同步营销,使张掖肉牛活畜贸易、热鲜产品畅销全国,真正实现了牛产品由“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四、健全良繁体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把培育新品种作为助推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切实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与北京兽医研究所等专家团队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持续开展选种选配、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系谱登记等工作。加快培育“张掖肉牛”新品种,组建育种群3600头、优选核心群母牛800头、留群种公牛30头,形成了四个世代的系谱资料,肉牛育种工作进入加速冲刺阶段。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肃南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正式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积极构建良种繁育和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2家,张掖肉牛育种场14家,牛人工授精点217个,年授配母牛23万头以上,肉牛良种率达到96%。
五、突出技术保障,筑牢产业发展根基。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牛产业中的应用,推动牛产业节本降耗,建成张掖母牛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25万头母牛“一场一码、一牛双标”信息化管理。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互联网+现代畜牧业”创新实践,建设祁连牧歌、鑫达牧场等大型数字化“智慧牧场”7个。立足养好牛、种好草,积极推动供需结构性均衡发展,全市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建成圣康源、百盛等饲草饲料生产企业57家,年加工饲草12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86%。加快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步伐,推进养殖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建成前进牧业、百惠沃田、丝路盛丰等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及大型沼气工程、有机肥场26家,全市规模牛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连续三年全省考核第一。
(市畜牧兽医局 盛学吉 安丽娟)
【要情信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公布了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我市实现首创首成目标,成为甘肃省首批获得此称号的城市。
(市发展改革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