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25期
索引号
620700004/2023-00099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3-05-12 17:25:52
是否有效

第25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5月12日


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近年来,我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玉米制种基地,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有力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2019年至2022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61.4万亩,累计达到318.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9.4%,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67.9%。

一、“化零为整”,提高生产效率。立足全市大部分耕地地块小而分散、大型机械无法作业、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农业科技物质装备支撑能力与主导产业发展匹配程度低、抗灾防灾减灾能力弱等短板弱项,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高位谋划、高标准设计、高质论证原则,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在项目选址时重点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玉米制种基地等重点区域,着力突破资源性缺水和传统农业发展瓶颈,通过整合小而散的“补丁田”“巴掌田”“皮带田”,集中连片规划设计,宜机化田土改造,实现小田变大田,既有利于土地适度集中规模经营,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同时,组建农业、水利和财政等各行业领域评审专家库,对各县区拟建设的重点区域和建设内容进行查勘、会商论证,并提出建设建议和意见。今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任务35.5万亩,项目初步设计编制已全部完成,开展评审29.21万亩,完成批复4.25万亩,开工建设1.25万亩。

二、“多元保障”,确保建设质量。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大、资金缺口大的实际,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多方筹资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农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在省上确定的投资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提高项目投资标准,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整合山水林田湖草、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玉米制种大县奖补、“中国好粮油”、财政专项扶贫和国网供电项目等资金合力共建,“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原则,在不突破限额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项目区群众自筹参与建设。积极推行“土地流转+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和“一户一块田”土地整理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建设,农户以土地流转费抵顶自筹资金。2022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62309.8万元,亩均投资水平达到1923元,最高达到2800元,确保了项目建设任务不减少、标准不降低、质量有提高。

三、“科技支撑”,增加农民收入。以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引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要求,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研究与示范,坚持推广科学用地养地技术,通过深松深耕、轮作倒茬、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有力地保护和提升了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实现节地10%、节药20%、节肥30%、节水40%、省工50%的目标。2011年以来,全市建成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308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166.4万亩,分别占高标准农田面积的96.7%和52.3%。引进推广先进机械设备、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和现代科技,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水肥一体化高标准玉米制种田较常规亩均节约肥料50元、机械费20元、水费190元、人工320元,亩均增产50公斤,亩均收益净增680元以上;马铃薯、高原夏菜亩节本增效达到460元、1500元以上;土地流转费亩均提高300-800元。部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或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既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又增加了工资性收入。

四、“多方合力”,强化项目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和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甘肃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关键环节,全面加强项目实施全流程监管,严格督导安全施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根据农业生产特征,聚焦重点区域,确定布局标准,完善建设内容,协调国土、水务、电力、林业等部门单位,合力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统筹推进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着力加强项目储备、勘察选址、初步设计、招标投标、建设施工、移交管护等全过程、各细节的质量管控,全面履行项目质量管理责任。                    (市农业农村局  贾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