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13期
索引号
620700004/2023-00070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生成日期
2023-03-22 09:27:20
是否有效

第13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0日


坚决有力实施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

——我市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纪实


自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立足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高站位谋划、高标准部署、高效率推动,拿出实招硬招,围绕“怎么搬”“搬得出”“能致富”三方面全力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围绕“怎么搬”系统谋划

一是精准识别确定搬迁对象。坚持以《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方案(2022—2026年)》和年度方案为总遵循,组织党员干部1万多人次,深入全市65个乡镇开展3轮次调查摸底,确定了地震避险搬迁、生态敏感区搬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个类型,明确了搬迁范围。按照“统筹规划、应搬尽搬、分期分批、科学有序”的原则,实行一户一档、清单化管理,确保应搬尽搬、不漏一人。区分轻重缓急,排出先后顺序,做到搬迁群众信息准确、搬迁顺序先后明确、联系服务对接精确。经全面摸排,确定5年(2022-2026年)搬迁24695户83891人。

二是高位部署加强统筹谋划。成立由市上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生态、地震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建立领导包抓和调度督导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市县镇村四级责任,着力夯实组织保障。狠抓督导问效,通过不定期督查、实地暗访等形式,先后10余次组织财政、住建等部门开展联合督查,以真督实查倒逼真抓实干。常态化落实“周通报、旬调度、月上报”工作制度,绘制避险搬迁作战图、整村整社拆迁和新建安置点工程项目进度图,紧盯目标,挂图作战,推动搬迁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三是规划先行绘就发展蓝图。按照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要求,把生态及地灾避险搬迁与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园区建设和稳增长等有机结合,统筹谋划搬迁任务和安置选址、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深度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规划,高标准编制五年方案和年度方案,做到行动有方向、建设有抓手、发展有蓝图。

二、围绕“搬得出”做好保障

一是科学选址体现以人为本。按照“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原则和搬迁住房“区位好、质量好、环境好、配套好、服务好”的“五好”目标,突出向城镇、产业园区、中心村和交通便利、产业发展基础好、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集中,大力推进以县城为主、园区为辅、镇村互补的安置点建设。按照“功能合理、宜居宜业”的理念,配套建设与安置规模相匹配的水、电、讯、暖、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推进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让搬迁群众宜居宜业。

二是政策透明激发搬迁动力。为了让搬迁群众住得放心、顺心,坚持知情、自愿、透明原则,提前公示住房户型、价格,及时公布政策、配套设施、产业发展等情况,让群众自己看、自己选,最大限度满足搬迁群众购房需求。组织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厅堂院落,大力开展政策宣传引导,从子女上学、就近就医、就业渠道、政策扶持等方面全盘算清搬迁前后经济收入账、生活改善账、子孙教育账、医疗养老账,让群众正确认识搬迁带来的益处,实现从“要我搬”到“我要搬”的思想转变。

三是整合资源推动项目建设。为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融资能力强和信誉好的优势,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安置点项目投资、施工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在有效解决资金短板的同时,进一步助推新建安置点项目加快建设。加强资金统筹,把乡村振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各项政策和各类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形成资金筹措“政策包”,用于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

四是多措并举缓解购房压力。在中央和省上财政给予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全额贴息贷款的基础上,鼓励县区结合实际,对整村搬迁、搬迁速度快的搬迁群众给予统一标准的奖励资金,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为搬迁户发放家电、装修消费券,在补助搬迁群众的同时稳定市场消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争取信贷政策和资源倾斜,推出“住房贷”等金融产品,在政策补助、消费补贴、银行贷款的基础上,群众自筹资金,多龙头注水缓解搬迁群众购房压力。

三、围绕“能致富”强化扶持

一是土地流转提高群众收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将搬迁拆除后的宅基地进行复垦,对原有耕地开展土地整理,实施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项目,配套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集中流转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最大限度提升土地收益,亩均纯收益从个人种植300元/亩提高到流转收益600-1000元/亩,在实现搬出后土地收益不减少、解放劳动力的同时,推进农业向集约化迈进、农民向职业化转型、农村向城镇化发展。

二是产业扶持增加创业机会。依托产业增强搬迁群众“造血”功能,深入实施马铃薯、油菜、优质牧草、中药材、食用菌、肉羊肉牛等六大产业培育行动,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奶牛肉牛、绿色蔬菜、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扶贫车间、技能培训、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确保每户至少参与1项帮扶产业、有1人稳定就业、有1人掌握1至2项职业技能。山丹县着力打造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原夏菜产业园、羊肚菌试种产业园、现代肉羊融合发展产业园、焉支山旅游基地、高庙乡村旅游基地等一批富民产业,提供发展餐饮及休闲娱乐致富路径。

三是就业扩能拓宽收入来源。加强搬迁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指导和企业对接工作,努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实现就近务工,促进搬迁群众就业致富。民乐县采取“产业带动、服务创收、资产盘活、入股分红、实体带动”等模式,以南古、三堡、六坝三个镇为试点成立劳务服务公司,将污水管网、生态及地灾搬迁安置楼、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绿化养护等小额简易工程发包给劳务服务公司,带动1500多名群众务工。民乐县新建安置点乐民新城总规划14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48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7户,带动1.5万余名群众就业,实现劳务收入5.25亿元。

(市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