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务 信 息
第16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 年6月1日
●临泽县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县城
● 张掖丹霞大景区开发建设成效明显
●我市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提标工作
临泽县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县城
临泽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目标,按照“花城、绿城、水城和休闲之城”的思路,将绿和水作为临泽最亮丽的生态特色,着力打造“城在水中、城水相依、水绿交融”的生态宜居县城。一是强化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通过实施流沙河流域综合治理、流沙河至双泉湖绕城水系连通、山水林田湖草大沙河四连桥至铁路桥段河道治理和梨园河矿管站南桥至红山湾水库段河道治理等工程,共治理河道40公里,修建防洪堤56.35公里,建成占地面积1300多亩的生态湖5个,修建生态连通水系3条,形成河湖库相通的水循环系统,构筑“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功能,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二是破除瓶颈制约,做活水上文章。为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供需矛盾,县上抢抓丹霞大景区建设机遇,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将红山湾水库建设列入全国“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5.4亿元,占总投资的97.6%,现已投入试运行,蓄水量达1200万立方米,届时可形成水面2300亩。该水库的建成,既解决了城区及周边各镇人畜安全饮水及工业园区缺水问题,又满足了梨园河灌区30万亩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灌溉需求。将与毗邻的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山水相映,实现库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旅游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三是明确监管职责,筑牢安全屏障。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在黑河临泽段、梨园河等30条河流、10座水库以及山洪沟道、渠道设立100多名“河长”,实现了县、镇、村三级河长全覆盖。成立由发改、财政、公安、水务、环保等部门为成员的县级河长制办公室,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健全“河长”组织体系,为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临泽县政府办 杨晶)
张掖丹霞大景区开发建设成效明显
张掖丹霞大景区围绕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将优质资源向大景区配置、将招商引资向大景区聚焦、将项目资金向大景区整合、将扶持政策向大景区倾斜,至目前,已建成旅游项目22项,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在建旅游项目10项,计划投资5.22亿元,各项目正在建设中。
张掖丹霞大景区立足七彩丹霞品牌优势,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着力打造以七彩丹霞景区、冰沟丹霞为代表的地质旅游品牌,以中华裕固风情走廊、张掖丹霞民俗文化旅游村、河西民俗文化博览园为代表的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品牌,以丹霞花海、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七彩镇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旅游品牌,以清华EMBA行知中国全球商学院丝绸之路(张掖)智慧精英挑战赛、国际商学院丝绸之路挑战赛、张掖祁连山国际超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祁连山全国徒步大赛等品牌赛事为代表的户外运动旅游品牌,做大做亮丹霞大景区国际旅游品牌。同时,全力开展七彩丹霞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大景区旅游竞争实力,为张掖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助力。
张掖丹霞大景区围绕打造全国旅游市场监管“首善之区”, 以深化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为契机,着力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旅游投诉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健全以旅游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游客满意度测评、从业人员诚信记录、严重违规从业人员 “公开曝光”和 “黑名单”制度、 旅游投诉先行赔付制度等为重点的大景区 旅游服务质量日常监管机制 ;设立大景区管委会、丹霞景区派出所、景区工商质监所等监管机构,聘请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139名协助开展市场监管,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化、全覆盖的大景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系。结合实施旅游人才培训项目工程,对丹霞大景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选派10名管理人员到张家界等知名景区挂职培训,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张掖丹霞大景区管理委员会 马珊)
我市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提标工作
近日,我市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提标工作全面完成,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经过提标,我市城市低保指导标准提高7.6%,保障标准提高到485元,全额保障对象月补助水平按照新确定的保障标准全额补助,其他对象严格实行差额补助。农村低保指导标准由3500元提高到3720元,一、二类对象月补助水平由292元、275元提高到310元、290元。 特困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7.6%, 城市特困供养省级补助标准由7032 元 提高到7566 元 , 农村集中供养省级补助标准由5420提高到5832元,农村分散供养省级补助标准由4255提高到4578元。 (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