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第23期
索引号
620700004/2018-90158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
生成日期
2018-07-09 09:21:23
是否有效

   

   

政 务 信 息  

第23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7月6日  

   

●高台县三举措全力护航工业经济发展  

●甘州区全力打造安全放心供港“菜篮子”  

●上半年市发改委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9亿元  

      

   


高台县三举措全力护航工业经济发展  

高台县坚持扩张数量规模与提升质量效益同步跟进,积极构建以新型煤化工、盐硝精细化工、轻工建材和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为支撑的生态工业体系,全力护航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目标责任检查考核办法,年初确定的晋昌源煤业公司中温焦油加氢处理等17个重点工业项目已开工建设12项;赴北京召开盐硝化工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产业规划,盐硝化工产业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力推进盐池工业园建设,目前已建成项目3个,正在建设8个,办理前期手续9个,正在洽谈7个,形成了年产4万吨无水芒硝、2万吨硫化碱、3万吨食用盐、1.2万吨二甲基二硫、8000吨H酸、2吨盐藻胡萝卜素的生产规模。二是加快企业改造升级步伐。积极指导、帮助宏源矿业萤石精粉生产线扩建、旺达绿禾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华能彩印瓦楞纸生产线、禹禾节水供水排水管生产线等完成升级改造,推进厨老大红枣冰葡萄酵素生产线、金康脱水菜生产线技术改造,企业产能持续扩大,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三是提升企业生产保障水平。全面落实财源建设“1+3”政策措施,建立企业“升规入库”培育机制,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及时开展工业现场办公,强化工业运行调度,发放企业奖补资金199.6万元,解决应急周转金2.48亿元,协调贷款3.1亿元,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目前36户规上企业除中化番茄、种子公司等个别季节性生产企业外,复工复产率达97.2%。预计上半年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20%。                   (高台县政府办  赵永亮 陈晖)  

   

甘州区全力打造安全放心供港“菜篮子”  

一是村企联合建基地。今年,甘州区乌江镇谢家湾村在深圳张掖商会的招商引导下,引进深圳市鸿福农产品公司,投资1.2亿元,以每亩750元基础价格流转谢家湾村2600亩耕地建成供港澳蔬菜示范基地,并配套建设占地面积32亩、库容1万吨冷链恒温保鲜库、物流储运设施及蔬菜分拣加工中心、有机种植实验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产品展示区等。村“两委”积极参与供港澳蔬菜产业,成立乌江镇蔬菜种植合作社、有机肥生产合作社、农业机械合作社,在基地劳务、农机作业上提供有偿服务,实现了“一个项目带动多个产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二是创新模式搞种植。深圳鸿福公司把成功地区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到谢家湾供港澳蔬菜基地,组团招聘120多名产业工人在基地开展生产,建立“总管-师傅-片长-组长-产业工”五级生产管理模式,推行“统一生产资料、统一育苗定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要求、统一包装销售”的管理要求,推动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公司立足谢家湾基地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元丰村等两个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蔬菜400亩,在党寨镇、安阳乡、花寨乡、龙渠乡等乡镇和高台县、临泽县等外县乡镇落实了试验种植点。三是丰富品种抓供应。采取“南菜北种、南工北用、北菜南销”的方式,专门选择种植香港、澳门市场青睐的叶菜品种,所需种子均从日本进口。从4月开始,示范种植芥蓝、菜心、九芽、菊苣、银丝王、红甜菜、西兰花、奶油生菜等20多个品种。所有蔬菜按照错茬安排、错季生产、新鲜上市的要求,每40-45天为一个生产周期,亩产量可达2500斤以上,亩均产值均在8000元以上,亩均纯收入达1200元以上。四是打造品牌拓市场。紧盯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技术规程,重点推行肥料管理、疫病管理、叶菜加工流程工艺、农药管理、采收管理标准、尾菜无害化处理等10多项制度,率先引进先进的农产品生产追溯系统。在现有鲜菜供给产品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蔬菜便携式延伸产品,把乌江镇乃至全区蔬菜产业向生产、加工、运输“三产融合”为一体方向推进,在稳固香港、澳门销售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将销售市场继续向南开拓至新加坡、泰国等地,沿“一带一路”拓展东亚、欧洲市场,为全区蔬菜“东进西出”迈出坚实步伐。   (甘州区政府办 詹兴磊)  

   

上半年市发改委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9亿元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全力以赴争取项目资金。至目前,共争取到156个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8.69亿元,省级资金3177万元。其中,农林水牧66项、4.14亿元,城镇基础设施39项、1.67亿元,社会事业26项、2.39亿元,公检法司9项、0.41亿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3项、0.23亿元,农网改造6项、810万元,商贸物流5项、650万元,PPP项目前期费2项、220万元。已及时将投资计划转发各县区和市直相关单位,项目正在陆续开工建设。   

                                    (市发改委 王斌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