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期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9月19日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四办”改革
●市房管局信息化推动便民服务再升级
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深化“四办”改革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摆梳理为民服务方面的难点堵点,强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辟为民服务提质增效的新路子,“四办”改革及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改善“内循环”,服务效率明显提升。综合服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录入、接待、解答、求证和资料汇总的负担,办事效率大幅提升。目前,全市已有1945家单位开通单位网厅,占在缴单位的88%,经办人在网上自助上报业务,其中办理转移业务1201件,缴存业务10476件,完善个人信息42385人次,调整缴存基数31155人次,单位信息修改1394次,除单位开户外的所有单位业务均可网厅申报办结。
二是打破“时空墙”,办事成本大幅下降。平台建成之后,业务事项通过申请人自助填报,既跳出了现场办理的种种制约,也减轻了审批人员工作压力。同时,结合“四办”改革,取消了各类证明材料、银行流水单、业务申请表格等事项共9项,要件资料推行电子化,使办事群众降低了复印留存纸质资料的成本,特别是临泽、高台管理部整体入驻所在县政务大厅后,相关办理手续一站式就可完成,有效解决了办事群众多次来回奔波之苦,为服务基层干部职工搭建了“一站式、全天候、全覆盖”的便捷办事渠道。
三是审批“不见面”, 勤廉环境逐步形成。综合服务平台的运用,实现了中心确定的35项“零跑腿”业务线上受理到办结,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公积金服务的同时,革除了关系审批、人情办事等“面对面审批”的弊病,使权力寻租设租失去“温床”,让办事群众享有更多更好的改革获得感。截止8月份,中心门户网站访问量已突破122万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8911人,阅读次数近10万人次,微信个人账户查询2003次,约定提取还贷办理321次,个人信息变更486次,缴存明细打印1353次;手机App个人账户查询1469次,约定提取还贷业务办理125次,个人信息变更188次,缴存明细打印926次。
四是倒逼“多作为”,服务管理规范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后衍生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数据接口、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用户管理,促进线上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实现平滑升级和系统扩展。中心还从硬件网络、平台架构、流程设计、应用整合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安全论证和实践,确保整个平台的安全稳定,做到信息不泄漏、资金不流失、服务不间断。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市房管局信息化推动便民服务再升级
市房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放管服”改革和“四办”改革的安排部署,以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突出利企便民,以“互联网+房产管理”三个平台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房管政务服务向线上网络服务拓展,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先后建成了“房地产市场管理信息平台”“房地产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和“房屋交易服务信息平台”,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一是群众可以通过《房屋交易服务信息平台》实时获取市区房地产项目预售许可、预售(现售)楼盘房源,二手房上市房源、房屋出租房源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房产测绘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等与购房相关的实用信息;二是房屋所有权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房屋交易服务信息平台》在线发布我要卖房、我要买房、房屋出租和我要租房等信息;三是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可以通过《房地产市场管理信息平台》在线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房现售备案、商品房买卖合同签约备案、存量房买卖合同签约备案、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房屋租赁合同签约备案等业务;四是购房人可以利用《房屋买卖合同查询系统》,在贷款申请、住房公积金提取时完成《购房合同》基本信息和备案状态核对;五是银行、住房公积金等机构可以通过《房屋买卖合同查询系统》贷款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中解决《购房合同》真伪难辨的问题;六是房管在线办理业务实现与甘肃政务网数据共享,全部可通过甘肃政务网“一网通办”。至此,市房管局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取得了积极成效,基本实现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和交易服务网络化、智能化、便民化,也为构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奠定了基础。据统计,自6月13日数据共享成功以来,市房管局累计网上受理房地产企业开发资质、商品房预售许可、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等业务3209件、办结3209件,向甘肃政务网推送信息3209条。 (市房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