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掖 农 业 动 态
张掖市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结合全市农业重点产业不断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2015年我市被评为国家级整体推进型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市农业局被评为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性示范单位。多年来,农业局按照国家及省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部署,结合数字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实施全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
2015年省农牧厅批复张掖市农业信息中心和民乐县农委建设全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二期)项目,共向我市拨付省级财政资金50万元。建成市级远程高清视频会议室1个、县级远程高清会议系统6个。在民乐县建成农业信息点11个,其中县农业信息中心1个、乡镇农技信息服务点1个,村级信息服务点2个,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点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点3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个,建立起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社为基础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2016年批复我市高台县建设全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二期)项目,向高台县拨付项目建设资金50万元,以高台县景辉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重点开展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配套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光照传感器28套,高清摄像头30个,控制监视器2台,计算机1台,智能控制柜以及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智慧农业手机APP等软硬件设备523台(件、套),项目运行正常。
二、开展12316“三农”信息服务工作
2015年以来,农业局把宣传推介12316当作农业信息服务的重要抓手,先后成立了12316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和省市县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专家队伍,使12316成为农民群众与农业技术专家交流的桥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12316已由最初的一部电话,拓展为集电话、网站、QQ群、短彩信、微博微信、远程视频诊断及两档广播节目、一档电视节目、一个报纸栏目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互动交流服务平台,为我市农民培训、技术指导、政策解读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
2015年以来,我市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成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在甘州、山丹、民乐建设的物联网点,主要是投放由张掖市众智众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温室智能管家”控制箱,能够初步实现智能温控、智能浇灌、智能卷帘等功能;在高台康翠蔬菜专业合作社投资30万元,在高台景辉果蔬专业合作社投资50万元,依托浙江托普云农有限责任公司云计算平台,分别建成功能较为全面的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可以实现温室大棚的远程可视化智能管控。
四、争取国家级数字农业项目建设
2016年以来,市农业局组织县区农业部门和涉农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2017年,甘州区设施园艺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项目单位张掖市绿涵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11月27日取得土建工程中标通知书,目前已建成62座日光温室及一座高标准连体日光温室;田间道路已完成1500米;2018年2月8日取得设备采购中标通知书,并与中标单位签订设备采购合同,目前仪器设备已到位,正在调试安装中。项目批复总投资256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76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支出500万元,企业自筹支出1264万元。今年,市农业局又组织张掖贯党珍稀菇业有限公司申报2018年园艺作物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并已通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目前正在开展项目设备购置招标准备工作,现已选定项目设备购置招标代理机构,正在办理政府招标采购相关手续。
五、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推广工作
市农业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带动创业、解决就业、降低老百姓消费成本、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决策部署,对全市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一对一指导,开展了七期阶段性培训,现网上开店的已有102家。2016年,淘宝特色中国张掖馆上线开通,从上百家专业合作社中挑选优质商家入驻淘宝特色中国张掖馆。成立张掖市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依托我市丰富优质的农产品资源,打造统一地理标示的金张掖北纬38度系列农产品,借助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2017年,结合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在我市4A级景区统一打造了金张掖北纬38度农产品线下特色馆,进一步提升“金张掖北纬38°”品牌知名度,以统一的形象、统一的价格、统一的政策与消费者见面,给消费者一个完整的品牌概念,使张掖优质的农特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近年来,为降低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门槛,市农业局结合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和农民手机技能培训,与县(区)农(牧)业委员会(局)合作开展乡村信息员培训工作,重点围绕“12316”信息应用、物联网新技术应用、农产品网络营销、网络供求信息发布及农业农村信息采集、筛选、编辑、发布等基本技能开展培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市、县(区)两级先后开通12316短(彩)信服务和农业信息手机APP服务,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作物、不同产业定期不定期地编发惠农政策、农技常识、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等多方面的手机短信,及时发送给乡镇、村社干部、农技人员、合作社负责人、重点农(牧)民。2017年,农业部科教司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开发了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我们结合农民手机技能培训工作,对中国农技推广APP和云上智农APP进行广泛宣传,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安装到手机,每天可以接收最新的农业资讯,让农技推广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使广大农民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市农业信息中心)
我市农村新能源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我市农村能源转型建设,始终本着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民用能需求相结合、与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就地取材、便捷实用、生态环保、节本增效的要求,全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各项工作进展良好,成效显著。
一是规模化生物天然气项目提纯见效。高台县方正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日产2万方生物天然气及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项目全面投产见效。该项目于2017年6月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并投料试运行,日产沼气12000方,提纯天然气6500方,每日为该公司所属的洁源燃气有限公司天然气加气站配送沼气提纯天然气4500方,每10天为高台县黑泉镇向阳村分布式供气站配送天然气250方,实现利润88万元;同时该项目有机肥生产进展顺利,生产有机肥1.2万吨,实现利润360万元。
二是规模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平稳运行。高台县骆驼城镇怡馨嘉苑住宅小区大型沼气集中供气项目平稳运行,供气农户已由去年的350户增加至580户,同时为骆驼城镇乡镇中心小学及幼儿园的900名师生提供炊事用气。甘州区前进奶牛专业合作社大型沼气工程项目,通过第三方物业化管理的方式,为大满镇东闸村、马均村共600户农户提供了安全规范的沼气集中供气服务。全市沼气集中供气受益农户1480户,分布式供气受益户660户。甘肃华瑞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大中型沼气项目于9月份完成工程验收进入试运行,已稳定产出沼气。
三是清洁能源综合配套示范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自2017年至今,先后争取省级沼气维护补助资金207万元,建成高台县黑泉镇向阳村、临泽县倪家营镇黄家湾村和临泽县倪家营镇梨园村3个农村能源综合示范村。依托高台方正生物天然气项目,建成向阳村分布式生物天然气集中供气站1处,配套安装了调压系统、高压瓶组等站内设施,架设入户管道200户,建成农村清洁能源和“三沼”综合利用示范户15户,改造农村节能房6户。示范村推广省柴节煤炉80台,架设太阳能热水器120台,太阳能路灯120盏,新型节能炕70铺,举办沼肥高效利用技术培训班14期,全市农村以煤炭、电力为主,户用沼气、集中供气辅助,太阳能、液化气、空气能、电暖炕为补充的多种用能消费结构初步形成,有效改善了农民人居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市能源办)
我市3家企业产品获绿色有机博览会金奖
12月7--9日,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在厦门市召开。市农业局组织1家地理标志产品企业、6家有机食品企业及10家绿色食品企业共34个获证产品参加了博览会。会展期间我市参展团工作人员精心布置展台,积极热情向参展的领导和客商推荐我市优质特色产品,全面展示了我市“三品一标”发展的新成果。
本届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秉承“展示成果、促进贸易、推动发展”的宗旨。全省共29个企业(产品)获奖,我市4个企业产品获奖。甘肃国博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国博沙棘酒”获“第十九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张掖市花寨小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金花寨小米”和张掖市天霖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黑水国牌小香米”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张掖市祁玉黑燕麦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黑燕麦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优秀奖。
张掖市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南临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峰,北接腾格里沙漠,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干物质积累量大,农产品产量高。沙漠、雪山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地貌,形成了天然的病虫隔离区,植物发病率低,农药施用量小,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近年来,市、县农业部门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工作方针,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提升全市“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产品知名度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总量达209个,生产面积291.99万亩,占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76.28%。(市农畜产品检测中心)
冬季温室病虫害发生动态及防治建议
入冬以来,我市出现寒潮降温降水和沙尘暴天气,特别是12月上旬,出现持续极端低温天气,突破近30年以来12月上旬最低气温极值,严重影响日光温室增温和通风,低温高湿的环境造成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普遍,影响冬季农业生产。
近期市植保植检站在甘州区小满镇五星村、梁家墩镇五号村、清凉寺村、上秦镇徐赵寨村、党寨镇汪家堡村、新墩镇园艺村等温室蔬菜集中生产区调查,种植的种类主要有番茄、辣椒、葫芦、黄瓜、茄子、韭菜、香菜、萝卜等。据调查统计,大部分蔬菜处于收获期,仍是上市旺季,部分处于苗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番茄灰霉病、早(晚)疫病,叶霉病、煤污病,黄瓜白粉病、葫芦白粉病,茄子灰霉病,辣椒白粉病等;发生的虫害有蓟马、红蜘蛛、白粉虱、斑潜蝇、韭菜根蛆等。其中:番茄灰霉病平均病株率23.4%,病叶率11.2%;煤污病平均病株率2.6%,病叶率12.4%;叶霉病平均病株率3.6%,病叶率5.5%;晚疫病平均病株率3.2%,病叶率2.3%。黄瓜白粉病平均病株率18.2%,病叶率21.5%;灰霉病平均病株率15.4%,病果率13.2%。葫芦白粉病平均病株率9.8%,病叶率11.4%。茄子灰霉病平均病株率15.6%,病果率9.6%。虫害在茄果类蔬菜上发生普遍,白粉虱平均虫株率38.3%,百株虫量3250头;蓟马平均虫株率13.2%,百株虫量896头;红蜘蛛平均虫株率28.5%,百株虫量1400头;斑潜蝇平均虫株率6.3%,百株虫量112.6头。
据气象部门预报,12月降水正常略多,气温正常略低,但气温波动大,最低气温在-10℃以下,16~18日有小雪;24~26日有小雪。持续低温将导致温室通风时间缩短,湿度增大,有利于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如果防治不及时,将会造成较大损失;同时,因地温降低,作物出现的生理障碍,将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抗病虫能力,各级农技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指导做好温室保温、增温措施和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温室蔬菜生产安全。
生产建议
1、要加强冬季温室病虫害的监测工作,根据病虫发生发展趋势,指导农户注重早期预防和初发期防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省时、省力、省水、省药的烟雾机进行施药,降低温室湿度,控制病虫为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2、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主动采取低温冷害、冻害系列防范措施,提前喷施碧护等防冻药剂,并及时通风,控制灌水,在作物行间覆盖粉碎的作物秸秆或腐熟的有机肥,有效提高棚温,减少地面蒸发,降低棚内湿度。
3、要广泛开展温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推荐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在提高防效的同时,逐步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确保冬季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植保植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