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五抓五促”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掖时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站位谋划工作,以强烈的政治担当狠抓落实,招商引资强势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品牌打造佳作迭出,产业提质增效成效明显。1-11月,全市接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达到4117.04万,同比增长35.26%,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70亿元,达到270.94亿,同比增长39.08%。
一、抓谋划促统筹,通过深度融合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
抢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机遇,立足市委、市政府发展壮大文化旅游龙头产业的战略抉择,围绕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全力实施全域旅游、融合发展、低门票价格倒逼企业开发选择性服务“三大战略”,持续深化景区晋等升级行动、全产业链打造行动、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行动、全民宣传行动“四大行动计划”,举丝路旗,走生态路,打特色牌,培引爆点,深挖七大文化,培育精品景区集群,乘势谋势借势,唯一第一专一,不断明确、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持续深化了“国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引导和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和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制定出台《张掖市文化旅游发展补链延链重大项目贷款贴息补助实施细则》等政策,围绕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凝聚了思想共识、明确了目标任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调研和学习南充经验,着力修订“引客入张”政策提交市上,正由司法局司法审核。策划八大特色项目、三大主题线路、七大主题活动、七大惠游政策,推进冬春旅游持续升温。
二、抓项目促发展,通过景区集群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围绕19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重点文化旅游资源培育精品景区集群,将优质资源向集群配置、将招商引资向集群聚焦、将项目资金向集群整合、将扶持政策向集群倾斜,精品景区集群发展动力强劲,七彩丹霞国家5A景区和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任务全面完成,《回道张掖》弥补演艺短板,屋兰古镇黄河灯阵开创夜间旅游先河。紧盯政策谋项目、抢抓机遇争项目、主动招商引项目、齐心协力建项目,屋兰古镇、喀尔喀小镇、滨河新区国际自驾游基地等一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先后开工建设,补齐了自驾游等新业态发展短板,激活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活力,形成文旅融合业态迸发的局面,全市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35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19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星级饭店56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5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旅行社、分社及服务网点131家;培育智慧旅游公司3家,旅游汽车公司6家,拥有大中型旅游汽车200多辆;文化旅游企业2226家,手工艺制作能手1500多人,开发文化旅游商品140多个系列;完成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478座,在全省交流经验;建成10大特色旅游小镇及20多处旅游文化特色街区;全市博物馆101家中87座列入“甘肃省历史再现工程”,数量名列全省第一,建成全省第一家数字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4项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大型秦腔现代戏《民乐情》获甘肃省敦煌文艺奖,入选国家戏剧白玉兰奖和文化奖参评剧目。
三、抓宣传促营销,通过特色品牌引爆带动高质量发展
以深化“张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为重点,列支100万元对文化旅游宣传优秀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结合、线上与线下共促、政府与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营销新机制,张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型秦腔现代戏《民乐情》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陕西和省内开展巡演,《民乐情》《甘州乐舞》入选参演全省“春绿陇原”文艺作品展演;裕固族原创歌舞剧《裕固族姑娘就是我》获“石榴杯”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三等奖。肃南裕固族歌舞等非遗赴匈牙利等4国展演,电视剧《陇原英雄传》《爱在零纬度》、纪录片《祁连山下》入选国家优秀展播剧和推荐影片,在全国上映。《一个都不能少》等5部影视剧杀青,影视剧对旅游的宣传效应持续放大。精心策划举办张掖敦煌写经艺术节、丝域挑战赛、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户外运动节等30多项品牌节会赛事活动,节会赛事宣传营销效应不断放大。与携程、去哪儿、今日头条、抖音等知名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和票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线上产品营销,初步建成集搜索、展示、交易、管理、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在中央电视台、甘肃卫视、《读者》等媒体投放宣传广告,广开渠道开展宣传营销。开通广州至张掖等航线,邀请国内知名旅游企业负责人来张掖考察踩线,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成都等10多个大城市举办宣传推介会和产品营销活动,成功入选国际旅游联合会“最美中国旅游城市”,宣传营销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四、抓产品促消费,通过新型业态培育激活高质量发展
依托精品景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建成了大佛寺文化产业园、祁连玉文化产业基地、裕固民俗文化产业基地等9个集文化研发、文化展示、文化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功能区。针对高端人群,加快建设生态休闲度假区、自驾车营地、露营基地、赛车城、赛马场、滑雪场等高端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培育山地滑雪、低空旅游、戈壁探险、户外徒步、登山健身、黑河漂流、水上娱乐、采摘垂钓、赛马赛车等新业态,“七大产品”体系日趋完善。红色旅游换挡提速,“一个龙头、四条线路、五个基点、六大产品”基本构架加速形成,大型红色主题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完成创排年内上演,红色旅游已成为张掖文化旅游新引擎和冬春旅游的新热点。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建成全国旅游重点村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4个,涌现全国乡村旅游能人2名,省级优秀旅游示范村4个、合格旅游示范村6个,市级旅游示范村12个、专业旅游村60个、农(牧)家乐566家,其中“全省金牌农家乐”22家、“省级示范农家乐”8家,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较2018年增长10%。文化惠民演出、快乐老乡、民俗和非遗展演等文化演艺进旅游村、进景区活动,“一县一品、一乡一节、一村一会”成效显著,产品丰富、特色多样的乡村旅游体系进一步形成。
五、抓整治促规范,通过市场氛围营造保障高质量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文旅部和省文旅厅关于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创建工作,坚持以“品质旅游”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目标,着力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营造了健康、和谐、有序的文化旅游市场环境。围绕旅游要素环节,采取教育培训、复核检查、集中整治、联合执法等措施,着力破解队伍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监管合力不强等难题,全市文化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采取集中办班培训、赴外考察培训和技术比武等方式,强化教育培训,举办导游大赛、服务技能大赛,组织参加全省服务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和2个单项一等奖,位列全省第一。通过培养选拔义务导游68名,破解导游缺乏难题。坚持联合执法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黑车黑导、欺客宰客、恶性竞争、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盯紧旅游景区景点、出租汽车旅游客车、宾馆饭店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等重点环节,采取实地排查、重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集中整治。(市文广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