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年11月18日在张掖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振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政府工作简要回顾
今年是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向,突出工业经济发展,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突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市二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可全面完成。预计生产总值达到146.5亿元,同比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亿元,增长6.6%;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0亿元和4.5亿元,增长26.8%和1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达到85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达到4134元。
——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开工建设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项目587项,其中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184项,增加16项。市列1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5项,完成投资11.5亿元;3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25项,完成投资10亿元。水能资源开发势头强劲,开工建设的20个项目完成投资9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功引进荷兰爱味客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张掖,共签约项目111项,开工建设103项,到位资金21亿元。今年是近年来开工项目、建成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最多的一年。
——工业速度效益持续提升。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0.9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28%;实现利税7亿元,增长56%,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外贸易大幅上升,出口创汇1900万美元,增长70%。山丹焦化厂、化工厂破产重组进展顺利,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入驻企业达到899户。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预计能够完成。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马铃薯、瓜菜等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温室果菜、养殖小区等设施农业发展较快,农业结构渐趋合理,粮食生产全面丰收。12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输出劳务37.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1.5亿元,增长11.7%。农业科技、信息、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12万农民参与合作经济组织。实施212项涉农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积极推进1县、60个村新农村试点建设,新建小康住宅1.5万多户。落实各项惠农补贴9033万元,农民人均受益91元。
——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加快城乡商业网点和重点商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活跃了城乡市场,拉动了居民消费,预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亿元,增长1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大力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增私营企业266户,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41%。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开工建设城建项目79项,完成投资9亿元。拓建城市主次干道18条14公里,改造背街小巷11条3.1公里,新增绿地面积7.8万平方米,建成商品住房50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工,集中供热工程通过省级验收,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入试运行,城市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计划修建的554公里乡村油路全部开工建设。民乐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管护、日协贷款风沙区治理、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顺利实施,国土资源整治和保护继续加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两基”成果巩固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职普比例逐步趋于协调。加强公共卫生、城乡医疗服务机构建设,重大疾病防控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艺创作繁荣兴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新生人口性别比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12000多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3000多名。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全面启动农村低保、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困难群众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基本覆盖了城乡群众。加强应急管理,积极抗灾救灾,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强化重点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集中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活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和普法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平安张掖”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人事人才、民族宗教、双拥共建、外事侨务、扶贫助残、审计统计、工商物价、防震防空等工作都有了新的进步。
——“十件实事”全面落实。加大对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投入,筹资3.5亿元为人民群众办实事。(1)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项,解决了六县区4.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工,63个无电村2117户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得到解决。(3)高台元山子至肃南明花等4条172公里通乡油路均已开工建设。(4)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受益学生达15.3万人。(5)祁连山区632户2930人易地搬迁进展顺利,年内完成建设任务。(6)2所县级医院、3所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站、13所乡镇卫生院、100个村(社区)卫生所年内建成交付使用。(7)在六县区全面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合农民88万人,参合率达91%。(8)城镇居民低保金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157元提高到173元,受益群众4.5万人。(9)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为困难群众发放低保金760万元。(10)建设经济适用住房7.3万平方米,解决了828户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落实资金242万元,为1828户住房困难户发放了住房补贴。
——政府自身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把贯彻上级精神和张掖实际结合起来,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出台了项目建设、节能减排、企业改革、新农村建设以及科技工作、人才工作、金融工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加大督查考核和效能监察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发展,促进了工作落实。深入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决策议事规则和信息发布等制度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得到较好落实,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大厅成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良好平台。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并及时向市政协常委会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共办理人大建议103件、政协提案150件,办复率100%。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
这些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128万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驻张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省属驻张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带动发展的大项目缺乏,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压力很大。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区域特色产业尚未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带动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还不强。三是企业创新能力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医、上学、住行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特别是物价上涨较快,给困难群众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五是县区、部门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精心谋划明年工作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各方面的工作指明了方向。2008年的政府工作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进行谋划和落实。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坚持“四个不动摇”、“四个必须”,继续实施三大战略,切实加强项目工作,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支撑,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管理、“平安张掖”建设有新的进展。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办好10件实事:(1)解决农村1.2万户、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新建1万户农村户用沼气。(3)改扩建1所县级医院、2所县计划生育服务站、21个乡镇卫生院(计生服务所)、150个村卫生所。(4)开工建设通乡油路146公里,完成通村油路400公里。(5)治理市区地下水位上涨,疏通、开挖排阴渠4公里。(6)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补贴由每人每年100元调整为12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5%以上。(7)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5元提高到30元,受益群众达到5万人。(8)加大救助力度,保障4.5万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9)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8万平方米,对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0)启动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5000场(次)。
做好明年工作,着重把握好五个方面:
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正确思路、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
二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扩大开放、营造环境上解放思想,在体制创新、机制转换上解放思想,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全民创业上解放思想,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上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真正体现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更新上,体现在科学地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体现在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上,建立和完善责、权、利相挂钩的体制机制,用科学先进的制度和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立足投资拉动型的基本市情,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四是要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节能环保水平为重点,加快“三基一都”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增强经济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五是要全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投入,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广大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三、举全市之力抓项目促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抓发展必须抓项目。针对我市投资增长趋缓、大项目接续不足的严峻形势,必须下最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发展抓项目落到实处,实现项目工作的新突破。
创新项目工作思路。“全面抓项目、抓全面项目”,是近年来我们抓项目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必须认真坚持。全面抓项目,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把抓项目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思考、来安排,真正做到抓项目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作为,努力形成全市抓项目促发展的强大合力。抓全面项目,就是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项目都要抓,使抓项目覆盖发展的各个方面。通过狠抓工业农业、城市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切实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把抓项目同实施“三大战略”、打造“三基一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有机结合起来,立足区位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注重从投资政策中争取项目,从产业政策中抢抓项目,从发展规划中对接项目,从优势资源中谋划项目,从产业链条中衍生项目,从科技合作中孵化项目,从企业改革中聚合项目,从扩大开放中引进项目。既抓引领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又抓投资少、见效快的中小项目;既抓新建项目的达产达标,又抓老企业的挖潜改造,依靠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2008年,全市初步衔接落实各类项目400多项,总投资150多亿元,当年计划投资近80亿元。这些项目对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必须超前谋划、重点突破。着力抓好黑河大孤山、高台330千伏变电工程等26个投资上亿元的重点项目;加快甘州80万吨锰铁采选、山丹长山子90万吨原煤开采、民乐1.3万吨马铃薯全粉、临泽3万吨红枣加工等30个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必保建成20个以上;全力做好火电二期、黑河治理二期、宝瓶河水电站、山丹风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全面抓好10件实事和重点社会事业项目,确保在建项目加快进度,条件具备项目早日开工,竣工项目按期交付使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落实项目工作责任。继续强化项目工作责任制,坚持市上重点抓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县区重点抓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部门和单位重点抓对口项目,细化分解任务,靠实目标责任,做到层层有目标,行行有任务。坚持重大项目领导挂项、部门帮扶工作制度,用重兵保重点,集中力量打项目攻坚战。对列入市县区盘子的重点项目,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专职专抓,责任到人,一抓到底。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工作督查考核机制,把项目建设的实绩作为评价班子、考核干部、确定奖惩的重要标准,充分调动全市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优化项目工作环境,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为项目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降低资源能源消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努力构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
着力打造“三基一都”。以“电煤钨铁种芋红”七大项目体系建设为支撑,在基础能源基地建设上:坚持水电、火电开发并举,全面推进黑河干流以及隆畅河、西营河、陶莱河水能资源开发,重点抓好陶莱河三道湾等18个水电站建设;加快花草滩、长山子、三岔等煤田开发,为实现煤电联营、热电联产、火电二期早日开工创造条件。在矿产化工基地建设上:加快铜、铁、硅石、白云岩、凹凸棒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步伐,突出抓好甘州5万吨高纯硅、祁青工业园区铁矿整合等项目建设,扩大锰铁、硅铁、红矾纳、碳酸钡等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优势资源的开发效益。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上:突出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发展玉米、马铃薯、番茄、葡萄、乳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朝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在钨钼开发上:重点抓好5000吨仲钨酸铵、500万吨钼矿采选等项目,使之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科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对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实行有偿开发,提高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科学定位资源开发的终端产品,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的“两强”企业和无污染项目,实现资源开发的高水平、高效益。把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加大煤炭、铜、铁、萤石、粘土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尽快探明一批具有开发前景的矿产地,增加资源储备。大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防止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做大做强区域优势产业。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准确定位园区产业特色、功能布局,提升园区对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聚集能力,引导新上项目向园区集中,培育产业集群,带动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甘州区重点抓好电力、生物化工、有色冶金、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新型服务业;临泽县在着重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做优雪晶柠檬酸、雪莲乳品、红枣、番茄制品的基础上,加大锰铁、凹凸棒等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高台县重点抓好番茄、葡萄、盐化工、棉产品系列开发,充分挖掘农副产品和盐硝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山丹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扶持壮大建筑建材、冶炼化工等产业,加快煤炭资源开发,做大劳务品牌;民乐县重点发展马铃薯产业和红矾钠、钡锶盐等矿产化工业,努力形成产业优势;肃南县重点抓好水电开发、钨钼采选加工、煤铁铜开发利用,走好资源强县的路子。
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建立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对年耗标煤1万吨以上的耗能大户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坚决禁止新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环保设施运营不正常的企业、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业开发区,加强监管,限期整改。以工业“三废”整治为重点,抓好山丹化工公司硫化碱废气治理、农友化工集团烟气脱硫除尘等治污减排项目,加大甘州区和山丹县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加快市区平房改造和自备锅炉关闭进度,加强黑河干流张掖段和山丹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坚决治理老污染源,杜绝产生新的污染源。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新变化,切实加强水泥、铁合金、造纸、焦炭等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重点抓好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昆仑公司循环硫化床改造等重大节能环保技改项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锅炉改造、公交车和出租车“油改气”,发展户用沼气、太阳能、风能为重点,加快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商业民用、政府机构及农村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环保型、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五、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始终不渝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增产增效、农村稳定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扶持培育沿山冷凉灌区马铃薯产业,规范巩固平川区玉米制种产业,积极发展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突出抓好草畜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和秸秆转化利用,大力发展养殖小区,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围绕做大做强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爱味客马铃薯全粉、甘州区10万头肉牛屠宰、华瑞麦芽等10个产业化加工项目,引导企业积极开发“名、优、新、特”产品,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序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推行土地租赁集约化经营,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切实抓好农民培训。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的潜力在科技,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途径在培训。坚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治本之策,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深入开展政策法规、发展思路、实用科技、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力争培训农村劳动力30万人(次),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政府职能转变,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采取“官办、企办、民办”一起上的办法,突出抓好农业科技、信息、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服务。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示范基地、领办加工企业,推动先进科技进村入户。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实施农村“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重点建设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把物流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基层连锁店有机整合起来,加强现代物流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提升劳务经济质量。按照“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要求,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自然条件差、增收潜力小的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加强劳务技能培训,发展劳务中介机构,巩固西部劳务基地,开辟沿海劳务市场,培育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提高劳务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多渠道培训务工农民13万人(次),力争输出劳务35万人(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服务组织,努力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改善农村基础条件。通过项目拉动、产业扶持、部门帮扶等途径,突出抓好1县、60个村的新农村试点建设,使之在产业培育、村容村貌和生活改善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抓好农村“六小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开发、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把村镇道路、农网改造、人饮工程、新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康住宅建设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导,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建设力度,完成1.5万户小康住宅建设任务,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把加强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积极扶持和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促进高中阶段职教普教协调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改造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加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体服务网络,办好市第二届运动会;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就业、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落实优惠政策支持就业等途径,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促进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充分就业。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逐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力争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0%以上。推进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使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5%以上。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加快建立标准适当、资金落实、运行顺畅、管理规范的农村低保制度。完善城乡救助体系,保障城乡低保边缘人群、因病因灾返贫群体的基本生活。积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重视粮食安全,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倡导和谐理念,培育文明新风。坚持依法治市,扎实推进“五五”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居民自治,提高政务、厂务公开质量,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精心指导,搞好第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巩固双拥共建成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快推进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规划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安全专项整治,抓好水库、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特种设备等行业安全管理,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完善信访问题协调处置机制,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不安定因素。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七、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争取上级支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规划先行,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快市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拓建税亭街等5条道路,改造甘泉巷等5条背街小巷。抓好甘泉文化广场、金张掖步行街等市政工程建设,加快金张掖大道两边土地开发,启动旧城平房区和城中村改造。新建商品住房40万平方米,扩大集中供热50万平方米。引导吸纳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城市,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经营水平。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各县城区道路、供水、绿化、体育场馆、特色街区、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把中心集镇建设与产业基地开发、非农产业发展、小康住宅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中心镇集中,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条件。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把争取黑河二期规划项目作为头等大事,扎扎实实做好前期工作,全力加快规划落实进度,争取黑河河道整治、引水口门改造等单项工程立项建设。抓好黑河近期治理工程剩余项目建设,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巩固提升农业节水成果的同时,加快推进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节水,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推进交通能源建设。全面完成高台元山子至肃南明花等4条通乡油路续建任务,开工建设甘州长安至莺落峡等5条146公里通乡油路,完成甘州乌靖、高台罗城、肃南隆畅河三座大桥的新建、加固任务。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通村道路,新建通村油路400公里。加强电力农网、城网改造,抓好高台330千伏变电站建设,扩大电力输送和供给保障能力。积极配合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建设。抓住省上建设河西风电走廊的机遇,争取新上风力发电项目,促进新兴能源开发。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快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马蹄寺世行贷款项目、高台红西路军纪念馆等景区建设,开发历史遗迹和乡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汉藏佛教圣地、独特裕固风情、多彩祁连丹霞、红色旅游基地等旅游精品,扩大对外宣传,进一步提升优秀旅游城市的层次和水平。
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日协贷款风沙区治理和天然林保护成果,扎实做好生态公益林、湿地保护、祁连山生态移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抓好国家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甘州区试点,实施临泽生态县项目和民乐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项目,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八、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规范审批行为。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首问责任等制度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提高政府综合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编制政务公开目录,完善政务公开方式,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实施“科技支甘”项目、市院科技合作为平台,落实鼓励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增强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民营科技组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突出创新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企业家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事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落实相关政策,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建功立业。
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和市场需求,加大财源建设力度。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增收节支的激励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财力更多地向基层、“三农”、公共服务、困难群体和财源建设倾斜,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严格财政预算管理,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管理,逐步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制度,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施金融带动战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服务,开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增加对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加强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引进管理工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推进征信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我市是一个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地区,没有投资就没有发展,没有大的投资就没有大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仅靠我们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通过扩大开放,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外力,推动发展。把招商引资与资源开发、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式,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依托优势资源、优势项目和现成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引强入张。坚持不懈地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解决重引进、轻服务,重承诺、轻兑现的问题,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重奖有功之臣,鼓励引导全社会为招商引资做贡献。招商引资既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和效益。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政策没有限制的行业,投资社会事业、农业开发、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以及市政工程建设。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重视科技、重视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依靠科技和人才提高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鼓励支持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创业就业,更好地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政策、法律、管理、技术服务。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资本扩张和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餐饮、商贸、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水平,壮大房地产、金融保险、物业管理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
九、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政府。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政策法规、现代科技、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等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素养和领导发展的能力。把贯彻上级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政策的原则性和工作的创造性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生产力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客观规律理思路、建机制、抓落实,切实增强思考问题的系统性、谋划发展的超前性、落实工作的实效性。牢牢把握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根本目的,全面推进政府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促使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抓发展上,把精力用在干事业上,把成效体现在抓落实上。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建立健全决策评估和反馈制度,不断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水平。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主动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牢固树立“无功便是过、不勤政也是腐败”的理念,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研究、解决本地、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决克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好人主义。健全完善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执行“三位一体”考核办法,加强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做到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真正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和案件查办力度。政府组成人员要带头廉洁自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勤勉负责、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廉洁奉公、坦荡公正的人格魅力赢得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乘势而上,为张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