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
索引号
620700004/2021-00065
文号
关键词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形式
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
生成日期
2018-05-02 09:50:00
是否有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7116日在张掖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张掖市人民政府市长  何振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届政府工作的回顾

2002年以来,市第一届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战略,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市一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9780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年均增长15.9%,人均住宅面积分别达到26.8平方米和34.8平方米,在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得到了更多实惠。

——工业经济实力增强,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建成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89个,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11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1%。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372934预计调整到2006年的31353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预计达到40%,在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特色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农牧业税、兑付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等补助资金2.3亿元,农民人均受益234元。建成骨干龙头企业120家,新增产值13.7亿元,利税1.4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8%。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基地面积占到总耕地的88%,农业产业化进入初始阶段。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年均增长16.4%,是我市历史上投资最多的时期。高速公路全境贯通,建成县际和乡村油路930 公里,通行条件显著改善。投资10亿多元,加强城市道路、集中供热、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县城区建成面积由28.5平方公里扩大到47.6平方公里,新增住宅面积80多万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34.5%。投资15.4亿元的黑河近期治理接近尾声,农村水利设施和灌溉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城乡电网改造力度加大,生产生活用电紧张的局面彻底改变。现代通讯、信息网络、广播电视基本覆盖城乡。农村“六小”工程、生态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城乡教育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中入学率、高考升学率保持全省领先水平;高等教育取得突破,张掖师专专升本,张掖卫校升格为张掖医专。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市医院住院部大楼、市县区疾控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农业人口的60%。建成市县区宣传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等一批文化设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建立城镇居民低保制度,低保金标准连续两年提高10%。农村五保户、困难户、优抚对象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置。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有工业企业、乡镇集体企业、粮食流通企业的改制基本完成,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税费改革和教育、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财政管理体制趋于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被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四年利用外资10亿元,招商引资77.2亿元,2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落户,形成了“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干事创业氛围,为加快发展增添了活力。

——政府效能建设不断加强,引领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实施“三大战略”不动摇,走出了一条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张掖实际的发展之路。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制定实施了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办法,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保障。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取得了抗击非典、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妥善处理了煤矿透水等安全事故,处置突发事件和灾害事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目标责任管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考核办法,落实政务公开、承诺服务、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大政务督查、责任追究力度,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水平和抓落实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群众受益较多的可喜局面,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是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38.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44.4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43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1亿元,增长36.2%。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7.9亿元和3.9亿元,均增长20.8%,财政支出20.1亿元,增长32.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0元,达到39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0元,达到7995元。

二是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新开工各类项目365项,在建项目总数达421项,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73项,其中投资上亿元的23项,在建项目及投资总量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小孤山水电站、临泽4万吨柠檬酸、中牧公司5万吨精炼油生产线等24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投资6.7亿元的79个城市建设项目如期开工,12.2公里市区道路改拓建工程全面完成。投资1.1亿元的6234公里通乡油路完成工程量的80%;农网二期改造基本完工。项目建设推动投资持续增加,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增长10.2%

是投资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开工建设工业项目115项,完成投资27.1亿元;年初确定的31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29项,能源开发特别是水电开发成为工业投资的新亮点。非国有投资完成37.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8%,同比增长9.2个百分点。以农户为主体的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达到7.2亿元,增长18.9%。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非国有投资大幅上升。

四是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新建和续建的26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基本建成,订单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5亿公斤,增长8.2%。输出劳务37.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3亿元,分别增长17.6%13.8%。马尾湖等4座水库的除险加固、酥油口等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解决了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六小工程”、生态移民、易地搬迁扶贫等项目完成当年任务,新建小康住宅1.6万户。160个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进展顺利,农村面貌有了新的改观。

五是财政支持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用于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的投入达9.2亿元,同比增长34.4%。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15万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新建、改建校舍8万平方米,城乡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12300多人;落实大学生就业补助政策,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1200多人;296户“零就业”家庭的458人实现了就业。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加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56.7万人。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和农村特困群众定期救助制度,城镇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到1500元以上,社会保障政策基本覆盖了城乡群众。

各位代表!四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节水型社会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双拥共建、优秀旅游城市创建等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奖励。这些成绩,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共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驻张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离退休老同志、中央及省属驻张单位、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来张投资的企业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四年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政府要更好地履行职责,把张掖人民的事情办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施三大战略不动摇;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不放松,把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必须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市情认识,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张掖实际;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用科学先进的制度和办法调动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坚持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些体会,既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还不够协调;对外开放的程度还不高,投资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慢,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不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创业能力比较低,就业的压力和增收的难度比较大;部分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抓项目促发展的能力不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的办法不多,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前不久召开的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强调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四个不动摇”,做到“四个必须”,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不动摇;坚持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不动摇;坚持可持续发展不动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走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路子;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运用先进创新成果中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这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今后政府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中央“五个统筹”的总体要求,立足市情,突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强化基础设施、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和人力资源支撑,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科技进步,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实施三大战略,继续突出工业经济发展,继续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切实把中央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体现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上,体现在扩大经济总量、提高人均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上,体现在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强发展后劲上,努力把张掖经济社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五年内,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在“十五”基础上实现“四个翻番”,人均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半,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年均降低4%

二是全力实施三大战略,构筑具有特色优势的经济格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坚定实施三大战略、加快张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立足我市丰富的水能、矿产、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以“电煤钨铁种芋红”七大项目体系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快黑河干流梯级电站、火电二期、煤炭和钨钼开发、马铃薯加工等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大项目建设,努力解决我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着力打造基础能源、矿产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钨钼之都”。力争把三次产业的比重调整为244036基本构建起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经济体系。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和要求落到实处。认真履行政府公共管理服务职能,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不断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四是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把改革创新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切合本地实际的体制机制,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规律理思路、建机制,坚决摒弃阻碍发展的陈旧观念,不断革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改进和完善政绩评价办法,建立责、权、利紧密挂钩的工作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化市情认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关于2007年的政府工作

各位代表,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三大战略,继续突出工业经济发展,继续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3.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

着力办好十件实事:1、解决1.3万户4.4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2解决63个无电村1846户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3开工建设高台元山子至肃南明花等4172公里通乡油路;4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受益学生达到15.3万人;5对祁连山区的6322930人实施易地搬迁扶贫;6新建改建2所县级医院、3所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站、13所乡镇卫生院、100个村(社区)服务所7在六县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增参合农民30万人以上;8城镇居民低保金补助标准再提高10%,受益群众达到4.5万人;9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2万多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改善;10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6.2平方米,解决600多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提升工业化水平。

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依托资源上项目,抓好项目促发展,力争在基础能源、矿产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全市计划新建、续建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30个,当年投资12.8亿元。确保宝瓶河、大孤山等水电站和5000吨仲钨酸铵生产线等新上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加快长山子、三岔煤矿等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争花草滩煤田,二龙山、三道湾水电站和民乐马铃薯全粉生产线等2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火电二期、钼矿开发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超前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工作。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要清醒认识我市后续项目不足的严峻形势,以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抢抓国家产业政策机遇,紧紧围绕矿产、农副产品、电力、水能、光能、风能、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抓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争取立项工作,充实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梯次接续,为加快发展储备后劲。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坚持领导挂项、部门帮扶、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协调服务等有效措施,对项目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最大的支持,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实效。抓好已建成项目的达产达标,注重老企业的挖潜改造,做大、做强、做优现有产业和产品。通过新老企业一起抓,大中小项目一齐上,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

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坚持把矿产资源开发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突破口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新路子,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实行矿产资源的有偿开发。把资源作为股金参与开发,提高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二是对资源开发的终端产品进行准确定位。根据国内外同类行业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确定资源开发的终端产品,实现资源开发的高水平、高效益。三是引进“两强”企业。大力引进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的企业,提高资源开发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四是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力争再探明一批较大型矿点,储备后续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五是大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无证经营、非法转让等违法案件,防止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抢抓国家政策机遇,靠实责任,因企施策,加快推进山丹焦化厂等5户企业的政策性破产;引导已改制企业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化工、建材、造纸、冶炼等行业的技术改造,鼓励支持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落实粮食储备政策,强化市场监管,确保粮食安全。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草畜、制种、果菜、轻工原料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使之布局更加科学、生产更具规模,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民、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使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收益。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养殖,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制种产业要在规范秩序、做强品牌、防范风险等方面下功夫,推进企业、农户、政府的紧密协作和互利共赢。稳步扩大精细蔬菜、番茄、葡萄、棉花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保证加工企业的生产需求。把马铃薯产业作为沿山地区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力争在种植、加工、外销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高度重视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大种、养、加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发展壮大劳务经济。继续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来抓,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强培训与输出转移相促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自然条件差、增收潜力小的乡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保持劳务输出的强劲势头。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劳动者就业创业的能力。依托民间劳务组织,多渠道开发劳务基地,扩大成建制输出规模。加强组织协调,依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综合水平和效益。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超前做好村镇规划,重点抓好160个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和1.5万户小康住宅建设整合涉农资金,抓好农村“六小工程”及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和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大易地搬迁扶贫和社会帮扶力度,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增投资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机遇,坚持争取上级支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下大力气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抓一批对提升公共服务功能有直接影响的道路、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特色街区、标志性建筑、规模小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要素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列入市区建设重点的5条道路和甘泉文化广场、金张掖国际大厦、供销大厦、新闻大厦、人民银行办公楼等项目,要及早谋划开工建设。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解决一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从今年起,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搞房地产开发,把开发的重点放在城市平房区和危房区,为推进集中供热、控制城区二氧化硫超标、优化空气质量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实施市场化的城市建设经营机制,走好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新路子。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办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和日常管理,切实解决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品位。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把县城建设规划和中心集镇规划、新农村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用规划指导和优化城镇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村二、三产业向中心集镇集中,搭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平台和通道。

加快水利交通电网建设,提高供给保障能力。水利方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黑河二期规划进度,力争黑河近期治理3.2亿元投资今年到位,及早开工建设。继续做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好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城市水价改革和工业用水治污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交通方面,积极争取肃南县城至祁青、青龙至西流水两条重点公路列入省上建设规划,尽快打通“资源线”、“旅游线”。全面完成列入计划的新建、续建乡村道路,新建一批乡、村客运站,进一步提高通达能力。电网方面,加快高台、黑河330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度,完成甘州、民乐、山丹城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增强保障能力。支持电信、联通、移动等企业加快宽带通信网、综合业务楼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

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第三产业规模扩张。以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指导,做好重点景区建设规划,加快大佛寺、马蹄寺、丹霞地质公园、高台红西路军纪念馆等重点景区的道路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出张掖旅游的特色品牌按照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加强重点商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拓宽保险、信息、物业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改善城乡商流物流环境,鼓励居民扩大消费,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污染防治并重,强化对水源、矿山、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加大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三北防护林、日协贷款风沙区治理、湿地保护等项目的实施力度,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和天然林保护成果。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现有耕地面积。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整治,特别是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三废”污染的防治力度,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防止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对新上项目严格落实立项、环评、安全“三同时”审批制度,防止产生新的污染源。

四、积极发展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实施中小学校园基础建设工程,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整城乡教育布局,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解决上高中难的问题。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职教发展新机制,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向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实用人才。支持河西学院发展,加快张掖医专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周边环境治理,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完成列入计划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院所建设任务,加快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增加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标准,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在六县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力争参合农民达到87万人,参合率达到90%以上;提高公立医院床位补贴,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贴,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问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健全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病预防控制。整顿和规范医药市场,加强食品卫生监管,着力解决药价虚高和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合理的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项目增岗位、以政策促创业,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扩展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支持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完善市、县区劳动力市场体系,加强劳动监察,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和复退军人的就业安置,切实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解决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促进充分就业。全市新增就业6200人以上,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1000以上。

四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需求为重点,不断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制度,继续实施“五保合一”扩面征缴办法,多渠道筹措社保资金,提高社保基金共济能力。加大各类用人单位全员依法救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力度,落实城镇低保对象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医疗保险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做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加快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力度,全面实施新的“五保”供养标准和办法,使城乡7万多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得到保障。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

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社会风尚。启动建设一批文化、体育设施项目,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加强文物保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整理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体育产业。推进市县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全面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实施自然村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档案数字化管理步伐。

六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各类单位法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加强煤矿、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努力消除安全隐患,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完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制,提高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七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平安单位。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好社区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条件办事的问题,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服务居民、维护稳定的作用。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加强信访、行政复议和人民调解工作,疏导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五、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活力

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用科学先进的制度和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科技,抓发展必须抓创新的观念,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体系建设,培育和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途径,积极开展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合作,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工作,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星火产业带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各类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的新机制。认真落实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到企业、基层和社区建功立业。立足实际用好现有人才,重视培养和引进短缺人才,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切实加强财税金融工作。培植和壮大财源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通过强化财源项目建设、企业挖潜增效等有效措施,夯实财源基础。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树立科学的理财观,严格财政预算,优化支出结构,使有限的财力更多地向基层、“三农”、公共服务、困难群众和培植财源倾斜。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展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牢固树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支持发展的观念,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速度的重要措施来抓,放心、放手、放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帮助企业解难题。认真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真正把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落到实处,创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工商联和民间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资金、人才、技术服务平台,帮助、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搞好人才培训和技术、管理创新,增强企业开拓市场和加快发展的能力。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投资不足、人才缺乏和加快发展的关键措施,与促进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与开发当地优势资源结合起来,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投资向基础设施倾斜、向“三农”倾斜的机遇,精心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做好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工作,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招商引资、聚集项目的功能,努力形成规模效应。继续深入开展营造发展环境工作,对外来客商以诚相待,全程跟踪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兑现招商承诺,努力营造尊商、重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加强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宣传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加快发展。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以建设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效能型政府为目标,不断强化管理服务职能,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提高驾驭发展全局、应对复杂局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管理服务创新。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实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政治协商、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切实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上。创新政府施政方式,进一步核减和规范行政许可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全面落实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承诺服务等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信息发布制度。依托政务大厅,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开、公正、高效的服务。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等民主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厂务和村务公开,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民主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系协商,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认真落实到位,提高办理质量。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联系群众、维护权益方面的作用,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大力推进依法治市,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行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作风粗暴、刁难群众等问题,做到文明执法、公平执法、公正执法,更好地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勤廉政府。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有效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等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公务员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严格实施“三位一体”考核、重点工作督查督办、行政效能监察、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靠实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进一步强化“无功便是过,不勤政也是腐败”的思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调查研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抓项目促发展上,放到解决民生问题上,放到维护社会稳定上,以实际行动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张掖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拼搏,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进步的金张掖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