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2021年 > 第11期 > 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市委办字〔2021〕73号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有关部门,市级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现将《张掖市交通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张掖市委办公室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15日
张掖市交通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意见
为深入贯彻“三新一高”发展要求,落实《张掖市全域旅游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加速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圈、兰西城市群、河西走廊城市群,发挥交通“先行官”作用,促进交通运输与全域生态旅游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协调推进,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省委十三届十四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围绕把张掖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实施“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工程,构建“区域联动、共建共享、功能完善、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促进交旅融合发展,为全市生态旅游业提质增效提供交通运输高效支撑和保障。
(二)发展目标。按照“一年联动破局,二年显著提升,三年协同有序”的目标,用三年时间,力争实现交通运输网络覆盖更广泛、配套设施更优质、标准体系更规范、信息共享更便捷、示范试点更有效,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智联”“协同”的交旅融合发展体系,打造全省交通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示范市。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通主动脉,构建立体交通格局
1.打造高效出行体系。不断加强航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张掖市区为中心,辐射联接市域内重点旅游景区景点1小时到达的旅游交通圈;实现200公里左右周边城市游客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2小时到达市域内大多数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省内外热点城市游客依托航空、高速铁路3小时左右到达张掖;国内城市游客通过换乘、联程当日到达的快进通道。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各县区政府
2.完善公路旅游层级。针对张掖旅游点多线长、带状分布的特点,以“多圈联动、廊道贯通、连线成环”的布局思路,构建张掖市“两圈两廊五联六环”旅游交通廊道。两圈:重点打造张掖北部旅游圈和南部旅游圈,串点成线,连圈成廊。两廊:打造S301九条岭至石泉子段东西廊道,S237接S18经肃南至祁连南北廊道,联结贯通张掖内部的交旅圈。五联:打造①双窝铺、山丹县城、焉支山、山丹马场、马场高铁站段;②东乐、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六坝田园综合体、马蹄寺段;③甘州平山湖、红沟峡谷奇观、临泽红桥庄园、康养谷、丹霞口段;④阿右旗怪石城、八坝胡杨林、红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梧桐泉、巴尔斯雪山、康乐草原段;⑤扁都口、军马场、夏日塔拉段等5条连接线,促进市域内景区景点互联互通。六环:以六县区农村公路为主体,打通断头路,连线成环,构建县域内旅游环线,方便游客纵深到达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3.拓展铁路运输通道。加快推进兰张三四线武威至张掖段项目前期工作,2022年开工建设,实现同兰新高铁十字交汇;借助规划建设的酒泉至额济纳旗、金昌至阿右旗、武威至干塘等区域铁路建设改造,争取开通或加密张掖与内蒙、宁夏等区域间的旅游火车,构建张掖铁路运输的区域枢纽格局。年内完成山丹马场高铁站建设,具备上下旅客条件,2022年在旅游高峰时段加密张掖至西宁、张掖至酒嘉动车班次,探索利用即有线路开行张掖至金昌、武威间城际客运列车,加强张掖与兰西城市群和河西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打通四面八方游客入张铁路运输大动脉。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游局、各县区政府
4.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将航空运输作为国内远程游客进入张掖的有效方式,精心打造直航、包机等国内精品专线。争取2023年启动实施张掖军民合用机场站坪扩建,开展机场二期年吞吐旅客50万人次扩建项目前期工作,探索设立支线飞机张掖过夜基地。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拓展面向东南沿海、西南人口大省的航线,2022年实现张掖-敦煌航班直飞,有序推动张掖与省内热点旅游城市航班联通。发挥张掖丹霞通用机场毗邻丹霞景区、靠近市区的优势,对丹霞通用机场按照民航机场标准进行扩建改造,发展临空产业,助推全域旅游。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加大招商引资,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我市已规划的9个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点建设,2022年率先启动山丹马场通用机场建设。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张掖机场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游局、各县区政府
5.强化区域快速联结。配合G569武威至仙米寺一级公路年内开工建设;完成永昌(王信堡)至民乐(扁都口)高速公路前期手续及立项审批,力争2022年开工建设;积极协调青海省相关方面加快推进G0611扁都口至峨堡段建设,打通张掖至西宁“卡脖子”路段;创造条件,积极争取S18康乐至肃南、甘州廿里堡至金塔鼎新镇、金昌至山丹高速公路、S237平甘路至甘蒙交界断头路改建等一批重大区域联通工程开工建设,织密连接内蒙、宁夏、青海和金武、酒嘉等周边省市的快速路网通道。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张掖交投公司、各县区政府
(二)实现大融合,交通旅游互促共进
6.实施景点交通“串珠成线”。加快城乡之间、景区之间及景区内部道路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与旅游廊道间的顺畅衔接,不断提升旅游交通通行能力。充分发挥G312张掖至临泽、S18张掖至康乐一级公路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G312山丹拾号至甘州上秦段、G213元山子至肃南县城段、丹霞景区东入口道路、机场连接线改造工程,有序实施S301线中九条岭至皇城、南古至大满、马场三场至新天、贾家墩至石泉子等路段普通省道改建和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8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改建,推进艾黎精神传承、“牧马人精神”、红西路军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道路建设,串联景点景区,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助推旅游高质量发展。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
责任单位:甘肃省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张掖交投公司、市山水文旅集团、各县区政府
7.打造路景融合旅游公路。坚持道路建设和景观打造相结合,因地制宜、因路造景,路、林、花、水、草、灯、彩同步实施,对现有路网逐步改造提升,各县区每年实施1-2条重点线路改造。新改建公路应坚持路景融合、同步配套、协同实施的原则,建成道路达到“人在路上、路在景中、情景交融、色彩搭配”的美好畅行效果。组织开展“最美旅游公路”“靓丽风景线”评选活动,带动提升公路管理能力和服务品质。选择特色鲜明、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路段加强网络宣传,引导流量关注,培育“人气路线”,营造“网红打卡”地。
牵头单位:市林草局、市水务局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政府
8.优化完善交通服务功能。年内完成G30高速山丹西收费站改造,加快G30高速张掖新城互通立交建设。推动高速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型服务区转型,以精品旅游服务区为目标,实施G30长城驿服务区改造,拓展功能、丰富业态,增加旅游、购物、住宿、娱乐等功能,满足游客“吃、住、玩、游、购、憩”等全方位需求,2022年高标准建设G30丹霞服务区,尽最大努力吸引游客驻张旅游消费。加强公交场站、换乘枢纽、出租汽车综合服务区建设,合理布设城市停车、充电、公交站点等设施。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加大道路沿线停车区、观景平台、充电站等设施布局建设,布局特色农产品装卸平台,做好交通沿线公厕的改造和提升达标。
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甘肃省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责任单位:市文广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张掖交投公司、各县区政府
9.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张掖高铁西站、张掖火车站、张掖机场及各县区火车站、高铁站等一级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以区域性重要交通节点、公路一级客运站、游客聚集区为主的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加快甘州、临泽、山丹、民乐县区游客集散中心建设进度,着力完善游客集散、旅游咨询、旅游购物、游客休憩、车辆服务、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
牵头单位:市文广旅游局、市山水文旅集团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
10.完善旅游交通标示引导。以高速公路、国省道和县乡公路为重点,将通往旅游景区、重点乡村旅游景点的标识标牌纳入全市道路交通标识范围,一体规划设置具有鲜明视觉效果和有效引导作用的交通旅游标识系统。在重点景区(点)的主干道路上设立交通指示牌,景区周边道路增设景区导览图,景区内部景点、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分岔路口等位置增设导览标识,方便游客安全顺畅、便捷准确进出景区景点。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三)围绕便利化,促进运游有效衔接
11.提高客运通达水平。在现有景区通达客车的基础上,以实现3A级旅游景区客车途经或通达,4A级旅游景区通客车,5A级旅游景区通直达客车为目标,根据旅游淡旺季运输需求,灵活配置客车班次。建立景区收入反哺旅游景区直通车的补贴机制,确保景区客车开得通、常运行。优化城市公交运输线路,根据市域内旅游景点和高铁站、火车站、飞机场、汽车站中转运输需求,合理调整优化市县区公交车运营线路,调峰运行频次,大力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实现有效接驳中转。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12.提升智慧交通能力。推进智慧交通与智慧旅游融合,建设智能化、可视化的公交站台。推动12328交通运输服务热线向交通+旅游综合服务转变,拓展ETC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旅游景区停车场等多场景消费功能。推动4A级以上旅游景区利用APP或微信小程序等提供门票购买、车位预留、公路客票购买服务。通过优化组合,形成以旅游包车客运和市际班线客运为骨干,市内班线客运、出租客运、定制客运、公交客运为补充的综合旅游客运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道路客运资源的充分对接利用,为游客提供网络售票平台、电子导游无缝衔接的联程客运服务。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大景区管委会
13.增强运输服务保障。支持道路班线客运企业拓展旅游运输服务功能,引导闲置运力向旅游包车转型;在旅游客运行业开展“文明旅游我当先锋”等创建评比活动,着力提升服务品质。持续规范出租车经营行为,提高驾驶人员服务水平,将出租车打造为流动的城市文明名片;有序推动大型停车场、运输场站房车露营地建设和改造,培育发展房车、旅居车产业;鼓励发展汽车租赁旅游业务,探索建立河西五市汽车租赁联盟,为游客提供落地租车、异地还车服务。针对偏远景区景点通达水平不高的问题,积极推行定制化、个性化预约客运服务。加强旅游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强化旅游线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动跨区域、跨行业旅游交通应急救援协调联动。
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应急局、甘肃省张掖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四)唱好合奏曲,构建协调互融机制
14.创新完善融资机制。积极探索采取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PPP、交通建设与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打捆招商等模式,推进旅游公路、配套设施、房车营地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路衍经济,强化沿线土地利用、资源开发与交通建设、旅游发展的统筹整合,创新探索交通支撑旅游发展、旅游反哺交通建设的融资模式,支持旅游景区收益用于旅游公路建设及营运。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市政府国资委
责任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各县区政府
15.深化联动发展机制。充分发挥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区位优势,用好河西五市旅游联盟机制,强化河西五市交通、旅游规划之间的衔接,打造“千里丝绸之路,壮美河西走廊”旅游品牌,共同推进交通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
牵头单位:市文广旅游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16.完善交旅融合规划对接。加强规划引领,统筹国民经济发展、市域路网规划、文化旅游规划和“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有效对接、深度融合。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旅游局、市住建局、各县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区和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张掖市交通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适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交通运输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各县区政府要根据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任务,确保责任落实。
(二)加强要素保障。交通运输、文广旅游、发展改革、财政、金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林草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形成合力推动项目建设。市直相关部门要加大国省政策资金争取和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协力推进项目建设。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统筹谋划,创新体制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强化资金整合,创新筹融资模式,提供支撑保障。
(三)加强培训教育。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对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行业从业人员等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加大对交通、旅游从业者培训教育的投入,强化市域概况、安全行车、文明礼仪、旅游知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广大交通、旅游从业者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督促指导。市上将交通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范畴,由市政府督查部门牵头,会同市直相关部门,以重要工作、示范项目为重点,定期督查通报,严格目标考核,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