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公报 > 2021年 > 第6期 > 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张政办函〔2021〕3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市自然资源局依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2020〕55号)、《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组织开展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甘资发〔2021〕55号)、《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意见》(甘政办发〔2019〕49号)、《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意见》《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十四五”市级专项规划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牵头制定了《张掖市国土空间生态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23日
张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2020〕55号)、《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组织开展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甘资发〔2021〕55号)通知要求,结合张掖市国土空间生态功能布局,系统部署和实施生态系统修复重大工程,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职责,按照“保证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次序,面向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立足国土空间全要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突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矿和人居环境修复等治理重点抓手,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增强农田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助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的现代治理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形成纵向统一、横向联动、条块结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全域综合整治工作格局。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遵循自然生态演替规律,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避免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过多干预。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针对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发挥不足、生态问题突出、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重点区域。
(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考虑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特征和格局演变规律,分区分类合理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严控人造景观工程、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四)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部署。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开展综合治理,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整体和局部、长远和当前的关系。
(五)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建管模式。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积极拓宽保护修复资金筹措渠道,鼓励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生态修复,探索生态保护补偿新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前期基础工作
一是全面摸清生态本底。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现状底数和基础底图,以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为对象,在森林、水、湿地、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掌握县域自然地理状况、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土地利用和地表覆被情况、自然灾害发育分布等基础地理条件和生态本底状况;梳理总结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各类评价成果,综合评价辖区内各类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空间分布,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特点,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估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
二是系统评价国土空间生态问题。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生态系统和空间分布梳理存在的生态问题,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对象,充分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和其他生态专项评估成果,开展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统筹生态修复总体布局和修复主攻方向,合理确定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区域。要全面梳理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生态系统和城乡人工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自然地理格局演变规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性,分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判识重大生态风险、诊断突出生态问题、识别空间冲突区域,综合评价生态系统退化程序和可恢复程度,识别农业、城镇功能空间生态系统恢复修复和国土综合整治潜力。
(二)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高起点规划总体布局。以维护生态安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为目标,重点突出2021—2035年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形成纵向统一、横向联动、条块结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全域综合整治工作格局。
二是科学谋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类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梳理存在的生态问题,在划定的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内部和重点区域之间,谋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针对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突出的生态问题,根据轻重缓急程度,在时序上统筹安排生态修复任务,包括重要物种栖息地保护修复、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构建、重要河流湿地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化农用地生态修复、生态型土地整治、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城镇绿地体系构建、城镇生态缓冲带建设、城镇河道生态修复等主体项目。
三是合理确定目标指标。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依据相关标准,衔接相关规划,在区域生态功能定位、生态现状和生态问题判识基础上,坚持上下衔接、左右协同、精准定位、落实传导的原则,重点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受损重要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规划任务完成考核等方面,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引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按照上下衔接、统分结合、简明科学等原则,科学确定2025年、2030年、2035年分阶段目标和重点生态修复项目计划,提出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
四是科学施策因地制宜。生态功能空间:要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克服工程思维和过度修复,努力做到低成本修复、低成本维护、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突出整体修复系统性。加强“一山一水”(祁连山、黑河)生态保护,科学确定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建措施,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功能。农业功能空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要突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高标准水肥一体化农田建设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保护乡村自然山水和牧草地生态功能,恢复退化土地生态功能,促进乡村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助力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城镇功能空间:要顺应自然地理格局,统筹城内城外绿道网络联通、河道生态修复、城镇绿地建设等城镇空间生态品质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完善人工“蓝带绿网”修复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韧性和通透性,提升城市人居生态品质。在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相邻或冲突区域,注重建设生态缓冲带、连通生态廊道,发挥生态修复作用,促进形成点线面结合、生态功能互为支撑的国土空间格局。生态、农业和城镇生态修复要充分体现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突出整体效益。
五是形成规划成果。提出统筹和科学推进市县两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攻方向、重点工程、时序安排、资金测算和政策措施等,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专题以及城镇空间生态修复和品质提升等专题内容,形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说明书、图册、专题研究报告等成果。
四、进度安排
(一)启动部署阶段(2021年5月—6月)。制定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建立协同组织领导机构,组建规划编制专班,积极申请专项编制经费,开展规划编制单位招标工作。组织开展前期调查研究,协同省级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提出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布局和生态修复重点任务,并将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素材库报送市自然资源局。今后未纳入本规划的生态修复项目将不予申报实施。
(二)规划编制阶段(2021年7月—2021年9月)。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和储备项目库,扎实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规划初步成果。
(三)征求意见和评审阶段(2021年10月)。充分征求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的意见及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并修改完善。
(四)审批阶段(2021年11月—12月)。规划成果于12月20日前按程序提交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印发实施,并务必于12月30日前上报市自然资源局备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各县自然资源部门作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牵头单位,要加强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要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抓紧抓实,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做好统筹协调,尽快启动开展,按期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任务,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
(二)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创新性强、涉及面广、研究难度大、协调任务重,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支持,需要系统内外共同努力。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切实发挥自然资源牵头部门作用,强化与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住建、水务、农业农村、林草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协调机制和领导机制,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政策合力,共同做好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切实增强生态修复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做好经费和技术保障。市县两级政府要统筹保障好规划编制经费。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要积极与同级财政部门做好沟通衔接落实专项经费,规划编制单位的遴选要综合考虑熟悉我市自然生态系统情况、技术能力强、业绩信誉好,以及承担过同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依法择优选择,并根据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指导性文件及部、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确保规划编制水平高质量。
(四)按期完成编制工作任务。2021年11月底前完成市级规划编制,提出规划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攻方向、重点工程、时序安排、资金测算、政策措施等,形成规划文本、说明书、图册、专题研究报告等成果,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于12月20日前报同级人民政府印发实施。
附件:张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张掖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成广平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副组长:雷军新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刘学汉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成 员:杨光舜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刘德贵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学福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景昭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 员、副局长
周延年 市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建文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栾利明 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清忠 市林业和草原局二级调研员
韩延亮 市湿地管理局党组成、副局长
蒲 赞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常 荣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鲁 涛 市文广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潘建中 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支队长
王金龙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武俊喜 甘州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李永基 临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鲁维俭 高台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韩建军 山丹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魏 燕 民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安 伟 肃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