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政办发〔2020〕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和甘肃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促进全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甘肃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张掖市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4月20日
甘肃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张掖市实施方案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甘肃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促进全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新基建”重大机遇,坚持创新引领、市场主导、数据驱动、共建共享、示范带动的原则,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以华为张掖大数据中心为龙头,以张掖大数据产业园和智能制造产业园为载体,主动融入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搭建各类数字化平台,实施一批示范带动性重点项目,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现代农业、通道物流、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创新发展,实现公共服务数字化变革,辐射带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全面建成“数字张掖”。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和重点示范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力争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不断深化,数字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实现大幅提升,区域数字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在全光网城市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力度,提升网络接入带宽水平,全面推进“百兆城市”和“高水平全光网市”建设,实现光速光纤网络城乡全覆盖。紧抓我市作为全省六个5G网络规划和建设试点市之一的机遇,加快5G基站建设、组网及应用推广工作,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网络基础设施。以华为张掖大数据中心为核心,加快建设张掖大数据产业园,主动融入“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努力打造省级大数据产业聚集区和西北区域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提供应用承载、数据存储、容灾备份等服务。加快分散数据中心整合,提供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服务支撑。紧盯国内行业巨头,加大与京东、上海积成、前海数据等知名企业的洽谈合作,力争引进落地建设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培育一批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创建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政府服务、社会治理、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招商局、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依托我市特色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和八个生态型产业化项目建设,大力推广互联网+制造应用,鼓励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有色冶金等传统制造业企业进行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传统制造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充分发挥众智众创、星派伟业、红桥庄园等信息化骨干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和行业合作,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研发中心和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企业。引导和支持各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积极创建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在引进大数据服务企业的同时,努力引进大数据硬件制造、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入驻我市,积极培育大数据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数字金融、数字医疗、数字交通、数字旅游等数字经济发展,强化大数据产业赋能。以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为突破口,加快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大智能终端“全产业链”招商力度,积极承接引进先进制造、电子信息和大数据等产业,全力抓好智能制造产业园手机、商用智能机器人、小家电、碳纤维装备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努力引进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力争2020年引进智能终端企业30家以上,产值突破20亿元,2025年入驻智能终端企业200家以上,产值突破300亿元,努力把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成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抢抓区块链发展的机遇,跟踪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树立“区块链+”思维,做好区块链产业培育和多领域、多场景应用推广工作。(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市招商局、市财政局、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加快农业数字化深度发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围绕玉米制种、绿色蔬菜、肉牛养殖、优质牧草“四个百万”工程和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小杂粮、优质林果、花卉六大区域特色产业打造,推广农业生产智能化应用,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质量安全的数字化、移动化追溯体系。加快智能传感器、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等装备技术在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生产感知系统,提升农业生产精确监测能力。推动农业、旅游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引进以产业引领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将大数据与产业发展关联起来,在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深化大数据应用。实施好海升农业3×20万平方米现代智能温室、民乐县戈壁农业日光温室托管与农产品调度产业示范项目、高台县农投公司戈壁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区项目、临泽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和张掖市兴合高原夏菜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等项目,谋划建设甘州区食用菌数字农业、民乐县设施农业数字建设试点等一批智慧农业项目,实现物联网、空间地理信息、智能装备与农牧业生产过程的深度融合应用,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特色农产品上网销售。(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招商局)
(四)推进文化旅游数字化融合发展,打造新兴文旅服务模式。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数字化发展。打造“交响丝路·壮美河西”旅游品牌,完善“智慧张掖”旅游模块,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和管理、服务、营销“三大平台”,全面监测旅游行业运行状况,实现动态监控、统计分析、预警提示、诚信评价等功能。加快建设智慧旅游企业,建立公安、交通、气象、通讯等涉旅数据资源归集、分析、共享机制,健全完善旅游大数据体系和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全市旅游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水平,构建全面覆盖、功能完善的张掖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一部手机游张掖”平台,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用数字技术将AAA级及以上景区、历史文化遗址实现数字化展现,引进高端文创企业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张掖大佛寺、张掖市博物馆、临泽战役纪念馆、高金城烈士纪念馆、艾黎纪念馆等进行数字化改造,让文物动起来、经典活起来、艺术走出来。推进智慧文化建设,推动民俗文化、地方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传承。发挥网络平台传播优势,加大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力度。(牵头单位:市文旅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广播电视台)
(五)加快物流贸易数字化融合发展,助力做强通道物流产业。结合张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争创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和河西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中心,创新发展运输配载、冷链物流、跟踪追溯、库存监控、数据分析、信用评价等各类专业化、特色化增值服务,构建与之配套的物流及供应链大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贸易云服务平台,实现物流、服务、信息合作共享。高标准建设张掖城市物流产业园、张掖国际物流园项目,实现物流园区的智能化管理运营。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农产品批发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物流资源和信息主要集中区为载体,搭建全市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农产品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实现订单处理、运输仓储、城市配送、结算等业务环节的有效对接,打造功能齐全、智慧互联的一站式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物流大数据中心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系统对接。对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市场交易场所、仓储冷链设施、检验检测中心、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废弃物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力争建成河西乃至全省的商品集散中心。(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农业局、市工信局、市招商局、市交通运输局、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
(六)创建数字治理新模式,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创新数字化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政府市场监管的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互联网+监管”大数据中心,提升对数字经济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和防范的能力,对数字经济领域市场主体实行“双随机”定向抽查,提高数字经济市场监管水平。完善信用中国(甘肃张掖)信用平台,推动市场监管、税务、法院、生态环保、应急管理、人民银行等部门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综合分析企业的各类行为数据,提升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水平。规范数字经济市场秩序,引导网信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规范经营,推动行业协会出台服务标准和自律公约,加强企业自律,强化社会监督。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专利执法监管方式,加大对数字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完善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机制,提升线上案件办理效率和线上线下案件协作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税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人行张掖中心支行)
(七)拓展数字公共服务,建设数字社会。推行智慧政务,健全统一政务外网平台,构建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和政务数据资源体系,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的数据互联互通,加大数据信息在“放管服”改革中的应用,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推动信息惠民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拓展信息惠民服务领域,提升惠民服务能力,提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设智慧城乡,构建覆盖城乡的智能化治理体系和感知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试点推进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电网、物业服务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试点“一卡通”在交通、医疗、养老、教育、社会治理、社会保障、物业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扩大移动互联网服务业务,实现城乡精确化管理,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惠民、惠医、惠政的张掖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居民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通过健康信息惠民工程,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等问题。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建设数字城乡和智慧社会。(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信息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健委、市政府国资委)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统筹协调。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协调完善相关规划布局,落实省级相关配套政策,强化协同,形成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局等部门)
(二)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扶持数字经济领域科技企业发展,落实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等转化措施,持续实施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落实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税收、金融政策,发挥股权投资机构、交易市场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通过以奖代补、贴息、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给与重点支持,引导带动实体经济企业开展数字化升级。(市委网信办、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税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引进。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探索建立产学研融合、区域协同联动的培养模式,鼓励高校设置大数据、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数字经济发展所需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配合)
附件:张掖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附件
张掖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
为加强张掖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统筹推动各项工作,决定成立张掖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组 长:谢又生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成广平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张 勇 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海峰 市委常委、副市长
王荣才 副市长
于永梅 副市长
成 员:周东旭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王永新 市政府副秘书长
钱兴明 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郑 杰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
伏世祖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殷大斌 市教育局局长
田慧新 市科技局局长
周建军 市工信局局长
郑 英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
陈明彪 市财政局局长
任建安 市政府国资委主任
苏培孝 市人社局局长
马 成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牛生乐 市住建局局长
杨发东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马永才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臧进云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
徐万福 市文广旅游局局长
魏士博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郑月萍 市招商局局长
周占宏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白怀国 市政府金融办主任
郇庚年 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主任
张 智 市税务局局长
黄永利 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冯 刚 人行张掖中心支行行长
王逢杰 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伏世祖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报经组长同意后,由成员单位接任工作的同志替补,不另行文。